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四重逻辑
2020-11-30程天乐
白 琼 程天乐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四重逻辑,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四个方面,通过这样的逻辑形式,可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它是什么”、“为什么是它”、“它有用吗”以及“它如何有用”等相关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把握各层逻辑的内涵,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使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综合素养方面有全面提升。具体而言,本文所涉及的四重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逻辑
要想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就需要首先解决“理想信念是什么”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针对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充分认识,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真正意义上开始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而这也是逻辑起点。
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有效遵循此类理论逻辑,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理想信念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必须切实有效地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称之为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教育内容要充分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逻辑,从根本上有效确保教材体系向着教学体系进行转化和渗透。另外,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构建与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相符合和适应的表达逻辑,这样才能使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进行有效转化。其次,要从根本上在理论认证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关系问题。必须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才能得到更令人信服的答案,由此才可以使理想信念教育充满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体现其实效性。第三,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理想信念的科学性以及意识形态性的关系问题。
二、历史逻辑
针对认识的一般逻辑而言,在充分解决“理想信念是什么”等相关问题之后,要进一步有效探究“为什么理想信念是它”等相关问题。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所涉及的逻辑主要体现在历史逻辑方面。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不能仅仅从理论逻辑的层面进行证明,这也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理想信念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而来的,从根本上来讲,它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成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过程,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理想信念的认知选择和演变的过程,而此类内容在形象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针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遵循相对应的历史逻辑,确保学生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把握理想信念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历史基础和依据,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的历史必然性。
在解决了理论逻辑之后,在历史逻辑这个阶段,首先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大背景中,从根本上有效揭示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的深厚历史底蕴以及历史演进过程。其次,要把理想信念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来,有效利用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和方法,通过历史经验,更科学合理的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在世界历史中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同时,要贯彻落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原则,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以及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的极其重大意义,也要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是我国我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而取得伟大历史成就的最根本经验总结。第三,要把理想信念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背景中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理解,充分认识到我党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牺牲,切实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制度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极大贡献。
三、价值逻辑
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有用性”,而这方面的问题充分体现出价值逻辑。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是概括性的向学生介绍理想信念的“有用”,并不具备强大的说服力,学生也很难接受,所以在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价值逻辑,从不同层面向大学生全面深入的讲解理想信念所呈现出的“有用性”和根本的价值。
首先,要充分确保理想信念对于社会和个体所呈现出的有用性进行充分的统一,以此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对谁有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要引导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性,不能片面强调理想信念对社会的有用性,而忽略学生个体的有用性。在实际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对于社会的有用性,必须要通过对个体的有用性才能有效实现,对个体的有用性而言,也要通过社会的有用性进行价值的引领,同时要服务于社会的有用性,这样才能充分确保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其次,要把理想信念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有用性进行融合。从价值层面来看,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往往着重强调精神价值的实现。精神价值固然至关重要,但却不是理想信念价值的全部内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能够充分看出,精神价值必须以物质价值为基础,以此最终体现出物质的力量。理想信念的精神价值方面,必须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物质实践,通过物质价值来充分体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出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也就是说,在理想信念的教育过程中,要有效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改造世界,使精神价值转化成为物质力量,更有效地融合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价值。
四、实践逻辑
理想信念的有用性,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充分体现,所以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如何有用”的问题,而这也是理想信念价值如何实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也就是实践问题,必须有效遵循和落实实践逻辑,才能使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充分确保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呈现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从价值主体以及客体有效统一的层面,进一步着重强调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在大学生的个体和社会的价值方面,往往是把社会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在此类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往往是大学生,只有大学生自身能够把理想信念内化成心中的信仰,并且在实际行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和激励自身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实现理想信念,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理想信念、大学生个体与社会三者的内在联系,大学生个体在三者中是核心地位,只有大学生把价值主体和客体有效统一,这样才能确保理想信念的价值关系向着价值指向进行转变。
其次,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揭示理想信念价值实践的基本路径。针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而言,其价值必须利用实践的方式使其转化成物质的力量,这样才能使其得到最终的实现。虽然它有着比较深厚的实践基础,但它并不是独立的事件要素,而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渗透在相关要素和各个环节。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从大学生的价值主体层面来思考问题,引导大学生把理想信念的实践性功能和自身的实践活动充分融合,有效连接,以此引导他们构建理想信念的价值实践路径,使其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怎样把理想信念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上述的四种逻辑,充分认识到自身逻辑的内在联系和循序渐进的层层波推进的内容,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应有的成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把理想信念转化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