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拖拉现象及转化策略研究

2020-11-30胡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2期
关键词:成因及对策

胡晓红

【摘要】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且学生通过解决作业中各种问题的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工商业,加速推荐城镇化建设,但截至到目前农村人口仍然占到全国人口总数一半以上。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全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小学在农村,但教学质量却与城镇小学有着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加大在硬件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缩小了教育差距,但我们也要看到,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从当前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作业拖拉的现象,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很多小学生没有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仅影响了学习成绩,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本文就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农村双语小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了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拖拉现象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双语小学  作业拖拉现象  成因及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拖拉现象及转化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号:WW[2019]GH27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17-02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学习。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愈发重视,提高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双语学校逐漸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双语小学也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在农村社会,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双语小学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学生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巩固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还能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但从当前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很多学生都有作业拖拉的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深入分析农村双语小学学生拖拉作业形成的原因,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帮助他们改掉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增强学习信心,产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教学的总体质量。本文就导致目前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拖拉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转化策略。

一、导致目前农村双语小学学生作业拖拉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具有排斥心理

通过与众多小学生沟通发现,很多学生对教学布置作业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排斥情绪,从内心不想接受这一行为,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产生排斥心理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没有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会感觉困难,没有解题的思路等,这个问题也是老师很容易忽略的一点,面对学生拖拉作业,老师通常会认为是学生故意偷懒不想做作业,然后会对学生进行训斥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更加排斥写作业,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教育理念需要更新

从当前农村教学教师的普遍情况来看,很多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并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广大小学教师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不能再受老旧教育思想的影响,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小学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和内心需求,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既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很多教师依旧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向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很大,而且内容形式单一,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面对太大的作业压力只会让他们觉得力不从心,很难有效地完成相关作业,或者是完成的作业质量不高。

3.学生受到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虽然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农村社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容乐观。在一些农村区域,素质教育得不到有效的落实,有一些农村家庭思想比较老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更认识不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成绩一般,考上好大学的几率不大,上一般的大学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毕业不包分配,也不一定有好的出路,学习成绩好当然好,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关心,对学生的作业情况也不重视。所以很多农村学生放学以后回到家就要帮家里务农等,留给他们做作业的时间并不充足,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比较重视学生学习,但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学生作业也不能给予有效的辅导。另外,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很多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过于溺爱或者放任不管现象普遍,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管制和约束,这些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都不利于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如何更好地解决农村学生作业拖拉的问题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农村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对作业的排斥、抵触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让他们改掉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行为指导。老师在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改变作业形式、调整作业量等方法,不断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避免他们的排斥心理,从而改正学生拖拉作业的问题,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1.作业布置应以夯实学生基础为根本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率,首先要保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牢靠,很多时候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习印象,更加扎实可靠地掌握知识点,并非是让学生单纯地超纲完成任务。所以,老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等,针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要多辅导他们,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及时地解决问题,避免出现问题堆积的情况,争取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老师作业布置的难度也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入手,这样可以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感觉到作业的难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只要稍加思索就可以找到答案,长期以往,可以更好地提升作业完成质量,而且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也更加强大。

2.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师应转变以量取胜的作业理念,而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两方面考虑,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校而言,学校要提升老师招收的要求,对现有的老师进行有效的后续培训,合理地把控课程的难度以及作业内容,不断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先明确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感觉作业和日常课程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整和优化:第一,教师应给学生减负,精简作业量。老师要在思想上重新布置作业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当日学习的知识点,并不是要求他们能够出类拔萃地解决高难度数学题,因此要对布置作业的内容进行精简,确保量的科学合理,不要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第二,是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有层次性。除了一般性的巩固性练习之外,教师应多布置学生体验性或探究性的作业,如就某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自己查阅书籍或网络收集资料完成作业,或是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就身边的事或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作业贴近生活了,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自然更高了。另外,教师要负起责任,作业布置是一方面,学生完成情况是一方面,教师的检查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亲自检查,逐个检查,尽量不采用小组长检查或交换检查的方式,因为小学生年龄太小,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对作业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正,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同学要大力进行表扬,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第三,老师和学校也要多给学生的家长做思想工作,让他们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向他们强调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然后要积极发挥出自己的引导者的作用,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习惯养成技巧,让他们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为完成作业和复习以及预习课程留出足够的可能性,也能够有效地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四,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现有的学习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小学生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老师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的內容都要更具有趣味价值,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同学而言,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鼓励学生。在作者布置的时候也可以应用鼓励的方式更好地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比如老师在课堂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作用,用时最短并且正确率最高的同学就会得到一个奖励和表扬。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学生会在心理有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自然也更容易投入到作业的写作中,有效地提升了作业完成的质量和速度,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老师也可以根据作业的内容和难度等合理地构建情境故事等,减轻学生做题的难度和抵抗情绪,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难点,从而不断地提升学习成绩。

总结

根据上文所述,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作业拖拉,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有效地规避这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等,采取有效的措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长明.提高农村小学生作业质量的点滴体会[J].陕西教育(教学),2018(4):79.

[2]罗羿.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家庭作业质量[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24.

猜你喜欢

成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如何调动农村初中生学习语文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