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运河文旅融合新潜能

2020-11-30徐宁

群众 2020年20期
关键词:大运河文旅融合

徐宁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凝聚着与自然斗争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国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让这条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河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建设,其中,运河文旅成为沿运河多个城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展了“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如今,挖掘运河文旅资源新活力、寻找和发现文旅投资的新机遇、激发文旅融合新潜能,更好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已成为江苏文化投资事业发展的迫切课题。

积极打造大运河文旅服务云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江苏牵头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工作部署,省文化投资集团按照省委相关指示要求,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设与运营该平台,数字化、可视化保护传承大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国家性、至高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协同性”要求,通过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集信息汇聚、监测管理、宣传发布、展示体验、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和文旅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化、虚拟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线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省文投集团按省文旅厅的统一部署,精心打造了江苏线上智慧文旅平台——“苏心游”,目前已投入运营。这是省文旅厅抢抓疫情后文旅消费战略机遇,推进文旅融合的重大供给侧改革举措,同时也是主动担当和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体现。我们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其中,不断用科技赋能平台,让百姓文旅体验更好。

今年9月28日,国家文旅部和发改委印发《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对于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我们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为统领,以构建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为目标,坚持以文化和旅游融合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叠加、优势互补,持续优化“苏心游”平台,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开发进程,让这两个惠民平台为省内外游客服务,为各类文旅平台和机构服务,当好各级政府文旅主管部门的科技服务助手。

充分发挥大运河母基金的引领示范作用

旅游项目总体上有资产重、投资周期长和回报不确定因素高等特点,而文化相关项目又具有不确定性大、优秀内容稀缺等问题,再加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包含许多公益性项目。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9年,全国首个省级政府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在江苏成立,有效推进了全省8+3沿运河城市组建区域基金。同时我们还动员组织全国相关专业投资机构,组建了一批行业专业子基金。该基金总规模达11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的投融资进程。

今年上半年,我们紧抓国家发行地方政府债新政策新机遇,克服政策障碍,在上交所成功组织发行了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政府债,规模达23.34亿元。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备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发行首个大运河新基建专项债。同时,我们还组织多家商业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相关项目进行债权性投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股债联动效应正在形成。现在,其他相关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对优秀大运河文旅项目越来越有兴趣,持续关注并加大投入。

创新文旅商展投资新模式

旅游经济是愉悦行走的产业,文化消费是满足精神体验的需求。好的文旅产品既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新需求,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金融资本的广泛参与。有统计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文化旅游产业业态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观光旅游,注重风景区建设以及餐饮住宿纪念品等传统配套环节;二是休闲旅游,注重自由行、自驾游和小众、定制游等;三是度假旅游,注重康养研学等方面的综合体验。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生活旅游新阶段,文化旅游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候鸟式生活方式日益流行,以家庭为单位或孩子为中心的亲子文化旅游是常态必选,以围绕特定IP的目的地主题游或文体主题赛事节庆等新文商旅展等业态融合成为一种经营生态。用文化内容带动旅游、以旅游来扩大文化传播互为促进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

近年来,文旅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新支柱产业。文化消费市场稳步发展,居民增长见识、修身养性的精神诉求日益突显,品质休闲适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理念推动下,文化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夜间消费成为重要支撑。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9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指出,文旅融合战略正稳步推进,我国文旅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文旅休闲提质升级还需在社区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休假制度优化、商业环境改善等方面加大力度。

通过组建大运河产业投资联盟和大运河剧院联盟,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从简单文旅融合扩展成文旅体商展等多业态生态圈,并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以新生活文旅商展融合形态等方式,不断提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历史街区和美丽古镇古村落的时代新风貌

近些年,故宫博物院在文旅融合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六百年皇城到新晋网红、超级IP。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旅融合成功典范,向全國的文旅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传递出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新讯息。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对此总结为“城市新境、景观意境、建筑情境、艺文心境和创意画境”的新思维和“把工作当学问做,把问题当课题解”的新境界,这对我们探索大运河文旅融合创新路径极具启发和思考价值。

目前,大运河沿线有不少传统旅游景点和文化遗存,有些表达形式老套、产品雷同,缺乏新体验、缺少好内容,许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还不足以满足群众需求。形成了头部优秀景点或文旅项目趋之若鹜,与平庸同质文旅项目无人问津的反差;文旅消费数量的相对高速增长,与高品质文旅体验较少的反差;文旅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与缺乏投融资吸引力、文旅上市企业市值持续不断缩水的反差。这些反差既是文旅投资的新挑战、新难题,也是新潜力、新空间。

按照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富集程度,我们不仅在扬州、淮安、苏州、徐州等重要节点城市规划或建有运河文化集中展示区域,同时,还注重挖掘和保护邵伯古闸、高邮驿站、奔牛第一河口和窑湾古镇等逾百个沿河著名古镇,以及一大批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共同组成亟需保护和传承的运河记忆。我们正组织国内一大批优秀设计师、运营团队和投资机构,汇聚一批紧密合作伙伴,持续挖掘大运河沿线传统文化资源,与地方各级政府共同遴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和古村落,通过历史文脉梳理、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风貌再现等方式,联合组织创意团队和专业投资及运营机构,从城市美学、生活美学和商业美学等视角,以“一条运河尽显江苏之美”为要求,挖掘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和古镇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提升她们的时代新表达,进一步吸引年轻一代对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大运河文旅融合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