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

2020-11-30童心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融入精神

童心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两弹一星”精神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如何有效实现将“两弹一星”精神和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进行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两弹一星”精神是指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核事业工作者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奋斗的过程中培育和发扬的一种崇高的精神。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综合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而“两弹一星”精神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时代意义。相反,“两弹一星”精神仍然是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要依靠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后接触的第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培养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两弹一星”精神作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伟大的科研技术攻关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本身就属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的一部分。“两弹一星”精神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涵对于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种认识,如何有效实现将“两弹一星”精神和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进行有机结合就成为了我们要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思路

“基礎”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塑造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都属于中华民族宝贵的红色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文化素材。因此,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也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必须进行整体设计,从“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入手,做好与“基础”课内容的有效对接。

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首先要充分结合“基础”课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课程的性质、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等方面,根据“基础”课的章节内容设置,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其次要坚持整体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有效结合,在“基础”课的整体教学活动中贯穿“两弹一星”精神的精髓,着重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等角度,向大学生讲清楚“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结合“基础”课本身所具有的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史料照片、经典视频和真实故事感悟“两弹一星”精神永不磨灭的时代光芒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二、“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实现方法

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现在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2018年新修订版,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主要由绪论和六个章节构成。实现“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基础”课教学,主要的方法是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与“基础”课具体相关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找出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用更加具体和更加生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热爱祖国”与“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的对接

“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中,第一个层面的内容就是热爱祖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核工业的建设者、奠基者们正是凭着“回国需要理由吗?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的满腔爱国热情,克服了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奋斗终生。这部分内容可融入“基础”课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爱国,并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的。要像当年的“两弹元勋”和每一位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样,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扎根祖国西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当代大学生还要将“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热爱祖国与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通过不断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做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热爱祖国”还可以与“基础”课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中第三节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进行对接,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和生活的追求,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实际,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二)“无私奉献”与“人生的青春之问”的对接

在“两弹一星”研制基地建设之初,有大批的科学家、知识分子和普通建设者离开大城市,来到荒无人烟的戈壁和草原,投身到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由于保密要求,他们大都隐姓埋名,连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在做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就这样在草原深处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默默奉献了一生。可将这一部分内容融入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的“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和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进行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人生追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职业目标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自力更生”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对接

中苏关系骤变后,苏联撤走了核武器研制的设备和专家,带走了所有的技术资料。面对“一无权威资料,二无实践经验”的艰难处境,我国科研人员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完成了原子弹的设计,使我国的核事业在简陋的条件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部分内容可融入“基础”课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中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进行教学。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应该去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我们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征程上進行伟大斗争,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目标的实现,更接近胜利,但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正因如此,今天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拾自力更生的精神,靠自己的打拼开辟新的天地,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艰苦奋斗”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对接

在讲授课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中的“发扬中国革命道德”部分的内容时,可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内涵中的“艰苦创业”进行讲授。教师可以用珍贵的图片、视频资料和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将学生带入原子弹研制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副食品严重短缺,研制核武器的广大科研人员也同样忍饥挨饿、身体浮肿。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完成了青海金银滩核武器研制基地和导弹试验基地的建设。让学生从中体会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卓绝、不懈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虽然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两弹一星”的条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显著增强,但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当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伟大革命道德,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大力协同”与“伟大团结精神”的对接

在讲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伟大团结精神”时,可以将“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的“大力协同”与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结合起来。向学生讲清楚核武器的研制与试验是一项规模大、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自主研发我国的核武器的伟大梦想,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与一切困难和阻碍作斗争,全国上下一盘棋,群策群力集体攻关。让学生明白,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缺少资料和核心技术的条件下,我国仅用短短八年的时间就造出原子弹,主要得益于全国上下的大力协同。这种伟大的团结精神对我国现阶段的改革攻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只要我们始终发扬这种伟大的团结精神,就一定能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六)“勇于登攀”与“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对接

在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我们既没有资料,也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帮助。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科研工作者们凭着伟大的斗争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但同时更是集体和创新发挥的巨大能量。这部分内容可与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的“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相结合,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到虽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研条件已经今非昔比,但“创新”依然是我国新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不能丢掉的优良传统。大学生要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要“常为新、敢创造”,潜心钻研、协同创新,化“两弹一星”精神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勇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三、结语

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核心要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料、历史故事、珍贵史料等红色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让青年学生能够主动将“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内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转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体系。实现这样的转化,要充分发挥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准确领会“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和思想精髓,做到真学真信真用;二要提升思想认识,提升对“两弹一星”精神对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指导意义的认识,增强对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三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充分用好“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研究院等红色资源,实现“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屈国栋.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J].成才之路,2019.

[2]李斌.“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与体现[J].人民政协报,2018.

[3]时统君.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

[4]谭群英.将习近平青年修得思想融入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9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融入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研发“两弹一星”叶剑英和张爱萍心连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从“两弹一星”到天宫二号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程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