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做好常态化非遗传承保护,深入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
——2019年崇明非遗工作回顾

2020-11-30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崇明分中心

非遗传承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居委分中心崇明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崇明分中心

为落实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践行非遗工作“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 “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2019年,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部署,崇明非遗分中心在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扎实做好常态化非遗工作

2019年1 月23 日上午,全区18个非遗传承保护基地单位负责人和39 名传承人参加了在崇明区文化馆召开的2018年非遗总结会,会议由文化馆黄剑石书记主持。会上,区文化馆馆长、区非遗保护分中心主任季洪益总结了2018年度非遗保护工作。建设镇文广站、向化镇文广站、新河镇文广站三个传承保护基地负责人作交流发言。随后,土布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赛萍、益智图代表性传承人钱春花、水仙栽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施克松相继作交流发言。最后,季馆长布置了2019年崇明区非遗保护工作。

2 月15 日,区文化馆馆长、书记与非遗办全体人员去陈家镇吊唁崇明老白酒项目传承人顾云章。顾云章1943年生,一生致力于崇明老白酒酿造事业,在崇明老白酒成功申遗后,在崇明老白酒的品质和工艺改良上花费了大量心血,为崇明老白酒项目的推广和生产性保护做出了贡献。

由非遗项目“天气谚语及其应用”代表性传承人秦卫堂编写的《天气谚语及其应用》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200 册,全书共分四章,收集精选了800 多条天气谚语,并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类、解释,还列出了对应的天气及时效,简单明了。全书还列举了大量的预报实例、验证案例和精彩故事,令人信服。目前该书已经赠送相关机构单位。

3 月7 日和15 日,崇明区非遗办主任龚俐俐和馆员姜中其分别参加了市局召开的年初非遗工作交流会和2018年非遗督导交流总结会,并就督导情况与非遗工作的情况作汇报和交流发言。

5 月份完成灶花和崇明山歌两个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工作的前期资料准备,5 月7日,姜中其和两名传承人杨赛萍和黄汉生参加在长宁图书馆召开的《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业务培训班。同月,非遗分中心完成非遗项目的纪录拍摄。

5 月底,非遗分中心和益智图代表性传承人施仲君分别给城中居委和北门居委送去部分《益智图选编》和拼板。施仲君表示只要居委有需求,随时可为居民们讲授益智图拼图技巧。这项活动为非遗在社区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6 月7 日,崇明山歌《约郎情歌》团队由龚俐俐带队参加青浦区举办的山歌展演,获得好评。6 月8 日,上海市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会场设在“大世界”,王晶晶带队参加了非遗展演以及“崇明水仙栽培技术”及“崇明酒曲的制作技艺”两个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的授牌仪式。2018年,崇明区再次启动申遗,“崇明水仙栽培技术”和“崇明酒曲的制作技艺”两个项目于2019年6 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遗项目,“崇明竹编”“崇明羊肉烹饪技艺”两个项目于2018年3 月被崇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崇明区非遗项目。截至目前,崇明区共有22个三级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17个,区级项目3个。在为期三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全区各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下到各乡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讲座,向广大群众宣传崇明的非遗项目。

6 月22 日,在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慧心巧思 大匠运斤——2019年上海市香囊作品大赛”活动中,宋荣耀的香囊作品荣获最佳创意奖。宋荣耀是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创办了“木棉花开土布手工社”,其土布手工艺制品每年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种手工比赛,并多次获奖。

7 月8 日,姜中其、王晶晶赴杭州参加为期5 天的2019年度全国第四期基层非遗工作者培训,在学习中收获了浙江和江苏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工作经验。

10 月18 日,向化镇举办了第十四届灶文化艺术节,区非遗分中心参与协办。同日,季洪益馆长和龚俐俐、黄晓还参加了区文化馆和陈家镇举办的2019 崇明区生态文化旅游节——长三角优秀山歌展演,来自浙江嘉善,江苏启东、海门,上海浦东、青浦和崇明陈家镇的13个山歌节目在陈家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展演。

8 月份完成2019年度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补助费申报,其中包括24 名市级传承人的资金申报和崇明水仙栽培技艺、崇明糕制作技艺两个项目的资金申报。11 月8 日完成2020年度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补助费申报,其中包括24 名市级传承人的资金申报和牡丹亭(江南丝竹)、灶花、扁担戏3个项目的专项资金申报。

二、各传承人履职尽责

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都积极参加“非遗在社区”这项活动,努力把自己掌握的非遗技艺更好地展示给社区居民。

瀛洲古调派琵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臻指导的学生参加2019年“新加坡国际琵琶艺术节比赛”,获得少年专业组金奖,还在2019年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琵琶展演中荣获专业组琵琶新秀奖。由于她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上海音乐学院唐氏奖教金”“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奖”“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基金奖一等奖”及“上海之春银奖”,并获得全国琵琶大赛园丁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扁担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朱雪山自2019年以来,在“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中,累计演出200 场左右。他努力创作新的小剧本,内容有宣传党的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等,到江苏、浙江及上海各区演出,到乡村田间地头表演。鸟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金伟国2019年还被上海市总工会评为“上海工 匠”。

三、非遗进校园项目扎实推进

2011年,“益智图”被上海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崇明区非遗保护分中心就在东门中学建立了传承基地。该校领导非常重视“益智图”传承活动的开展。“益智图”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施仲君近8年来,定期到东门中学开展“益智图”的传承活动,主要为七年级学生传授讲解“益智图”拼图的基本原理和技法。崇明区东门中学七年级有10个班,每个班有近40 名学生,全校七年级就有近400 名学生,学校在400 名学生中挑选出80个组长,由施仲君为组长们讲授“益智图”,然后再由组长们传授给组里的每个同学。学校把该活动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社团活动,每周二节课;二是在科技节中七年级10个班同时开展讲座、比赛活动,活动次数一般不少于6 次。学校开展的“益智图”传承活动,都由“益智图”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钱春花老师指导。8年来,仅是崇明区东门中学就有三千多名学生学习了“益智图”,使这一非遗项目在校园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非遗进校园”的还有扁担戏,建设中学编写了扁担戏课程教材。汲浜小学设有扁担戏陈列馆,扁担戏代表性传承人朱雪山每周为该校四年级学生传授扁担戏表演技艺。此外,非遗土布纺织技艺项目也进了校园,杨赛萍作为该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8年来一直为裕安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传授这一技艺。至今共有近六千名小学生了解这一技艺的主要内容,并学会了一些纺织技艺。

四、进一步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

自2018年6 月份上海市启动“非遗在社区”项目以来,崇明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仅是2019年统计结果显示,区传承人下到各乡镇讲课达232 次,“非遗在社区”传承人专项资金发放达81200 元,各传承保护基地专项资金发放达29000 元。各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区非遗分中心及传承人形成了三方联动机制,传承人积极参加宣讲,各乡镇文化中心与传承人积极联系,良好沟通,并配合提供讲课场地,积极向百姓宣传非遗项目,区非遗分中心不定期督导,解释活动项目的意义并指导开展活动。

2019年7 月,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非遗在社区”项目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一)重点工作任务是进一步下沉拓展“非遗在社区”布点;(二)进一步扩大传承人群队伍;(三)进一步完善“非遗在社区”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四)组织开展示范点创建。区非遗分中心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对现有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情况作了调查,确定了新增吴建菊等11 名区级非遗传承人名单,然后以新增的11 名非遗传承人为主,经过传承人所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确立6个社区村、居民点为非遗传承传播点。吴建菊(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签约陈家镇裕安村,施克松、施豪两人(崇明水仙栽培技艺)签约向化镇北港村,王锦康(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签约城桥镇城中居委,陈斌(崇明羊肉烹饪技艺)签约城桥镇居委,朱瑞云(崇明竹编技艺)签约庙镇江镇村,郭志高(崇明竹编技艺)签约城桥镇东门居委,顾涛(崇明老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签约陈家镇裕安村,龚俐俐(崇明俗语)签约城桥镇东门居委,钱春花(益智图)签约城桥镇城中居委,宋荣耀(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签约竖新镇仙桥村。2019年9 月,我们组织召开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会议,各相关乡镇文广站长、相关非遗传承人参加了会议,三方签署了协议书。目前新增的传承人已经很好地履行了传承人的职责,到相关社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受到社区领导及百姓的赞扬。

2020年崇明区非遗工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

1.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完成完善传承人、传承保护基地等建档工作;

2.更广泛地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的宣传工作;

3.组织好相关节庆期间的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让非遗传承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4.在2021年崇明花博会即将来临之际,为让非遗在花博会上增添色彩作准备;

5.继续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校有非遗传承教学课程,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

6.2020年是“非遗在社区”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尾之年,我们将总结经验,优化配送结构,努力协调好传承人在社区开展展、示、演的活动,确保“非遗在社区”工作取得更好的阶段性成果。

崇明区非遗工作一直得到区委和文旅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各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各传承保护基地的大力支持协助,还有各传承人努力付出和实践,我们将不断努力,让崇明区非遗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猜你喜欢

居委分中心崇明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VIGIL AUNTIES
浅析河南省体育彩票(地市级)分中心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My diet
社区“自我造血”唤回“邻里情”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身边的环保大学堂
Adiary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