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医内科学》教学谈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

2020-11-30卢健棋黄溥玮朱智德王庆高温志浩

广西医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科学教学模式

卢健棋 黄溥玮 朱智德 王庆高 温志浩 罗 远

(1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南宁市 530001,电子邮箱:lujianqi666@163.com;2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南宁市 530000)

【提要】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的纽带,是中医临床思维形成的基础。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未能很好地建立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本文就《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延伸,包括中医诊断思维、中医辨证思维和中医治疗思维[1]。临床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动手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的教学多注重于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传授,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而中医临床思维影响着临床实践能力[2],这导致学生在进入临床后因缺乏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难以掌握临床疾病的诊疗,因此对从事中医临床逐步丧失了信心,造成许多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不从事中医相关行业。由此可见,在中医教育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尤为重要。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课程。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过程中能初步形成中医临床思维,这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是目前很多中医院校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3-4],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时感到抽象、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积极性[5],不利于学生形成中医临床思维。现就《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述如下。

1 《中医内科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课堂上以老师按部就班讲授课本内容,学生以被动听讲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虽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少,参与度较低[6];且教学过程中灌输的课本内容大多为枯燥的理论,与临床联系不紧密,部分知识点难免让学生感到抽象,较难理解,以至于在临床实习中未能充分、灵活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1.2 忽视中医经典的学习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专著对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是一门传承的医学,然而目前中医经典课程面临着课时被压缩、教材释义含糊不清等问题,间接使学生缺乏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7]。大多数中医院校对中医经典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理解不够透彻,难以把握中医理论的精髓及领会中医的学术思想,进而在中医内科学的学习中无法形成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

1.3 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动手能力差 《中医内科学》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两部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临床见习能加深和巩固对中医内科疾病的理解,培养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但由于临床见习课时不足、学生见习积极性较低等原因,导致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较少,对中医望、闻、问、切的动手能力较差,进而在临床上无法进行系统的辨证论治,阻碍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

2 教学改革对策

2.1 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授课 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合多种新型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可充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模式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8]。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9],以一个真实的典型临床病例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该疾病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中医诊断思维、中医辨证思维和中医治疗思维的形成。数字故事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育方法,其基于教育教学目标,承载一定的教育内容主题,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以图、文、声、像并茂的立体表现形式,整合性、创造性地进行设计,最终形成将知识、事实等与图像、音乐、情感融合在一起的可视化故事[10-11]。在应用数字故事教学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中,采用数字故事教学模式,形成的可视化故事,更贴近临床,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导致学生除了学习到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外,还可开拓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医内科疾病的系统认识和理解。在临床见习中,采用PBL、CBL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从真实的临床病例出发,在带教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运用已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时能与临床紧密联系,有利于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初步形成,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能力,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

2.2 加强中医经典教学,鼓励师承教育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根源,是学生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最根本的途径,其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和中医理论精髓,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中医经典的教学中,提倡以“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四个方面为向导[12],通过增加中医经典课程的课时,定期举办中医经典培训讲座和经典条文背诵竞赛等课外项目,加强学生对中医经典课程的重视,夯实中医基础理论,以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上的渗透力。

中医理论和思想经数千年传承至今,得益于师承教育,一代一代的传承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现代的中医理论体系。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教育以大班教学为主,老师在课堂上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再者,目前中医院校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先基础,再临床”的分阶段培养模式,致使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缺乏连续性,出现断层[13]。因此,中医经典的培养方式仍离不开师承教育,学生通过在内科门诊跟师,老师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及在老师日常的诊疗中耳濡目染,使学生逐步掌握和领会中医学术思想的精髓,提高学生对中医理、法、方、药的思考和运用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2.3 重视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中医内科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在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并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适当增加《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的课时,并做好见习前的培训和见习后的考核。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前,进行重点病例示教和临床模拟实训,加深学生对中医内科疾病诊治方法和过程的认识,为临床见习做好准备。在临床见习中,采用床边教学方法[14],首先让学生观察带教老师接诊病人,大致了解诊治疾病的过程;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案书写等完整的接诊过程。在临床见习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完成中医望、闻、问、切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互助、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查缺补漏。让学生在见习中学会独立完成疾病诊治,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每次临床见习课结束后,督促学生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并定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考核,设置考核奖罚制度,调动学生对《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的积极性。

3 小 结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祖国传统医学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创新,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仍是中医教育中的重点。中医临床思维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除了要注重教学方法外,还要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既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要能够运用中医思维方法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在教学中一步步引导学生建立中医临床思维。坚持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多接触临床,以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胜任中医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科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战略专家共识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科学拔牙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