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紫楠容器育苗技术
2020-11-30史红文邓永成刘淑超李苗
史红文 邓永成 刘淑超 李苗
中图分类号:S7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5-0083-02
常绿乔木四季常绿、树形优美,一直是园林植物引种选育的重点领域。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植物多为常绿乔木,是常绿乔木的重要资源。我国楠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以云南、四川、湖北、贵州、广西和广东为多。很多楠属植物不仅材质优良,同时也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紫楠Phoebesheareri为常绿大灌木至乔木,高5~15m;树皮灰白色,小枝、叶柄及花序密被黄褐色或灰黑色柔毛或绒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阔叶林中。紫楠不仅树型优美,生态适应性也很强,是武汉地区新优常绿乔木的备选树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从紫楠的群落结构、种子萌发特征等方面开展了部分研究,但在武汉地区对紫楠的育苗生产技术还未见报道,本文较为系统的总结了紫楠在武汉地区开展容器育苗的技术要求,旨在推动该树种的科学化、标准化生产。
1采种及种子处理
紫楠种子卵形,长约8~11mm,直径约6~7mm;表面有纹理。选择生长旺盛、发育正常、无病虫害的壮年期母树,每年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变为蓝黑色时采收母树树冠外围向阳面生长的饱满果实,不得收集掉在地上的果实。
将采收好的果实立即用清水浸泡2h,再搓掉果皮,用清水洗净后置于阴凉处晾干。将新鲜河沙洗净,用0.5%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按种子∶河沙=1∶3的体积比分层堆放,即先在容器底部铺5cm厚的湿沙,然后将种子均匀平摊在湿沙上,再铺上2cm厚的湿沙,依次类推,最后覆上5~8cm厚的湿沙,置于常温处覆盖。贮藏期间经常检查种子是否过干或过湿,保持沙子湿度在60%~80%范围内,及时挑出霉变种子。
2播种
2.1穴盘规格
选择穴盘为播种容器。选用32目播种穴盘,上部孔径约6cm、深度大于8cm。
2.2播种基质
采用商品化播种基质,或自行配制。自行配制的基质成分及体积比例为园土∶泥炭∶河沙=4∶4∶2;播种基质用0.5%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消毒,需风干后再使用。
2.3播种时间和方法
2月底至3月上旬,将播种基质填入穴盘,轻抖填实,然后取出贮藏的种子,去掉霉烂变质的种子。将种子放入穴盘中间,每穴1粒,轻按,播种后覆细土,厚度不超过1cm,轻轻压实,浇透水。
种子萌发前应保持穴盘基质湿润。
2.4发芽观察
紫楠种子在4月中旬开始萌发,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发芽的高峰时段,整个发芽阶段可持续到5月中下旬,发芽率可达90%左右。
3小苗管理技术
小苗的培养和管理是生产紫楠壮苗的关键阶段,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遮荫
种子萌动后即应搭建遮荫棚。遮荫棚的顶部盖一层遮光率为30%~50%的遮阳网;10月中下旬,撤去遮阳网。
3.2水肥管理
出苗期保持土壤或基质湿润,忌积水。浇水采用雾喷,10月中旬以后减少浇水频次。幼苗长出2~4片真叶后,6~9月每半个月喷施一次叶面肥,肥料为0.1%~0.2%尿素水溶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交替喷施,10月后,停止喷施尿素水溶液。
3.3松土除草
育苗的全过程及时除去穴盘中的杂草;并结合除草进行松土。
3.4上盆养护
10月中下旬,紫楠小苗株高可达15~20cm左右、地径可达0.3~0.4cm左右,此时应将穴盘中的小苗移栽至较大的容器中培养。选口径12~15cm,高度15~18cm的塑料或土陶花钵,将穴盘中的小苗起出,修剪过长或劈裂的根系,定植于花盆中,填满基质后浇透水,置于透光率60%~80%的荫棚中管护,摆放苗木的环境通风。
11月上旬喷施一次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2月上旬搭建抗寒设施,翌年2月底撤去。第三年应更换更大的栽植容器进一步培养,或定植于圃地中;同时根据小苗的生长势,逐步减少遮荫。
3.5修剪
2a生紫楠小苗开始不断萌发侧枝,应及时将侧枝(尤其是顶芽附近的侧枝)疏掉,以培养主干。
3.6病虫害防治
武汉地区紫楠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见表1。
4苗木出圃
2a生小苗的株高可达到40cm以上,地径可达0.3cm以上。当小苗株高大于50cm、地径大于0.5cm即可出圃销售或定植,出圃时间为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或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宜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
(1)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的侵染来源。(2)生长季节,可从6月下旬发病初期到10月间,每隔10天左右喷1次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65%代森锌500倍液等药。
(责任编辑:夏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