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冠疫情蔓延下以更开放姿态重塑国际政经关系研讨

2020-11-30胡浩

时代金融 2020年28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货币政策

胡浩

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出两种互相矛盾的态势:一方面全球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例如中美在半导体、手机、智能家电、药品、医疗用品和工业设备等领域互为最大供应商;另一方面,受民族主义、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以产业链本土化、制造业回流为特征的逆全球化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成为浪潮。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加剧了逆全球化思潮。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全球已形成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在对疫情之下的逆全球化思潮进行经济、政治、人文层面剖析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提升开放力度、重塑国际政经关系的主张。

关键词:全球化 逆全球化 产业链 货币政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警惕疫情之下的逆全球化思潮

(一)经济层面首当其冲

疫情的全球蔓延首先对全球经济带来了显著影响,这可能诱发经济层面的逆全球化。

1.经济“断崖式”下跌可能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增长趋于停滞,引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当前,疫情的全球蔓延加剧了这种现象,疫情造成企业停工、消费下滑,如果疫情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控制,全球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必将受到剧烈冲击,甚至有可能导致经济下行趋势演变成“断崖式”下跌,从而演变为全球性危机。笔者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大幅下滑1.2%。

大变局下的全球贸易逐步走向失序和对抗。在经济“断崖式”下跌的情景下,各國在大幅萎缩的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下,将更加激烈地争夺经济增长的动能。疫情冲击让全球贸易矛盾更加尖锐,供需失衡的局面会更加明显。例如中国2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下跌至28.7。为了走出危机,一些国家可能采取更加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2.产业冲击引发产业链本土化反思。疫情蔓延对全球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造成直接冲击。国际航空运输协会3月预计今年航空公司营收将减少1130亿美元。受需求不振、产业协同困难等因素影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航空制造、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半导体等产业也将受到显著影响。根据路透社的分析,中国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可能下滑30%-50%。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预计全球销量都将受到较大影响,压力将从消费端迅速传导至产业链上游。同时,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现全球性的供给不足,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相关产业早已迁移至其它国家,本土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疫情对相关产业的冲击,特别是防疫物资生产能力的匮乏,加剧了相关国家产业链本土化的反思。一直以来,美国长期存在对制造业外迁导致产业空心化和工作机会流失的思考。美国针对中国的矛头从一开始的贸易不平衡,到后来的对等贸易,再后来则是知识产权保护、强制技术转让等 “结构性问题,归根结底美国是要重构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以及全球格局,促使制造业尤其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这是美国的长期战略。全球疫情蔓延更加深了这种战略考量。例如,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3月16日透露,为了迅速应对新冠病毒肺炎带来的危机,美国知名口罩企业霍尼韦尔将在本土设立新的口罩工厂。

3.供应链安全考量出现供应链解耦的苗头。疫情蔓延正在考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半导体、汽车制造、数码电子、智能家电、药品、医疗用品和工业设备等领域供应链和消费市场的国际化分布特征明显。从国际对我国产业的依赖来看,中国作为制造业供应链的枢纽,生产停滞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巨大。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海外整体影响约达67亿美元。尤其是海外市场对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玩具和化工产品依赖较大,相关市场或受到较大冲击。中国最初出现的疫情导致了欧美各国对全球供应链过度依赖中国的担忧;而当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也体现出供应链一体化蕴藏的巨大风险。这或将使得在之前出现的中美供应链解耦的基础上,引发全球供应链解耦的苗头。

实际上,这种全球供应链解耦的苗头是极其危险的,将牺牲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并付出巨大的代价。从短期来看,由于全球供应链具备依赖性和粘性,大多数工业体系不完整的国家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品,发生重大变迁的可能性不大。从长期来看,工业门类较为健全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欧盟等,或将制定较为系统的产业政策指导关键行业的供应链不再过度依赖中国,即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解耦。

4.全球货币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举动对全球央行的决策有极大的示范效应。疫情期间,在美联储降息后,全球央行纷纷跟随(见下表)。

在全球化时代,美联储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央行,实际扮演了全球央行的角色。这使得各国货币政策与之存在重大关联效应,使得各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制定与本国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货币政策的能力。

5.区域一体化进程削弱财政独立性。全球重要地区,特别是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削弱了相关国家的财政独立性,制约了相关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脱欧后的英国政府将为企业提供3300亿英镑贷款。对于零售、餐饮、娱乐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英国政府将免除企业12个月营业税,并为每家企业提供25000英镑现金支持。对于英国70万家规模较小的企业,英国政府将为每家企业提供10000英镑现金支持。受疫情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个人可推迟偿还贷款。而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受欧盟赤字率限制仅批准了250亿欧元的支出计划,以减轻疫情对家庭和企业的打击。

在欧洲主要国家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均陷入到抗疫斗争之时,财政问题与政治问题夹杂在一起,不仅对抗击疫情和经济是冲击,甚至会伴随英国脱欧,冲击欧盟的制度体系。

6.资本市场强烈共振。3月18日,美股因标普500指数盘中跌超7%,再次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15分钟,为美股史上第五次熔断,为10天内的第四次熔断。此前,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美国股市已发生三次暴跌熔断,这三天道琼斯指数的跌幅分别达到7.8%、10.0%、12.9%。同期,欧洲、亚太等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下跌。标普500波动指数大幅攀升至最高点的82,后小幅下降。

全球资本市场的共振下行,体现了疫情在全球范围加速蔓延,不确定性与日俱增。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并在资本市场形成恐慌情绪。

7.债务危机恐波及全球。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最新发布的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指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球债务总额达252.6万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高达322%,创下历史新高。疫情当前,全球债务有可能受能源企业债和意大利国债影响形成债务危机。

企业债方面,伴随油价下跌,能源行业债务值得关注。随着疫情蔓延,引发油价暴跌和航空旅游业崩溃,以及工厂关闭。能源、酒店和航空行业的公司将出现现金流短缺,影响到期债务的偿还,从而引发评级下调和违约潮,进一步破坏金融市场稳定,加剧经济冲击。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能源公司发行的投资级债券中,估计有67%被评为BBB级,总体而言,这一比例为50%。目前,多家评级机构已经对340亿美元的BBB级能源债务进行了负面信用观察。

疫情蔓延带来的经济衰退则可能进一步导致全球债务危机的爆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假设的经济冲击进行的压力测试,假设冲击的严重程度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一半。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8个国家价值19万亿美元的企业债务,在未来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中面临违约风险,因为企业将难以产生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违约债务将达到所有公司债务的40%。债务违约还将打击银行,并可能导致贷款减少,这将加剧疫情引发的全球衰退。

国债方面,根据“欧洲学期”机制发布的成员国经济评估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吃紧的意大利被欧盟定性为经济“过度失衡”。2018年意大利债务占GDP比例为134.8%,2019增至136.2%,2020年将增至136.8%,2021年将进一步增至137.4%,其债务规模不仅在欧元区仅次于希腊,在全球也极为罕见。从2012年起,意大利财政收入只能覆盖58%的到期债务,2017年覆盖比例进一步降至51%。受疫情影响导致经济大幅下滑。欧盟若不采取进一步的救济措施,意大利恐将爆发债务危机,并拖垮欧洲银行业,波及整个欧盟。

8.本质是资本和资源的强流动性和劳动力的弱流动性不匹配。全球一体化在经济层面呈现的问题,受疫情影响显得更加突出。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些问题产生的本质是资本和资源的强流动性和劳动力的弱流动性不匹配。随着过去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资本和资源在全球加速流动;生产和消费在全球按照要素流动进行均衡配置。然而劳动力却无法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这种资本和资源的强流动性和劳动力的弱流动性之间的不匹配解释了为什么打破省际、州际间的限制,加强国家内的要素流动形成的全国经济一体化不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其途径绝不是逆全球化,而是进一步打通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补齐人力资源要素弱流动性的短板。

(二)政治层面推波助澜

政治层面的考量则对当前经济层面的逆全球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单方步入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修昔底德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例总结的历史现象。公元前5世纪,实力渐衰的斯巴达面对日渐强大的雅典,在衰落的恐惧下向雅典宣战,经持续30年的战争后,斯巴达虽最后打败雅典,加快了希腊文明的衰亡,但胜利的斯巴达也在两败俱伤后走向末路。

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美国为维持自己全球霸主的地位,已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多领域全方位向中国开战。从美国在双方贸易谈判中提出的问题来看,美方提出的谈判清单一开始就包括知识產权、技术转移、工业、“中国制造2025”等科技政策等非贸易问题。美方首先开出征收关税的产品,其核心也是针对中国的科技产品出口。即使在疫情蔓延的当下,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也没有放松对中兴通讯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调查和制裁。就美方行为而言,已不是会不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问题,而是单方面已然堕入该陷阱。

2.从“全球主义”到“美国优先”。在“全球主义”理念引导下,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大大推动了全球化发展进程。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以世界领袖自居,强调对国际和平与繁荣负有领导责任,并成为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体制的主要建立者和维护者。然而,随着美国全球领导力的下降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美国开始全盘否定和反对全球化,“美国优先”的主张取而代之。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张涉及一系列单边主义倾向的政策行动,涵盖外交、贸易、军事、能源、移民等诸多领域。其基本内涵在于: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当前及今后美国所有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国际协定和规则,不论其重要性及普适性,只要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三是美国国内政策要按照是否符合“美国优先”的标准来决定是否应当废除或重新制定。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已基本脱离全球主义叙事,鲜明地展现出“政策走向保守、战略转向收缩”的发展态势。在“美国优先”主义主导下,逆全球化成为必然选择。

3.国家安全的幌子。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幌子阻碍中国企业进入高科技领域,并且运用其政治影响力企图阻止其盟友使用中国的先进技术。这特别体现在5G通信领域,美国不但在本土以安全理由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进行打压,而且尝试说服欧洲、澳洲、亚太等地区的盟友不要使用华为的技术,即使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这种以国家安全为幌子抹黑中国的伎俩也体现在疫情防控领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在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上说,如果中国让美国专家进入,新冠疫情可能已经得到控制。如果中国最初不隐瞒疫情,不禁止医生讲话,应对新冠疫情的时间就可能提前两个月。这位安全顾问表示,如果不延误两个月,如果美国能够对病毒进行测序,得到中国的必要合作,世卫组织的专家团队能够直接抵达现场,像美方提议的那样,让美国疾控中心团队进入现场,原本可以大大削减在中国发生的病例,同时,全球疫情会大大减少。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实力越来越强大,美国借国家安全理由进行阻挠的行为会愈演愈烈。

4.意识形态幽灵再现。根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柯茨2019年发表的年度《世界威胁评估报告》指出,中国正试图以宣扬“威权资本主义”来对抗西方自由民主。该报告表示,中国领导人将日益试图对外坚称,中国的威权资本主义模式是国家发展的替代性且绝对比较优越的途径,这将使大国间的竞争加剧,进而可能影响国际社会对民主、人权和法治的支持。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在冷战结束后趋于淡化,但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意识形态幽灵又重新浮出水面。

5.油价凸显地缘政治博弈进一步加剧。全球原油需求的年度预期一再下降,在欧佩克三月发布的月度运行报告中,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大幅下调92万桶/日至6万桶/日,下调幅度接近90%。3月6日,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举行,将决定是否深化减产150万桶/日直至今年6月,其中欧佩克国家承担100万桶/日,非欧佩克承担50万桶/日。最终,俄罗斯拒绝减产协议,各国从4月份开始将不受限制地生产和销售原油。受此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至24美元/桶。

原油暴跌的背后,实则是美国、俄罗斯、沙特三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俄罗斯认为,即使和OPEC达成减产协议,多出的市场很快就会被美国的页岩油填补。而美国的页岩油由于成本在55美元/桶左右,远高于俄罗斯和OPEC,那么对于俄罗斯而言,最好的策略就是通过低油价阻断美国页岩油企业的生产,将其挤出国际原油市场。而且页岩油企业现金流短缺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从而对政治对手美国造成冲击。

(三)人文因素考量

1.民粹主义泛滥,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当前,民粹主义者在西方国家的支持率和获得权力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特朗普的当选和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标志着这一新现实的到来。虽然欧洲早就有民粹主义的激进右翼政党,但他们基本上被边缘化了。然而今天,四分之一的欧洲人支持民粹主义政党。

要找到民粹主义挑战的答案,首先要看到民族主义是西方大多数运动的基础和动力。当前民粹主义的泛滥正是基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例如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表现出自己是美国多数派的保护者——他所谓的沉默多数派——抵御外来者的威胁。他遵循了一种长期使用的做法,即识别那些不符合“真正”美国人模式的人。他的主要目标是墨西哥移民、穆斯林和政治精英,将这些群体视为是对白人生存和利益的威胁。事实上,他的整个竞选活动都是为了证明美国需要摆脱这些组织,才能重归荣耀,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

这种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正是“美国优先”政治主张的温床。

2.跨境人员流动限制加剧。疫情期间,各国普遍加大了人员流动限制,例如美国、德国等国均加强了对边界的管控,加拿大等国则呼吁海外公民回国。这一方面固然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各国在防控疫情时对国际交往的过度限制。除中国等少数国家未对外国人入境进行限制外,很多主流国家都明确禁止非本国公民入境。应当警惕这种对人员国际交往的过度限制对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以更开放姿态重塑国际政经关系

面对疫情冲击加剧的经济、政治、人文层面的逆全球化思潮,笔者认为疫情只是引子,其深层背景实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系到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能否踏上现代化强国之路,关系到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能否顺利实现伟大复兴之梦。这个大变局,是从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的重大转变,是精致利己的逆全球化与协同共治的全球化之间的博弈。面对当前的变局,我们更要积极有为,作为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以更开放的姿态重塑国际政经关系。

(一)共抗疫情塑造中国影响力

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通报世卫组织并公布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缩短了世界各国研制疫苗的周期;对疫情严重的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采取严格的“封城”隔离,为国内其他地区及其他国家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面对有些国家要求从武汉撤侨的做法,中国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当下,中国已经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物资援助。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的50%,疫情严重国家普遍面临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需要大规模从中国进口。我国还应加强国际医学合作,加快研究特效药和疫苗的进程,并将我国防疫过程中的医疗数据、措施经验等分享给世界各国和相关医疗卫生组织,做到信息及时共享。通过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与各国密切合作,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

(二)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彰显大国担当

中国是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环节,也是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更是商品消费的巨大市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28%,货物进出口占全球份额11.8%,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近200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商品。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国产业链的一举一动,必然会通过“蝴蝶效应”影响全球供应链。

在疫情冲击下,虽然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在部分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贸易保护主义、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呈现区域化、本土化趋势,中长期影响不容忽视。为此,我国企业要尽最大努力增加产能和运输能力,减少我国对国际产业链影响,加强产业上下游信任。可以向国际社会做出一定承诺,保障关系全球安全的产品供应链稳定,并对防疫物质生产提供额外的支持,彰显大国担当,让世界各国对我国供应链的稳定性树立信心。

(三)进一步提升开放力度,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对抗逆全球化思潮,关键是以加强开放抵制封闭,避免像部分西方国家一样掉入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漩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开放型经济体制主要包括創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体系、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强支持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等。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涉及国内经济活动的管制、规则和法制问题,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进行了拓展、延伸和深化。因此,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要在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设计中,形成与国际经贸活动规则相衔接的基本规则和制度体系,要对标已有的高标准和最先进国际经贸规则来完善自身的规则等制度设计和安排,以应对根据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化的演进新趋势等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即借助外部力量有意识地主动推进改革,逐步实现自身规则等制度设计和安排的优化。

(四)促进中西部地区对东、南部产业承接

应当认识到,供应链全球化是基于成本和市场的产业链分工协作机制,其本质依然是成本导向和市场导向,并不完全以产业政策为转移。为有效应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可能出现的供应链本土化思潮,我国制造业应当加快制造业的地区间转移,从东、南沿海地区加快向中西部低成本地区迁移,加快当地人力资源建设,切实以成本和人才优势对抗逆全球化思潮,以制造业西进对抗制造业外迁,保护我国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

同时要加强供应链的自主配套。汽车制造、半导体等行业供应产品的涨价会拉升下游产业的成本,但也会增加国内细分产业链上的上游企业的盈利,提高在配套供应链上的投资,同时产品断供往往也是潜在竞争者切入供应链的时机,会加速国内相关企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新材料、存储芯片、面板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战略新兴行业国产化率的提升。

(五)加强优势产业聚集及在全球的推广

我国在5G通信、视频监控、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在疫情期间仍然可以正常发展的行业上具备较大的产业优势。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在我国已初步得到控制的态势,我国应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聚集和全球推广,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的优势地位。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相关行业研讨分析国际产业,尤其是目前防疫形势比较严峻的国家和地区所拥有的高附加值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可能性,及时研判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机遇出现时积极争取。

(六)加强“一带一路”政经联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出“一带一路”等利益共享合作机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新机遇,通过合作赢得了众多国家的支持和尊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在国际疫情蔓延中,我国尤其需要帮助与支持“一带一路”国家的疫情防控,以赢得这些国家更大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鼓励我国驻外公司与机构积极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此次国际疫情蔓延,也有助于我国构建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新兴全球化经贸体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已成为中流砥柱,是抵御逆全球化的中坚力量。我国要借助于国际疫情带来的产业链重新构建的契机,加强全球政经联系,进行全球产业链布局,继续推进全球化的战略目标。

(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全球化政治人文环境

面对国际疫情蔓延,我国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全球化的政治人文环境。一是加强国际交流,充分利用我国在抗疫中获得的经验帮助疫情地区抗疫;二是通过为全球抗疫提供价格合理的物资供应、提供我国抗疫中开发的一些信息管理工具在国际抗疫中使用,助推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化;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国与国之间民众交流,反击妖魔化中国的行为,让世界了解我们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Autor DH,Dorn D,Hanson GH.2013.The China syndrome:local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import compet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Am.Econ.Rev.103(6):2121-68.

[2]Baldwin R.2016.The Great Convergence: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New Globaliza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Press.

[3]Bekaert G,Mehl A.2017.On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swoosh” and the trilemma.NBER Work.Pap.23124.

[4]Colantone I,Stanig P.2016.Global competition and Brexit.Work.Pap.2016-44,BAFFICAREFIN Cent.,Milan.

[5]Costinot A,Rodriguez-Clare A.2014.Trade theory with numbers:quantifying the consequences of globalization.I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4,ed.EH Gita Gopinath,K Rogoff,pp.197-261.Amsterdam:Elsevier.

[6]Eichengreen B,Bordo MD.2002.Crises now and then:what lessons from the last era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NBER Work.Pap.8716.

[7]Findlay R,O'Rourke KH.2007.Power and Plenty:Trade,War,and the World Economy in the Second Millennium.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Press.

[8]Forbes K.2014.Financial “deglobalization”? Capital flows,banks,and the Beatles.Presented at Queen Mary Univ.,Nov.18,London.

[9]Funke M,Schularick M,Trebesch C.2015.Going to extremes:politics after financial crises,1870-2014.Work.Pap.Ser.5553,CESifo Group,Munich.

[10]Irwin DA.2017.Clashing over Commerce:A History of US Trade Policy.Chicago:Univ.Chicago Press.

[11]Levitt T.1983.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s.Harv.Bus.Rev.61(3):92-102.

[12]Rodrik D.2011.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New York:WW Norton.

[13]苏立君.逆全球化与美国“再工业化”的不可能性研究[J].经济学家,000(6):96-104.

[14]曾向红.全球化、逆全球化与恐怖主义新浪潮[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3):156.

[15]余淼杰.“逆全球化”危机下的中美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000(6):46-53.

[16]张礼卿.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退潮?[J].世界經济研究(3):13-14.

[17]李晓.全球化分裂:成因、未来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3):3-5.

[18]佟家栋.当前态势不是逆转,是重构[J].世界经济研究(3):9-11.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货币政策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逆全球化”的警号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