毛泽东对古诗文的运用
2020-11-30孟俭红程丽丽
孟俭红 程丽丽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一生饱读诗书,不但自己创作了大量诗词,而且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古诗文,或说理,或育人,或推动工作,或评点时事,古为今用,以小见大,用巧劲收奇效,留给后人无尽思考,也给领导干部如何开展工作以不少启迪。
妙用文典析事说理
毛泽东的文章以论说文为主,大部分是写给普通群众或党内中基层干部看的。所以,他运用中国人熟悉的诗文故事,以典喻理,析事证理,虽用语不多,却印象深刻,使人信服。
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到延安鲁艺做报告,号召鲁艺师生到社会实践的“大鲁艺”去开展工作,文艺创作多反映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为了教育毕业出去的干部不要摆知识分子的架子,瞧不起本地“土包子”,毛泽东在报告中讲了柳宗元的《黔之驴》,告诫鲁艺师生一定要加强和本地干部的团结,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一边讲,一边装作老虎观察毛驴的样子,走向旁边正在做记录的同志,逗得大家都笑了,他讲述的道理形象鲜明地刻印在听众脑海里。
几个月后,毛泽东为9月7日的《解放日报》撰写题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再次用《黔之驴》的例子析事明理。毛泽东写此社论的背景是中央提出“精兵简政”的政策,若干根据地的同志因为认识不够,“还不理解精兵简政同当前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的关系”,就没有认真地进行,或执行起来很勉强很困难。毛泽东说,我们庞大的战争机构是适应过去的情况的,但是现在不同了,“战争的机构和战争的情况之间已经发生了矛盾”,“假若我们还要维持庞大的机构,那就会正中敌人的奸计”,因此精兵简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毛泽东用《黔之驴》的例子说,外来的大驴子被本地的小老虎吃掉,是个“很好的教训”。他转而说,“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但“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这样一说,通俗易懂,让人很愿意去落实“精兵简政”政策。
对《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毛泽东非常熟悉,在抗大、陕北公学等学校的讲演中,他不下5次引用此寓言,来说明对革命事业应抱有必胜的信念。例如,1939年1月28日在延安抗大第5期开学典礼的演讲中,毛泽东说:我们是长期抗战,现在同志们都没有长胡子,等长了胡子了,抗战还未胜利,就交枪给儿子,儿子长胡子了就交枪给儿子的儿子,这样下去,何愁抗战不胜,建国不成?这个道理是古时候一个老头发明的,我们打日本也是这条道理。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中,他再次引用“愚公移山”这则寓言,阐明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革命直到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启发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觉悟。毛泽东在讲述时,对这一寓言进行了改造,赋予其全新的革命寓意:把愚公与大自然作斗争引申到社会阶级斗争的范围,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喻为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将愚公及其家人挖山不止比喻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上帝代指中国的人民大众。这样,从斗争对象、历史任务到革命者的意志信念和力量来源,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恰当的对应结构,对全党起了极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理解和引申,可谓“一典扛千斤”。
教育干部学会辩证思维
毛泽东是辩证思维的大家,善于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对于如何执行党的某些具体政策,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他巧用古诗文教育干部要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待人物和问题。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见部分史学家、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谈话中,他背诵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一大段。宋玉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曾在楚国做官。登徒子是楚国大夫,他在楚王面前说宋玉好色,劝楚王不要带他进出后宫。宋玉知道后,在楚王面前为自己辩解,并攻击登徒子好色,凭借自己的伶牙俐齿取得了楚王信任,反而使登徒子从此成为喜好女色、品行不端的同义词。该赋千古流传。毛泽东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了这篇文章,说宋玉攻击登徒子完全属于“颠倒是非”的诡辩典型,是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夸大”的手法。毛泽东指出,我们在看待问题考察干部时,这种方法是不值得效法的,要从全面的觀点评价人和事。
一周后的南宁会议上,毛泽东又讲了《登徒子好色赋》的内容:我们并不反对对某些搞过头的东西加以纠正,但反对把一个指头的东西当作十个指头来反,不能使用宋玉攻击登徒子的方法“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毛泽东还把这篇赋印发与会人员看。他是要通过这篇赋告诫人们:要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学会掌握和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克服和少犯片面性错误,不要陷于诡辩术的泥淖。同时,对领导干部来说,更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要被“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诡辩手段所迷惑。这对于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1972年,在全党批判林彪阳奉阴违、最终自我暴露的反革命罪行时,毛泽东引用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来说明,识别一个人真伪忠奸的哲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对于我们今天辨识一位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是否对党忠诚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政治化运用诗文要旨
较之纯粹的诗人,身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对诗文的运用有时自有政治考量。他的文章理胜于情,富含思想,借史鉴今,借古喻今,或辛辣讽刺,或寄托愿望,于寥寥文字间宣扬自己的政见。
解放战争进入1949年,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速度比人们预料的要快。同年2月15日,毛泽东在《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一文中,借用元朝词人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一词中的“天低吴楚,眼空无物”,说明国民党四分五裂、众叛亲离、日暮途穷的状况。8月,美国政府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歪曲事实地指责。对此,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五篇评论文章进行驳斥,教育人们认清美帝国主义的真相,不要再对美国抱有幻想。在18日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中,他写道:“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弔,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这里,毛泽东用了中国古典名篇李密的《陈情表》里的句子,直白而形象地描绘了司徒雷登离华时的尴尬与无奈,也影射和讽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
1958年12月13日,毛泽东来到广州,共住了14天,完成了对文物出版社刻印的大字线装本《毛主席詩词十九首》的批注。12月26日是毛泽东65岁生日,他与宾馆服务人员合影留念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将他21日在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上写的仿陆游《示儿》诗写成了书法作品。《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带有遗言的意味,表达了他抗金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壮志未酬的遗憾。毛泽东将这首诗改写为“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并在诗前加了几句说明:“革命尚未全成,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毛泽东既感叹人类已经能够很娴熟地发射人造卫星了,又伤感美好的世界大同遥遥无期。但是,他坚信全世界消灭反革命势力、埋葬剥削阶级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65岁标志着一个人已进入生理上的晚年,也许毛泽东此时的心情与陆游当年相似。他挥笔将这首诗创作成书法作品,既寄希望于下一代实现他的理想,也体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孜孜追求。
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还曾改写过两首诗来讥讽林彪。一首是明代李攀龙的《怀明卿》:“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毛泽东把这首诗最后一句改为“秋风怒在叛徒颜”,以示他对林彪的唾弃。另一首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诗前四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毛泽东将其中的“明妃”二字改为“林彪”,使全诗非常符合林彪的身世及结局,嘲讽之味尽现。
巧用古诗调整国际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外部环境比较恶劣。为改善和调整国际关系,我们党和政府进行了很大努力。这其中,毛泽东巧用古诗文的意蕴穿针引线,调整策略,促成一个个佳话。
1954年10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这是新中国遭遇西方国家孤立围堵以来,非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首脑第一次来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盛情款待。毛泽东与尼赫鲁这两个新兴大国领导人,为相互利益深入切磋交流。两人三次会谈,相谈甚欢,如同遇到故旧新知。临别时,毛泽东吟诵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里一句优美动人、情感深沉的诗相送:“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意为离别场面虽令人伤感,但有了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兴的事吗?尼赫鲁听后激动而赞赏地说:“主席刚才引用的两句诗,不仅是用于个人,而且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中印友谊由此开启。
毛泽东还曾借用杜甫《前出塞》的主旨来实现外交大战略。据毛泽东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回忆,在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时,毛泽东预测尼克松可能当选,准备请他到北京来。吴旭君说,尼克松是反共老手,同他会谈会有舆论压力。毛泽东就让吴旭君背杜甫的《前出塞》,然后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们要打开中美的僵局,不去找那些大头头,不找能解决问题的人去谈行吗?选择决策人中谁是对手这点很重要。原先中美大使级会谈,马拉松,谈了15年,136次,只是摆摆样子。现在是到了亮牌的时候啦!”果然,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与他进行深入交谈,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由此改变。
以诗言志教导子女
毛泽东除了自己写诗言志、读诗寄情外,还常常用好的诗文鞭策教导子女,或开阔其胸襟,或激励其意志,总是情细理微、循循善诱,展现了慈父的柔情。
1954年夏天,毛泽东让江青带李敏、李讷去北戴河度假。他写信给女儿李敏、李讷,让她们读曹操的《观沧海》,想让她们通过阅读此诗,和他一样感受北戴河观海的壮阔。后来在和子女的一次谈话中,他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1958年年初,李讷在连做两个外科手术后感染发烧,情绪低落。2月3日,毛泽东写信给她:“害病严重时,心旌摇摇,悲观袭来,信心动荡。这是意志不坚决。”并在信中抄写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鼓舞李讷,说“这里有意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1963年1月3日,他又写信给李讷,推荐她看《庄子·秋水》,说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再做河伯了”,意在避免像其他干部子女那样“翘尾巴”。20世纪60年代,他在和子女们的一次谈话中,一边背诵王勃《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警句,一边进行评论,意在让子女志向坚定。
毛泽东的长媳刘松林(刘思齐)得知丈夫毛岸英为国捐躯后悲痛欲绝,睡眠不好。1954年,为缓解刘松林的悲伤,使她振作起来,毛泽东让她去苏联留学。她起初读数理专业,后来觉得很难,转入北京大学攻读俄罗斯语言文学。最后,她发现自己更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便把想法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说,你爱好中国古典文学很好,但是要想学好必须要读中国历史,我可以教你,说着便拟了一个长长的书单。毛泽东鞭策她,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一天不吃饭可以,但不可一天不读书。自那以后,刘松林每次去见毛泽东,毛泽东总要给她讲一篇古文。1959年8月6日,毛泽东致信刘松林,问候她的身体,信中抄送了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几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劝导她开阔胸襟,并再次安慰她说,“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
毛泽东对古诗文的运用给后人不少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不但灵活运用中华优秀诗文,而且先后20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名句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例如,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他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概括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激扬奋斗的力量。又如,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鼓舞大家,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这些诗句运用得非常到位,充满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听者为之振奋。我们要多向毛泽东、习近平学习,通过学习古诗文使自己情飞扬、志高远、人灵秀,更要学会运用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丰富我们的生活,推动我们的工作。
责任编辑 / 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