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华民族精神
2020-11-30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 山东 淄博 255000)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坚定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党执政理念的精神根脉和红色基因
党长期执政离不开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汲取能量。不懂艰苦奋斗的民族没有根,不惜优秀传统的民族没有魂。红色基因,融在血脉,扎根人心。执政理念作为执政活动的价值指向和根本遵循,内含“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三重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上体现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闪光之处。
为谁执政,即执政的逻辑起点。多年来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公”是国家、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阶段性奋斗目标的统一。立党为公实际上就是以正当方式为人民、为集体、为国家谋取公共利益,摒弃私利与偏见,谋求最大范围内的和谐公约数,鲜明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为公”的传统。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奋斗史,“天下为公”精神贯穿其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表达都体现了先辈对“为公”的思考。中国共产党更是以寻求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为遵循。执政为民,“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旨归,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恰如中华传统文化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毛泽东在1945年5月《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仍旧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底色。
靠谁执政,是执政的依靠力量,体现在党确立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众才是“一国之本”,“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定,这也符合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中华民族的觉醒总是发端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治国思想,统治者如船,老百姓似水,船在水中航行,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完全推翻。中国共产党自群众中来,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过程中,深谙此执政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1]。脱离群众的国家并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和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之因此能成为“从五千年前走到二十一世纪”的文明,中华民族之因此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塑造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儿女的先进代表,将传统的民本思想加以运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也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如何执政,是执政的路径指向,包括执政的手段、体制和方法,是基于事实判断上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国就像是烹小鱼一样讲求耐心、细心、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就是要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高度的热情,总揽全局、细致而为。执政的路径指向是执政理念和执政依靠力量相结合的唯一途径,不能脱离开执政依靠力量而空谈执政理念,也不能脱离开执政理念而空谈执政依靠力量。执政路径指向的问题自古以来就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庄子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化自然于无为之中,顺应天命,不要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求,而破坏自然之道。人的行为需要顺应客观的自然规律,中华文化中始终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断滋养着中华儿女。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人的一切来源于自然,没有自然,人类便不复存在。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于自然不应该是无休止的索取和毁坏,而是要合理地利用、全面地保护。共产党人通过探讨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实践,这也是执政理念的实践指向。
二、执政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成果和政治宣示
民族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精神动力,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并在发展中形成了稳定的价值追求和独特的性格。执政理念作为政治生活中重要因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时代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0年新年贺词中提道,“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无论什么时候,“祖国”二字,永远是中华儿女心头的牵挂,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们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宣告“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追根溯源,理当如此:积弱积贫的旧中国,“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无数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坚持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下“一盘棋”,如何能把棋下好,布局很关键——如何拥有高超的棋艺,心态很重要——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拥有大国的风范,拥有广阔的胸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都考验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高超的棋艺”就是党的执政理念,“广阔的胸怀”就是在中华民族精神影响下,处变不惊、敢于担当的大国风范。在党的科学执政理念的引领下,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中国始终能经受得住来自各方的考验,党始终把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从理念思路到具体举措不断创新。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经历了几千年的考验,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瑰宝,是中国廉政思想的基石。在政治实践中,民本思想首先要求官吏关注民生,要求官僚畏民重民,即尊重和敬畏人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命题,如“民贵君轻”“顺从民意”等。民众与国家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好,整体就能好。这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总结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经过了几代党中央领导人的不断探索,在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语境下,创新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以人为本思想。“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3],从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经过今天的改造更加深沉,愈发坚定。
三、党的执政理念和中华民族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若中国是一片广袤的土地,那么党就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植物,依托土地向阳生长,而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大地的精神瑰宝,为党的形成和壮大提供了精神养料。党对中国大地起着保持水土、固着土壤的作用,团结各族人民追求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进行的抵御外敌、民族独立、拨乱反正的探索之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党的执政理念还是中华民族精神,都属于上层建筑,都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经济基础存在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就是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长期探索奋斗史,中华文明也是中华儿女的创造史。“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寓言故事,仍旧被世代相传,这不是自私自利的“小我”,而是利国利民的“大我”,表明中华民族有着勇往直前的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借愚公和大禹的形象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科学治水兴利除害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朴素的劳动人民非常善于从生产生活中进行总结和升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代表着光明的前进力量。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这都是革命精神的突出代表。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主要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焦裕禄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代表,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呈现。
党执政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完善,二者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统一。中华民族精神流动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也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的支柱;党的执政理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目的和价值追求,是“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时代回应,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交汇点中,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首先,中国共产党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认识世界,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高度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形成在时代潮流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品格。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能保持中华民族精神本色,根据时代特征不断增添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论基础,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要求。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的,是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我们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转型问题,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的高峰上,创造着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风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传承、不断吸收和不断借鉴的过程,也是一个改造、更新和超越的过程。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吸收借鉴的是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精神的领域不只是在精神和道德层面,也不只是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群人才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中华民族每一个人。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过程中,就是要把它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利用国民教育等的途径和方式,使之在新时代的今天发扬光大。
四、结语
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用“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刻阐释中华民族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强烈的感召力、强大的驱动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