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突破
2020-11-30李毅柳鑫樊婧
李毅,柳鑫,樊婧
(太原市动物卫生检疫所太原 03002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猪肉制品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必备食物,但在过去的几年中,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对猪肉食品的信心以及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安全健康的食品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生猪屠宰检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对食品企业、消费者还是政府而言,生猪屠宰检疫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1 生猪屠宰检疫的意义
1.1 对食品企业的意义
生猪屠宰检疫能够加强消费者及政府对食品企业的信心。食用不合格的食品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消费信心,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也会动摇政府对食品企业的信任。通过严格的生猪屠宰检疫,可以保证流入市场的食品安全、健康,维护市场环境。同时也能够减少消费者因食用不合格产品对食品企业提出的法律诉讼,间接减少了企业的赔偿及法律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良好的产品质量会令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逐渐增强,在政府的抽查监督中,也能够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生猪屠宰检疫可以检出猪肉产品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降低了不合格产品保质期短需要频繁回收所增加的生产费用,也能够尽可能避免食品安全所带来的商业风险。
1.2 对消费者的意义
生猪屠宰检疫可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可靠。减少食源性疾病对消费者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通过对生猪屠宰检疫相关知识的普及,能够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体系的认知,进而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食品是民生之根本,生猪屠宰检疫保证了猪肉产品质量合格,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3 对政府的意义
政府对生猪屠宰检疫过程的监管,能够在保证公众健康方面发挥有效且积极的影响,促使企业积极的采取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减少了政府资金在公众健康方面的花销,同时增强了公众对政府以及食品供应的信心。
2 生猪屠宰检疫现状
2.1 检疫力度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基层兽医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实际检疫工作繁重,无法满足所有屠宰场的监督和指导,而屠宰场的检疫人员专业水平较差,甚至达不到检疫标准,致使屠宰检疫工作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此外部分地区的检疫管理工作不到位,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会出现不按照规范程序操作或操作不科学的情况[1]。检疫人员的知识更新水平较慢,仍旧采取传统的检疫方式,导致检疫效果不良。屠宰场与检疫站缺乏良好的配合,或屠宰场抵触官方兽医监督,严重影响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有效性。
2.2 私屠乱宰现象仍旧存在
随着消费者对猪肉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部分人为了谋求利益,违规对生猪进行屠宰。虽然屠宰检疫执法的力度不断加强,在近些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此种情况仍旧屡禁不止。违规屠宰的生猪无论是在宰前还是宰后都不会进行检疫,有食品安全隐患。有部分屠宰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检验,导致不合格的猪肉产品在市场流通,不仅影响了市场环境,还会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2.3 检疫设施不完善
地方政府部门对基层检疫的资金投入较少,这使得基层检疫人员无法得到专业的培训。并且用于检疫的设备过于落后,不能够满足现代检疫要求,基层工作人员仍旧使用传统的检疫方式进行工作,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容易出现漏检、误检的情况。部分基层屠宰场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高效顺利的开展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2.4 工作积极性不高
基层检疫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部分基层工作人员为聘用制,专业素质不高,加之没有学习和培训相关技能的机会,致使基层检疫无法满足现代检疫的需求。另外基层检疫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差,现有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前来工作,导致检疫队伍综合素质不高,这也是目前基层生猪屠宰检疫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3 生猪屠宰检疫策略
3.1 加强监管
3.1.1 明确职责明确屠宰企业的各项职责与义务,屠宰企业要从生猪进入屠宰场开始,履行其检疫义。
1)要对进场的生猪按照规定查验其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并负责将检产地检疫证明回收,检查是否证物相符,同时查验待宰生猪的健康情况,并将不同批次的生猪分圈登记管理。
2)在生猪屠宰前6h需要进行屠宰检疫申报。由官方兽医受理后,在屠宰前2h进行宰前检查,屠宰企业需要向官方兽医提供生猪登记表,进场情况报告表,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等。官方兽医核实资料,逐头检查待宰生猪情况[2]。
3)官方兽医需要对屠宰企业的登记以及查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发现有屠宰企业违规,则不予受理该厂的屠宰检疫申报。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应根据相关法律处置。
4)企业需要对上市销售的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负责,并且要对产品质量检验以及售后进行检验,出具合格报告。
3.1.2 协检制度落实官方兽医人员的检疫工作项目,官方兽医应对屠宰场的检疫结果进行监督与评价。采取责任到人的协检制度。兽医人员应对出具的检疫结论进行负责,由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官方兽医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以及考核。
3.2 建设信息化平台
我国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管理的起步较晚,应加快网络建设,集中整合各区域内的数据资料,打造完整、简单、全面覆盖的公开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的公开,使群众认识到生猪屠宰检疫的重要性,促进全社会共同监管,减少违法、违规的行为[3]。同时通过使用电子耳标、扫描仪、电脑等将工作连通,做到及时、准确的记录生猪屠宰检疫的信息,并传递至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助于风险控制,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实际条件建立独特的信息化平台,做到因地制宜。
3.3 屠宰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在猪肉制品中存在着有害物质超标、检测溯源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目前对猪肉制品的安全监管仍旧是分段监管模式,由农业、质监以及工商部门对养殖、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分别监管,缺乏整体工作的连贯性,也难以厘清责任,通过猪肉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可以完整的记录生猪在各个环节的信息。在生猪从养殖到销售的整个流程中,屠宰环节对肉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不言而喻,很多肉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就是屠宰环节没有对检疫信息进行完整的记录,导致在肉产品安全问题发生时无法查询到源头,只能盲目的将产品回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还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因此应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猪肉产品检疫信息的溯源,屠宰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是生猪屠宰检疫的发展趋势。
3.4 规范操作流程
规范生猪屠宰检疫的操作流程。先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进行检验,索要产地检疫证明、非洲猪瘟检测报告、运输台账记录、消毒记录等。统计生猪数量,并对生猪个体和群体进行健康检查。随后进行瘦肉精抽检。对存在异常情况的生猪,以及疑似患病的生猪隔离处置,健康生猪按批次分圈待宰,此环节需要对生猪的健康情况以及产地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于追踪溯源。宰后检疫主要对生猪的各部位以及内脏组织进行检查,包括头部、肢体、皮肤、内脏等。对口鼻部位进行检查,能够发现口蹄疫的患病情况;对内脏进行检查,主要观察肝脏、肺脏、脾脏、胃肠等是否异常以及旋毛虫感染情况。同时需要检查生猪皮肤部位是否有充血以及坏死等现象。宰后检疫的各个部位都需要全面细致,不能漏检。最后还需对检疫结果进行复检,评价检疫结果并详细记录,检疫合格的盖章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对于检疫不合格的,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记录在册。
3.5 增加资金投入
在检疫队伍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定期开展组织培训及对外的交流学习,提高检疫人员综合素质,引进现代化的检疫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小结
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生猪屠宰检疫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性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基层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采取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建设信息化平台,建立屠宰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屠宰操作流程,增加资金投入等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屠宰检疫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进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保证安全、健康的食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