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发展战略分析

2020-11-30张家豪黄小康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31期
关键词: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新时期

张家豪 黄小康

摘 要 在实现国家强军梦、中国梦过程中,持续推进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是重要改革创新点,军民融合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国防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此,本文以新时期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意义作为研究切入点,继而展开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探讨,旨在贯彻落实国策,推进富国强民建设之路。

关键词 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新时期;军队建设

引言

实现军民融合的现代后勤保障发展,需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结合地方政府、社会的力量,积极探索与改革,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在后勤装备、物资采购、物流运输、医疗服务等后勤项目建设中促进军队发展,在新时期下,对展开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保障,因此需結合时代特点进行相应发展创新。

1新时期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意义

军队后勤保障是集物资经费、装备维修、物流运输、基建营房等多类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项目,在当代新时期环境下,军队的发展变得更加依赖社会经济发展,军队后勤的核心职能是将国家提供的经济力量转化为军队战斗力[1]。在军队建设中,国家战略资源是促进军队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国家而言,军队的发展则意味着强国建设,在新时期背景下,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是实现国家强军梦、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总而言之,实施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分担军队后勤任务,在现阶段后勤建设中,军队体量较大,其后期保障任务较重,实现军民融合可借助社会公众力量推进军队后勤建设,在军队内部管理中,吃、穿、住、行、医等都是后勤任务,较为繁杂且任务重,因此实现军民融合是后勤建设的重要保障,进一步推进军队整体发展;②实现后勤资源合理配置,在军队后勤建设中,因其复杂化特点,为高效率完成后勤工作需将其进行有效分工,但随之暴露出后勤资源配置问题与后勤建设效果不足现象,而实施军民融合是运用社会力量完成后勤建设,能够进一步优化军队资源配置,实现军队供需平衡。

2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探讨

为更好地实现军民一体的军队后勤协调发展,可从实现后勤信息共享、健全权责对层政策法规、完善融合保障体系、促进试点宣传工作四个方面展开军民融合后勤保障发展。

2.1 实现后勤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将不同层次与不同部门进行信息联合,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实现合理化资源配置,能够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各层次、各部门进行信息采集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进行后勤发展时,信息共享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较大程度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阻碍。在军队建设后勤保障时,可基于信息共享实现军民融合程度,深化军民关系,切实实现军队后勤建设的快速发展,例如:建设后勤信息共享平台,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等是实现后勤信息共享的技术基础,除此之外,应保障后勤信息共享平台的信息传播速率,后勤信息共享平台是服务于后勤保障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实现后勤信息共享建设时,可运用军民融合形式,从另一角度保障融合深度,拓宽融合范围,不仅可促进军队后勤发展,更可在建设阶段深化军民融合政策,除此之外,可将后勤信息共享平台设置医疗服务、物流运输、物资采购等多个板块,并设置相应使用等级,对军队后勤中重要信息进行保护,以此形成关键信息的整理与保密双管齐下的效果。

2.2 健全权责对等政策法规

在实现军民融合过程中,应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共负”的原则下进行权责利的统一,实现权责对等,并运用一定的政策法规进行约束,以此提高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效率[2]。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应针对军民融合进行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此促进两者之间和谐统一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例如:建立相应约束监督机制,对军民融合过程中的后勤保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明确各方责任,将交易成本、信息技术、规范操作等各类板块进行规范,旨在降低军民融合成本,促进军队后勤发展,此外,为切实做到军民融合后勤保障有法可依,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进行区别对待,结合各行业不同特点进行政策法规规范,通过严格规范权与责的平衡,促进良好军民融合氛围形成。

2.3 完善融合保障体系

在新时期时代特点下,应从资金、政策等角度促进军民融合政策落实,在当下新能源、生物工程、物联网、智能AI等新兴领域发展中,优质的保障体系是确保军民融合政策的重要因素,军民融合的保障体系建设是应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实现,将医疗保障、设备维修、资金统筹等多项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协调、规划,促进军民融合后勤保障的全面化、规范化发展。例如:将后勤实现军民融合的相关资金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并将其进行标准划分,在实现军民融合过程中进行相应税收补贴优化,以此促进融合效率,全面保障后勤建设效果,除此之外,可将保障体系进行记录规划建档,便于政府、军队、社会三方对接,促进军民融合网络化形成。

2.4 促进试点宣传工作

构建军民融合后勤保障体系需在政府、军队支持下得到社会认可,因此社会公众基础是完成军民一体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可通过政府、军队的大力宣传,使社会公众意识到加强双方融合合作可实现共同进步。为切实达到良好宣传效,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例如:组织军民融合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等多元化交流会议,提高军队与社会对于军民融合的认知,为切实保障双方合作利益,可设置军民融合示范点进行规范与指导,以示范点真实效果作为宣传亮点,以此增加军队与社会双方对于军民融合政策的信心,继而保障军民融合深度,全面促进军队后勤保障建设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后勤保障任务较重,实现军民融合对于军事经济具有较大意义,在现代化发展中,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现代技术,能够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满足新时代军队建设需求,突出国家科技优势,结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相应政策法规,实现军队建设后勤保障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军,孙元宝,董仕宝,等.空军油料后勤保障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探索[J].山东化工,2020,49(2):141-143.

[2] 侯帅.军民融合背景下一体化海警后勤保障研究[J].轻工科技,2019,35(8):140-141.

猜你喜欢

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新时期
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后勤保障展望
关于作战后勤保障战例教学的思考
南疆地区反击作战后勤保障发展趋势探析
南疆地区反击作战后勤保障发展趋势探析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