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生学业发展体系构建探索
2020-11-30廖春华欧李梅
廖春华欧 李梅
摘 要:智能时代对学生学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构建全面突出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生学业发展体系,运用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路径,从学习动机、学习引导、学习评价等层面由浅入深、由知入行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并聚焦特色教学资源挖掘与共享、智能教学管理服务提升、专家指导团队建设形成学业发展体系的支撑,为学生基于自主性的精准学习和学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智能时代;自主学习;学业发展体系
高校学生学业发展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智能时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学业发展更是面临一场大考: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意义建构中?如何高效在海量教学资源中为学生做好特定内容精准分类遴选?如何针对线上学习的实际效果和目标完成情况开展高信度评估?如何突破时间空间分置情境为学生提供实时指导?智能时代有必要思考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新思路,探索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生学业发展体系。
一、学生学业发展体系的逻辑转向:聚焦自主学习
顺应信息技术迭代趋优和颠覆式创新的潮流,学生学业发展体系的内涵、特质及模式正在重塑而生。模糊、被动且踟蹰的学习动机,冰冷稀缺且质量不一的学习资源,单一、片面且静态的学习评价,分散、碎片化且匮乏的学习支持,传统学生学业发展体系逐步显示出不足。学生学业发展体系应更加注重唤醒学习者主体意识,更加主动开放与共享,更加协同智能与个性化。
1.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建设的价值与原因
在自主性学习领域先驱Henri Holec的定义里,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1]。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庞维国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项以自我意识发展、内在学习动机、一定学习策略和持续努力“四大基础”上的“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能力[2]。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是学习者自我、个体行为和外部环境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影响而产生的结果。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将学习环境、教师教学变革、学生个性化培养等维度进行深度整合,以此塑造学生更强的思维品质,激发更高的学习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3]。智能时代要实现高水平的自主学习,关键是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相关联的责任感,注重学习引导、推进学习改革,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让学生实现以知识为主的学习转变和以创新创造为主的自主性学习的转变。
2.全域全阶段大协同发展的背景与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协调互动,通常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打通了多主体之间的互动壁垒,降低了技术性、制度性梗阻对关联要素的影响,强化了多主体之间的协调性。教师需要丰富数据素养、生成智慧教学思维,通过混合式教学为学生创建高度参与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同伴协作、自主学习中探索与反思,逐步构筑起主动学习的方式与习惯,从而实现智能时代的深度学习。教学管理部门需要瞄准学生学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化需求,设计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业指导项目,为学生提供系统化自律、自主、互助、引导、提高等不同需求路径的联动性学习支持,搭建全员参与、全员协同的学业指导机制。
3.精准学习指导方案产生的路径与内容
“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下的学习指导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教改新课题,政策实施的关键在于三个方面问题的破解:一是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要在认知体系图谱中强化归零思维、迭代思维、跨界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权重匹配,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要将转变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作为最基础最底层的价值根基。二是推动学习指导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学习者寻求知识的方式,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面临选择迷思,在智能学习环境下趋向技术依赖和表层学习,符合互联网特征的学习指导显得尤为关键。三是搭建多维学习支持平台。注重建设精致多元充裕的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教學管理与服务,构建立体化且可及性强的学业指导专家团队,直接参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多样共享环境的培育。
基于此,因应教育信息化环境变化需重新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生学业发展体系(图1),包含学习动机、学习引导、学习评价三大要素。该体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个体学习责任感;其次注重强化学习过程引导,强化自主学习支持,同时改革学习评价,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最后以课程资源库、智能教学管理、个性化指导三大资源、平台和保障,为学生基于自主性的精准学习和学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业发展框架:动机、过程与评价
智能时代的学业指导体系,把推进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标内嵌入人才培养体系发展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业发展体系的全面完善和持续更新。
1.情境建构与学习动机激发
学习动机即在意识层面解释了“为什么而学习”。学习动机是推动、维持学习过程的内生动力,是决定学习时间长短、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要素。著名教学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贝尔都非常重视内部动机的作用,认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主要受到内部动机的驱使,内部动机相比于外部要素,发挥着更加持续和强烈的驱动作用。而智能化手段介入下的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容纳适配性更高,更易满足学生学习中的自我调适。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内容选择、自我管理等过程都更加依赖自我决策,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凸显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过程。缺少特定情境、教师干预和其他外部监管指导,学习过程高度依赖于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控制力。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一是要完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在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可视化的学习目标达成、设计多样化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以及梯度化的课程选择,优化教学环节,提高学业挑战度,精心设计、以学习动机提升为切入点,开发主观能动性导向的学习绩效教育激励制度,鼓励学生自我参与。教学设计中要加大对协作学习、过程性评价的设置权重,以机制设计引导学生逐步内化形成强烈的自主动机,从而实现自主性学习习惯、学习责任的提升固化。二是要突出学习者个体参与提升学习效果。学习者个体参与将原有的灌输式双向教育交互方式转变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多向的交互方式,突出了学习者个体自我意识和目标下的知识技能获取和能力建构。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学生突破场景、途径和人际限制,依照自身学业发展目标、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效果评估,进一步提升学习过程包容度和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成立本科生课程咨询委员会、读书社、爱学团等学生自组织团体,增强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纽带的韧性,保障学生参与本科教学改革的参与效度,促进学生成长自助。三是要以榜样教育强化学生外部学习动机。进一步创新榜样教育模式,在榜样教育革新过程中更加拓展参与主体的覆盖面、协调性,要逐步摆脱已有榜样教育过度说教、缺乏共情说服力的困境,借助现有新媒体、VR、在线互动等沉浸式活动,强化榜样教育的途径传播力。用更加鲜活直观的榜样事例、榜样人物激活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在自我价值的意念驱动下,面对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创新的双重自觉,主动寻求学习和自我全面发展。
2.过程组织与学习形态引导
国内外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证明,强调个性化的教育才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路径选择。同样,实践也印证了教师创造性的启迪,师生良性互动、适度的教学管理支持是构建个性化教育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一是重构教学师生关系。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扮演“思维教学设计师、创客教育教练员、学习数据分析师以及学习冰山潜航员”四种核心角色[4],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堂教学变革的内源性动力和逻辑起点,把教学视为启悟学习者的过程,通过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推动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探索前瞻领域,创造性开展学习。二是重塑学习指导新形态。重视学生在协同网络环境下的自由、交互、多元、共享、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强化教师对学生的精准学习策略指导,协助学生开展符合自身学习内容的筛选和学习路径的选择,实现从自主构建到有支持的自适应性学习[5]。充分运用现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手段,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工具与学业指导支持系统的深层次耦合力度,构建学习者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要学的广域学习环境。三是重设自主实践新模式。比如,对于经管相关专业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直接影响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创造,应充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通过竞赛、课程、仿真实践等多种方式拓展学生自主实践模式。围绕财经实操能力发展举办竞赛,如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花旗杯”金融创新应用大赛等,促进竞赛课程化和实践课程化,推进一、二课堂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依托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各类实验中心,搭建立体化多维化“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仿真教学环境、实验教学场景等,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把商业社会搬进校园”。设立股份转让平台,构建校内微型“股市”,让金融投资理论在学校得到实践。四是重建教学管理新制度。通过灵活化专业选择、多元化课程体系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与自主性兼备的双重制度安排,满足差异性学业要求,在制度设计方面考量学生修读专业选择的容错度,更多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平台跨领域交叉融合学习。2019年教育部发布《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设置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学士学位,为实现培养跨学科创新创造人才和盘活校级优质教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3.策略优化与评价制度激励
学习过程是渐进性的、过程化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要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促进学习为着力点,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线上线下全过程动态化学习评价框架。一是优化多层次学习评价维度。围绕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位一体建构多层次评价体系,倒逼学生主动进入自主学习、强化知识理解为主干的自主学习环境,深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基本技能方法的评价比重[6]。二是重视以学习过程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注重线上线下学习过程的动态平衡,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内容和表现定向反馈机制,实施弹性动态式的教学方式调整,防止单一学习环境偏废形成的路径依赖,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感表达,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加直观和长期的自我实现感、自我获得感,积极享受自主、轻松、有效和持续的学习过程。三是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主体体系。利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完善自评、他评、师评的整合型评价机制,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意义构建者参与到学习评价中,为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提供“扁平化”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全面立體的价值判断。疫情期间,以大数据为分析工具的在线学习底层数据分析为进行在线学习优化和数据支持提供了客观的决策信息源,在线学习评价的目标更加关注知识建构、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发展,部分高校的在线学习评价逐步实现从学习输入端向学习输出端的转变。
三、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业发展支撑:资源、平台与保障
1.开放型教学资源挖掘与共享
推进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业态与教育教学的广泛衔接与深度融合,打好资源建设三张牌,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一是打好特色牌。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思路,以优势学科为主干,加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累和提质,以政策导向激励师生加大产出原创性强、前瞻力大、特色鲜明的课程创新方案。西南财大重点建设金融数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法务会计、管理经济学等跨学科课程和量化交易、深度学习、金融智能等新财经核心课程体系,着力拓展相关核心文献库、数据库、案例库、问题库、习题库等配套教学资源储备建设深度,缩短资源库刷新更新时间差,为师生提供可开放、能共享、品类齐、实效性高的优秀学习资源。二是打好集聚优势牌。强化名校、名师、名专业强化品牌建设效应,深挖并整合内部优质资源,吸纳引进外部差异资源,巩固人才培养平台、教育教学体系的集聚效应,将内外资源的贯通集聚优势转化为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当前,教育部提出“五大金课”建设,把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作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品类齐全、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在线课程资源的顺畅供给为高校集聚优势课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匹配。比如,加强“大财经”自主学习平台,凸显财经大类及相关专业学生能力素质重点提升。在“货币金融学”“投资学”等课程中实施问题库、中国金融改革案例库、数据库、文献库、习题库“五个库”课程标准化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课程模块内容,打造互动教学与自主学习创新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三是打好共建共享牌。合作共赢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坚持共建共享错位开发教学资源,避免重复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协同区域内高校、其他区域联盟高校等共筹共建,优势互补,突破校际间的物理隔离,最大程度盘活现有存量,强化教学资源供给侧与人才培养需求侧的对接。联盟成为目前高校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共建共享的强大武器。参与联盟合作的高校依据合作协议,差异化布局资源优势,形成新型竞合关系,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公共资源共享、成本公担和成效共用。完善跨校跨地区的协同合作机制,构筑优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课程共建互选、师资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经验互通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有限教育资源效益的集约最大化,助推高校强势效应提升,推动高校间协同发展和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