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11-30郭名媛郑晨笛

图书情报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布局专利

郭名媛 郑晨笛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天津 300072)

1 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共赢的方向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而知识产权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能够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申请是其对外专利布局的重要表现,能够动态的反映中国技术创新水平,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合作,掌握国际技术话语权。

很多学者已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进行了相关专利布局分析。蔡中华等(2016)[1]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发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经济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张明倩和邓敏敏(2017)[2]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跨国专利合作日益频繁,但在地域上存在非均衡性,仍专精于少数技术领域。杨烨等(2019)[3]通过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0—2016年新企业注册和专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发展水平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增势明显。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专利合作不断加强。陈欣(2019)[4]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PCT 专利合作申请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各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节点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中核心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张明倩和柯莉(2018)[5],毕亮亮,雷磊和刘伟(2018)[6]发现加深共识、增加互信仍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活动的重要保证。高伊林和闵超(2019)[7]对中国和美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合作进行对比,提出可以借鉴美国先进专利布局并丰富“一带一路”专利合作。李睿和吴聪(2019)[8]通过对比中国与俄罗斯相互在对方国家注册的发明专利,分析双方专利所揭示的两国技术市场竞争态势信息,为科技管理部门进行产业布局提供依据。蔡中华等(2019)[9]对我国“十二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分6 个区进行时间和空间趋势分析,得出沿线国家的技术动态及各国在华技术布局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和专利质量,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制定专利战略、开展跨国科技和知识产权管理合作提供借鉴意义和决策参考。

2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源与分析技术实现主要通过IncoPat 全球专利数据库。IncoPat 全球专利数据库是涵盖世界范围海量专利信息的检索系统,充分借鉴了国内外著名专利检索系统的先进功能,并且针对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了改良性设计,具有数据全面准确、功能先进、更新速度快、检索效率高、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是进行国际专利技术调研、竞争性分析和法律风险预警的有力工具。

目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还没有准确界定,本文使用学术界普遍使用的“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共65 个国家的说法。因为IncoPat 专利数据库没有阿联酋、波黑和巴勒斯坦三个国家的专利发布信息,因此本文未将其列入检索,而以其余62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PCT 专利申请数据作为分析对象。

数据检索中,采用高级检索中的指令检索,由于检索的专利申请与发布国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且为中国的专利发布情况,因此检索指令输入“AP-COUNTRY=(CN)”,进行初步检索,随后在对申请国家进行人工除噪,将申请国人工筛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检索时间段为2000年至2019年,检索时间为2019年12月8日,检索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共计42 361 件。本文聚焦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布局情况,检索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干扰信息,但由于干扰较小,可忽略不计。

3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的技术构成与申请趋势分析

3.1 技术构成

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药行业的专利技术构成排名来看,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是IPC 小类中分布数量最多的技术类型(见图1),数量为4 365 件,占比10.3%;其次,发布专利技术构成位居第二位的是H04W(无线通信网络),数量为4 051 件;第三是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数量为3 595件。这三类专利技术与排名后七位的专利技术领域相比优势较为突出。整体来看,技术构成类别主要集中在H04 类(电通信技术)、G06 类(计算推算技术)、A61 类(医学或兽医学和卫生学)和C07 类(有机化学)。由此可见,中国已经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专利进行专利布局,并参与到“一带一路”大部分技术领域的竞争环节,打入海外市场。但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技术领域上专利申请数量的差异化又表明,目前中国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的技术的特点仍处于精专于少数技术领域的阶段。

图1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技术构成

3.2 技术申请趋势

对2000年至2019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排名前10 位技术领域进行申请趋势的分析,从数据统计情况来看(见图2),所有专利技术类别在整体上均呈现波动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2011年至2015年是专利数量增长最快的年份,大部分技术类别申请的峰值年份都在2015年。2016年开始各技术类别专利申请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具体而言,排名前两位的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和H04W(无线通信网络)类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数量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在2011年之前呈现快速增长,在2011年至2015年之间保持高水平的小幅波动,2016年至2018年数量下降,2019年又开始回升。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是排名前十的专利类别中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别,在2000年至2012年呈现缓慢增长至120 件左右,2013年至2015年间呈现急速增长,2015年增长至最大值700 件。这说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申请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计算和推算等领域的申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与其他类别不同,申请趋势线近似于倒U 型,随时间平滑变动,没有急速上升和下降的年份。其他分类,如: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C07D(杂环化合物)、H04N(图像通信)、H04B(传输)、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和H04M(电话通信)也主要集中在2011年至2016年之间增长,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进一步比较一带一路政策对专利布局的技术构成的影响,发现:在2013年之后,专利申请量明显增长的技术领域有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04W(无线通信网络)、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N(图像通信)和H04M(电话通信),均属于复杂技术领域,技术价值较高。因为2013年之后大数据、云计算及算法和互联网进一步飞速发展,并受到国家政府高度重视。2014年“大数据”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内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随后国务院也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要推动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培育高端智能和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为发展中国家,在复杂技术领域竞争优势较弱,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会推动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专利布局,进而为企业向沿线国家市场的技术转移与提升产品竞争提供有力保障,打破专利封锁,占据市场地位。专利申请量明显下降的技术领域有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特定治疗活性)和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结果表明我国在医用化学领域专利申请量下降,因为我国申请量较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相对技术份额高的产业集中在医药化学领域,在“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后,中国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会减少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并且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逐步深入到医疗和化学等领域,企业为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会增加在复杂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2015年之后中国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因此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周期性回落。

图2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技术申请趋势

4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的国别分析

4.1 国别专利数量排名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发布中,俄罗斯和印度是中国专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发布地区。其中:在印度发布专利的数量是最多的,约为15 013 件;其次是俄罗斯,数量为11 387 件。这两个国家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人口总量排名位居前列,经济发展情况也较好,是专利发布的重点国家。印度位于南亚,作为人口第二大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使印度成为继欧美日韩的主要海外专利目的国。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和经营活动迎来了飞速发展,市场未动专利先行。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的发布情况较为相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地处东南亚战略要地,东西文化交融,是中国在全球的重要贸易伙伴国,并且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较完善的国家。

表1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数量排名

依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六个区域标准,基于上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后汇总得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六个区域申请专利数量及排名(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六个区域中,申请专利比较多的是南亚、东南亚和蒙古-俄罗斯地区,数量均为1 万件以上,较为接近。但是其中南亚和蒙古-俄罗斯地区专利内部分布极为不平均,均只有在印度和俄罗斯进行专利布局,非常集中;而在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有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分布平均;其次是中东欧和西亚北非地区,数额近似为1000~2000 件;而最少的是中亚5 国,中国在该地区并未申请专利。整体来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六个区域专利申请数量的梯度差异很大,说明我国在对外的技术合作中,与东南亚11 国、南亚和东欧地区专利合作密切,专利申请数量多,专利布局积极。

表2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六个区域发布专利数量排名

4.2 国别申请趋势

图3给出了2000~2019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量的变化趋势(仅选取数量前十名的国家)。从图3可以看出,从专利申请数量上看,印度和俄罗斯较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优势;从专利申请的走势上来看,在印度和俄罗斯专利申请数量波动性很大,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印度的专利申请量自2000年之后开始稳步增长,2013年有所回落之后开始快速增长,在2016年至2018年增速放缓,并在2019年有所回落。俄罗斯从2000年开始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15年达到最高值1980 件,但是从2016年开始便急速下降,2017年仅为17 件。2016年俄罗斯工业完成了知识产权领域部分法规的实质性改革,对执法的实施进行监督,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技术和制度上为相关程序的改革提供支持。因此中国企业在俄罗斯专利申请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限制,考虑到成本-收益的综合效果,大多数企业会改变传统的申请策略,减少在俄罗斯的专利布局。可以看出在2015年之前,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专利申请集中在印度和俄罗斯,最高申请量所在国在两国交替轮换,在两国的专利申请量以竞争态势交替增长,但是自2015年之后专利布局发生剧烈变化,主要专利申请国家集中在印度,俄罗斯专利申请量急剧下降。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专利申请量总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转折点也在2015年,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急速下降,这与俄罗斯专利申请量的下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其他国家申请数量也都是呈现先增长再下降的趋势,在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合作加强,因此专利申请量不断提升,而在2015年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专利申请量也相应呈现周期性回落。因此转折点都集中在2012-2017年,但是数量较低,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图3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趋势(前十名国家)

4.3 国别技术构成

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布专利的技术构成来看,H04L、H04W 和G06F 是数量最多的分类,集中在印度和俄罗斯;A61K 类的专利发布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俄罗斯,其次是印度;C07D的发布地区多位于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见图4)。前十位的技术构成在马来西亚分布较少。

图4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技术构成

从表3可以看到,印度、俄罗斯和新加坡主要的技术领域前五位都是H04(电通信技术)、G06(计算;推算;计数)、A61(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C07(有机化学)和H01(基本电气元件),其中H04(电通信技术)、G06(计算;推算;计数)和H01(基本电气元件)技术类别数量均在印度申请数最多,A61(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和C07(有机化学)在俄罗斯申请数最多,俄罗斯和印度在这些领域专利申请量上较其他3 个国家有很大优势。这与之前分析的中国在一带一路所有国家的技术构成结论相同,但是马来西亚和越南与之前结论不同,在马来西亚申请里排名第一的技术A61(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而不是电通信技术;B01(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位居前列,而G06(计算;推算;计数)数量很少。说明中国在马来西亚专利布局与其他国家不同,技术类别申请分散,多样化程度高,与其他四个国家差距还是很大。

表3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前五大国的前五大技术领域

5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创新性分析

因为发明专利审核严格,其授权比例可能比较低。因此,本文综合采用发明专利占比和发明授权专利占比作为衡量中国申请人专利创新性的指标。发明专利占比越高,特别是发明授权专利占比越高,则说明专利创新性越强。

5.1 发明专利占比分析

由图5可以看出,在2000年至2019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创新性不断提高,专利质量也不断提升。特别是2013年之后发明专利数量增长至一个新高度,说明“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制定适合的科技创新合作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说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创新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图5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明专利占比变化趋势

由表4可以看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开的专利类别基本均为发明专利,都在80%以上。但是马来西亚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在马来西亚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仅占比29%,这说明中国在马来西亚申请专利创新性还相对较低。一方面说明马来西亚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大,在发明专利的审查制度更为严格,在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方面要求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在马来西亚的专利布局还不够完善。

表4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明专利占比情况

5.2 专利授权分析

专利授权量是指受理专利中能够得到最终授权的数量,因此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的对比能够很好的说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的质量,质量越高,那么专利的授权率越高,它技术创新已经达到的水平,能够真实的反映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创新能力。

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到授权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效应,专利公开到将专利信息整理到数据库也有一定时间延迟,所以2018年和2019年一些专利的还未确定是否授权,所以在分析时将其剔除。图6显示了2000-2017年专利授权率的变化趋势。从图6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专利授权量与专利申请量趋势相似,但是变化幅度较小。从数量上看,可以充分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专利授权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只有在2004年和2013年有所回升。

图6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与专利授权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中国在各国家的专利授权率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乌克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埃及的专利授权率达到100%,在波兰、新加坡、印度和匈牙利的授权比率极低,还不足10%。

表5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授权率国别分析

排名 专利公开国别 专利数量 授权专利数 专利授权率14 拉脱维亚 61 21 34.43%15 保加利亚 22 7 31.82%16 越南 2 496 771 30.89%17 马来西亚 3 262 959 29.40%18 印尼 2 162 597 27.61%19 菲律宾 708 166 23.45%20 波兰 1 249 61 4.88%21 匈牙利 428 14 3.27%22 印度 15 013 435 2.90%23 新加坡 3 053 13 0.43%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的研究结论:

(1)专利申请的技术构成上:专利的申请IPC 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

(2)专利申请的时间趋势上:专利申请数量在2011年至2015年的增长最明显,2016年之后专利数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3)专利申请的国别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和俄罗斯,而在欧洲、中亚和西亚等地相对较弱。但从申请趋势能够明显看出,近些年中国在俄罗斯申请专利的数量急速下降,在印度申请专利的数量已经明显超过俄罗斯,印度是现在中国在“一带一路”主要的专利布局国家。

(4)从专利创新性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创新性逐年提升,专利授权率在各个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一些国家的专利申请质量较低,说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

总体来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布局在时间,空间、质量和领域等方面差异化程度较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健全,虽然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农产品、矿产品以及原材料等的生产和出口。整体创新性水平较低,知识产权拥有量较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薄弱,立法和执法水平较低,因此在国家政策层面主动保护专利的积极性较低,只是被动的建立了知识产权体系,而司法状况较差。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意识薄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没有实现全覆盖,专利申请能力不足,整体专利质量亟待提高,专利布局滞后于海外业务拓展,没有很好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申请专利,专利布局体系还不成熟。这将影响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6.2 对策建议

从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申请的趋势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之后专利申请量取得显著增长,表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文化和科技创新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现的发展关键期,应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创新与知识产权创新相融合,做到“产品未动,专利先行”。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专利布局战略,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性的影响力,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6.2.1 推动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利管理水平

(1)政府应引导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利布局。首先,政府应该帮助中国企业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的专利申请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在开展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的同时,提早谋划专利的布局。这是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涉及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建设,如何适应国际市场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时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相应的机制以提升企业的专利管理水平。引领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科技实力,基于不同技术领域和专利合作网络的特征,合理选择专利战略,有针对性地制定专利合作策略,从而有效推进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跨国专利合作。同时,积极加大促进专利中介机构的发展,加强其进入海外市场的能力,帮助其稳步走向海外市场。

(2)政府要加大专利保护力度,制定积极的科技创新激励措施,激励企业积极提升其技术创新水平,从而提升专利质量和核心专利价值。同时,政府应营造良好跨国专利申请和国际专利合作环境。为了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利合作,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专利网络的影响力,我国应采取相关措施减少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申请专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纠纷。可以培育国际专利合作金融服务平台,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专利合作基金,提高专利合作的国际一体化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知识产权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相融合,协调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差异性,建立重点突出和协调差异知识产权区域性保护方针,扩大“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的广泛参与,实现专利保护互利共赢。

6.2.2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专利布局策略

(1)企业要提高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积极投入资金加大研发力度,特别是关键领域技术的研发投入。企业还应当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定期了解、跟踪企业相关领域技术的国际专利布局。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汲取海外专利纠纷经验,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加以保护。企业还应做好专利检索分析工作,对“一带一路”国家专利统计和布局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企业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事务所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专利调查,以便提高专利保护与管理水平。

(2)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借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与帮助,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保护制度不同,每个企业的基本特征和技术优势也不同。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政策优势制定相应的行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技术优势,在海外专利布局中关注大国的技术合作动向,借鉴相关经验,有选择性地在这些国家进行专利布局,以最低成本和最大效益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进而掌握知识产权国际话语权,提升技术的国际影响力;企业应在未来加大专利布局范围,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把专利申请作为企业专利布局的一部分,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围绕基础性关键专利抢先申请具备各种特色的多样化专利,保证自身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我国对PCT 申请的优惠政策,以降低申请国际专利的负担。

6.2.3 深化与完善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布局

(1)将专利战略摆在核心位置。政府应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专利布局提供战略性指导,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的导向作用,将专利申请与发布的的重点放在商业上活跃、经济潜力巨大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的领域。同时开始专利先行战略,为保证我国企业可以成功打入“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政府会协助企业全方位掌握行业发展和市场技术需求等信息,以便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专利壁垒。企业应借此优势,有重点、分阶段的进行专利布局,进入“一带一路”国家真空地带,获取大量专利权抢占外国市场。

(2)扩大专利布局的覆盖程度。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在国家间的专利布局情况很不均衡。我国现在仅在主要在经济实力较强的“一带一路”国家积极开展专利布局,在其他国家知识产权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例如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均没有专利布局,并且在“一带一路”国家申请专利的技术领域很集中,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沿线国家专利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要推动构建全球知识产权共同体,实现“一带一路”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中国未来合作中要突破地缘局限,实现“一带一路”沿线65 各国家专利体系的全覆盖,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与“一带一路”创新“潜力”国家联合打造创新技术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

7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布局情况,具体包括专利申请的技术构成及申请趋势和国别构成及申请趋势,并从发明专利占比和专利授权率两个角度分析专利申请的创新性。最后本文得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国内知识产权环境持续优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并加强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合作。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发展情况、知识产权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企业专利布局意识还很薄弱,专利布局还不够深入,专利布局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根据中国以上专利布局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中国要推动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专利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专利布局策略;最后中国要深化与完善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布局。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布局专利
专利
发明与专利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VR布局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专利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