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020-11-30孟秋菊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孟秋菊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因其独有的角色分配、责任分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特质,不仅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健康行为的观测以及体育品德目标的设定与培养。文章从体育合作小组的组建、小组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几个方面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26-02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的品格以及关键的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个基本的方面,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引领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去的中学体育课主要依循“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的套路。教师牢牢把控课堂,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被教师广泛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息息相关。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因其独有的角色划分、责任分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特质,使得教师更容易观测学生的行为、设定体育品德目标等。因此教师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体育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教师应明确,为了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小组成员之间必须有积极的相互依存依赖的关系。教师要让每一小组的成员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其与本组成员之间有着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

1.角色依赖

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每组人数6至8人且以偶数为佳,因为经常需要两人一组进行对练。根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一般设置正、副组长各一名。正组长负责领导本组各项活动,并负责与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副组长重点协助正组长维护小组活动秩序,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观察本小组的活动情况,为提高本小组的活动效率提出建议等。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让各小组灵活设置组员的运动角色。例如,在篮球教学中,让各小组根据组员的能力特点设置前锋、中锋、后卫等角色。又例如,在教学体操时,要设置练习者、保护者、技术观察者等角色。角色分工要根据教学进程进行合理灵活的转换。让学生在运动中胜任不同的角色,表现出团队合作意识并做出负责任的行为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体育课中的团队分工合作、角色分配,能够加深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好角色分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身份依赖

每个小组在学期初或模块教学开始前,要设计一些能够表明身份的标志,如小组的名称、加油打气口号等。小组的名称要简短、充满正气,打气口号要励志并且朗朗上口。教师要经常组织组间比赛,并引导各个小组的成员呼喊加油口号为本组成员加油。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标志有利于激发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归属感,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完善团队建设。

3.奖励相互依赖

奖励相互依赖即学生的成绩取决于其所在小组均分或小组排名最后的成员的成绩。比如,开展技术性要求比较高而体能要求比较低的项目组间竞赛,如排球的发球竞赛、篮球的投篮竞赛等时,学生的成绩取决于其所在小组排名最后的学生的成绩。再如,进行动作技能评价时,学生的成绩取决于其所在小组的均分。奖励相互依赖打破了小组中由好学生包揽一切或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的局面,進一步激发了个体成员的积极进取性,并增强了成员间相互帮助的体育精神。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小组中体能、技能较差的学生有无被嫌弃抱怨的现象,如有这样的兆头,应及时引导、耐心谈心,实在不适合在一个小组的,需要尽快调整成员结构,以免造成更深的矛盾。

4.目标依赖

教师在学期初公布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后,要引导各个小组讨论设计本组的共同奋斗目标,目标设计要符合本组组员的实际能力水平。如合作创编武术组合动作,共同完成一段健美操创编,取得篮球3对3比赛、足球5对5比赛或排球小组间联赛第几名,等等。为了更好地完成小组目标,小组内会形成共同承担职责、相互尊重、正确面对各种比赛的胜与负的氛围,这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组间各种比赛的开展也为学生培养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的意识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学生良好体育道德的形成。

二、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强化目标意识

教师应树立明确的目标意识以及用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的思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分解每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例如,在排球垫球第一次课中设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1)知道垫球的部位与时机,并帮助组内至少2名成员纠正错误动作。(2)组内成员两两结对,尝试“抛球—移动垫球”20次,提高垫球成功率;探究设计形式多样的垫球活动。(3)在组间垫球比赛中,能积极鼓励同伴并能客观分析胜与败。通过这样的目标细化,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目标(1)中帮助至少2名成员纠正错误动作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和乐于助人的思想意识;目标(2)明确了组内的练习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目标(3)提出了要在组间垫球比赛中,学会鼓励同伴,分析成与败的要求,这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品德培养。

2.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积极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或单个技术的教学,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技术的学练,参加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所以,教师要尽量避免整堂课时间都用来教授单个知识点和单个技术动作,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学会用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首先,要避免整堂课教学单一的知识点和技术。还以排球垫球教学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在第一次课会教授排球垫球动作的技术要领,然后开展一些体能训练。现在,教师不妨将排球自垫球教学、垫球迎面接力比赛等整合到一堂课内,以丰富教学内容。

其次,积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学练完整的运动内容并学以致用,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例如,教师教学垫球技术的目的很显然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从而能够尽早感受排球运动的乐趣。只有在排球比赛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运动的乐趣,才能真正掌握运动技能,才能充分地表现出积极进取、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等优良的体育品德。因此,教师不妨多设置比赛情境,以更好地教授传球、发球、扣球等的技术要领以及小组的战术配合策略,从而让学生能尽快地体验完整的排球运动。

3.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是指向学生个体,而在合作学习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个体进行测评,还要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在每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根据课时目标完成情况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点评,并依次打分,记录在案。另外,教师不能仅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体育品德、体育精神等进行评价。教师要量化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以更好地进行评价。

学期结束时,可以将小组评分、健康行为评分和体育品德评分纳入学生的体育成绩,即学生体育成绩=体能综合评分×权重+运动技能评分×权重+小组评分×权重+健康行为评分×权重+体育品德评分×权重(各权重之和为1)。对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评价主要根据新课标要求,采用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

将小组评分纳入学期总分的做法,能够激励学生为其所在的小组赢得尽可能多的分,从而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体育与健康學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想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提出明确的可操作的课时目标;就要丰富教学内容,重视创设比赛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精神等;就要实现从聚焦“单个技术的教”到聚焦“完整项目的学”的转变;就要以学生为本,大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教育评价,重视评价的反馈和激励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李卫东.体育课程教学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