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探索

2020-11-30崔玉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实践教学

内容摘要:就目前“语言学概论”教学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有效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分析实践教学不足的原因,结合教学实践和民族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民族地区高校的实践教学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为处于类似民族地区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 语言学概论 实践教学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在教学大纲里明确说明,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从教学大纲中可以看出,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语言学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的语言学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因此在历年的课堂教学中,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民族地区高校及民族院校同样如此,这显然与该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是相背离的。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实践,在借鉴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高校的特色与优势,就“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谈几点看法。下面,首先分析造成实践教学不足的原因,其次结合民族地区高校的特点,探寻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当前“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造成实践教学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

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开设的“语言学概论”授课时间一般为一学期(48学时)。但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如语言的性质、结构、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的发展及演变规律、语言的类型分类及谱系分类等等,因此从授课内容和授课时数来看,二者并不成比例,授课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会出现教师赶进度的情况,一堂課基本就是教师在讲,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实践练习不需要在课上进行,学生课下也可以自己进行,这样实践教学的时间常常被理论讲授的时间占用,实践教学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语言学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理论性强,所以大部分高校在这门课的教学大纲中突出了这一特点,而对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太明确。比如对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学时以及教学方法都不很明确。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大纲中也安排了实践教学学时,但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方案,致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随意性较大,进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即使有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也较为单一,多为课后作业,虽然这一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比较枯燥,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从考核方式来看,目前对学生的考核仍以理论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可见,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制定一个科学而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三)对教材之外语言资源的忽略

“语言学概论”理论性强,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语料对抽象而枯燥的理论加以阐释极其重要。而现行的教材通常以汉语和英语为主要语料,这就使学生缺乏对当今世界语言的样性的认识,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且,由于目前对该课程的考核主要以教材的知识点为主,因此民族地区以及方言区的部分教学活动进入一个误区,只重视教材中的语料,忽略自己民族语言及方言的语料。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教学规律的违背。

二.对民族地区高校“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几点看法

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该地区高校的不少教师和学生是双语人,这对只掌握一种语言的人相比更便于掌握语料,更便于对语言现象进行比较。其次,当地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源能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比如,延边大学所在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双语社会,大多数人掌握汉语和朝鲜语两种语言,到处都能看到汉语和朝鲜语两种文字。此外,该地区也属于东北方言区,有不少人讲东北方言。如此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源为“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实践教学不足的原因,结合民族地区语言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加强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语言学概论”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时数表面上不匹配,但教师不能以此为由削弱教学实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当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能以理论课替代实践课,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方言,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讨论,并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1.基于调查与报告相结合的教学互动

民族地区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语言资源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条件,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本民族语言、方言进行调查。比如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对自己本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以及语言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写出不同形式的调查报告等。另外,还可以从少数民族的视角对少数民族使用汉语的情况进行调查。比如组织学生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少数民族使用汉语的特点进行调查;对少数民族在使用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变异现象进行调查;对民族地区双语或多语现象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写出不同形式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与自己民族语言的比较,促进理论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为以后从事相关的语言研究或语文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申报民族视野下的语言学创新项目

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申报语言学创新项目,在项目的申报与研究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引导他们将民族性、现实性与专业性三者融合在一起,从而拓展学术视野,提升实践调查与现象分析的能力与水平。

3.构建以少数民族语言为特色的语料库

民族地区高校的不少学生是双语人,而且有不少学生的母语就是少数民族语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母语作为语料来讲授抽象性较强的语言学理论,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容易理解,丰富而熟悉的语料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获取丰富的教学语料,我们可以针对“语言学概论”不同章节不同内容,让学生利用录音软件收集民族语言及方言语料。比如在语音部分,某些同学的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中存在较难掌握的元音与辅音,通过这些同学的现场发音并对这些同学的发音进行采集,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如果利用民族地区资源优势收集相关语料,建构属于本院校的特色语料库,那么这些将会成为非常可贵的民族地区高校语言学课程教学素材。

(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有效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应围绕该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出细致安排,还应对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做出详细的说明。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评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对学生书面作业的评定;二是根据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来评定成绩。书面作业可以是通过文献调查完成的相关教学练习,还可以是通过语言调查形成的书面调查报告及研究某一论题完成的研究报告等等。对实践活动的评定可以根据参加语言调查活动的次数以及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评定等级。

“语言学概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实践性。实践证明,理论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强化、具象化,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造力,也能为学生将来撰写毕业论文、开展科学研究等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龙海燕.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刍议[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81-184.

[2]呂嵩崧.对语言资源富集地区高校语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以百色学院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1(6):134-136.

[3]王利.“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2):20-23.

[4]谢荣娥.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J].学教育,2015(2):70-72.

[5]余成林.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6):60-69.

[6]余成林.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7):91-93.

本文系延边大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民族地区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崔玉花,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日汉韩语言对比,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实践教学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