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2020-11-30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的课程具有整合性和全面性,随即主题课程、主题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高度青睐。目前,主题活动更是成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教师需在全面了解主题活动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类教育资源,与幼儿共同探索、建构知识和经验。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特点分析
主题活动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需要师生共同建构、共同完成的活动。“主题”是主题活动的核心,是主题活动设计的起点和灵魂。它表明了学前儿童即将参与的系列活动和他们将从中获得的关键经验,它同时又是教师选择组织学习内容、展开教育过程、创设教育环境的引航灯,它强调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互动,强调儿童在主题活动中多种多样形式表达对主题的认知,是一种既强调过程与结果,又强调经验与分享的活动[1]。它克服了学科活动过分强调自身知识体系,割裂领域之间联系的弊端,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益处。
二、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选择了S幼儿园中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观察,收集到了“伞花朵朵开”“拜访大树”“走进纸国王”三个主题的设计、实施过程情况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园主题活动开展中有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存在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如下:
1.主题的来源教材化
主题活动中,“主题”处于核心位置,起着统率作用,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主题的选择受到以下因素影响: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等;主题自身的特性;教师的知识储备、特长和能力;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和学科知识等。由此可见主题活动中主题的确定是多主体的,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师幼共同确定。笔者通过这3个月主题活动的观察发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总主题的确定、包括小主题的命名实施方案均来自已经给定的教材。说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来源并非真正依据幼儿的经验和需要确定的。A教师在访谈中谈道:“因为教材上主题已经确定,活动方案也已经设计好了,园里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学前专业出身,所以在活动开始实施前,只需要准备好活动需要的各种资源,并且幼儿的经验在家长协助准备资源的同时就已经生成了。”主题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的经验、兴趣和实际需要应该成为教师组织主题活动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教师在主题确定的前提下,需要提前通过观察、调查幼儿的经验基础和兴趣点,不断地形成主题线索和主题网络图,具体的活动部分可以来源于教材,但不能因为简单省事盲目选择教材上的所有活动,明显不符合主题活动课程最初的实施意愿。
2.主题活动内容整合形式化
主题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将各领域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整合性很强,符合儿童全面、整体发展的要求,弥补了学科课程将儿童经验割裂的不足。根据对3个主题活动下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观察可知,“伞花朵朵开”“拜访大树”“走进纸国王”主题下分别实施了16个、12个、16个具体的集体教学活动。例如在“伞花朵朵”主题下共开展了16个具体的活动,活动名称及重点领域分布分别是:爱画画的公主(语言、科学);美丽的伞(科学);油纸伞(社会、科学);小纸伞(健康、艺术);我会用伞(语言、健康);彩绘伞面(社会、艺术);撑洋伞的女人(艺术);小雨伞(语言、艺术);下雨歌(社会、艺术);伞可以做什么?(语言、科学);过伞关(健康);降落伞(语言、科学);制作小小降落伞(健康、科学);像伞的植物(科学);小蚂蚁避雨(社会、艺术)。在“走进纸国王”主题下开展的具体活动如下:纸(语言、艺术);印纸花(艺术、科学);剪纸大作战(健康);剪窗花(艺术);彩纸作画(健康、艺术);会吸水的纸(科学);纸的大力士(科学);战斗机(健康、艺术);找找身边的纸制品(科学);纸面具舞会(社会、艺术);我是小王子(语言、健康);报纸游戏(社会、健康);纸箱妙妙妙(语言);纸箱游戏(健康)。从形式上来看,多数活动是五大领域中两个领域甚至是三个领域的综合活动,部分是单领域活动。但观察发现,原本的综合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被实施成了单领域活动。以活动《印纸花》为例,形式上是艺术与科学领域相结合的内容,但在组织过程中是以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进行。据观察,这样的例子不只一例,大部分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由此可知,主题活动内容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整合,而实际情况是依然按照学科课程的模式。虽然各领域学习内容在主题中因受主题自身特点、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幼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侧重[2],比重也并不均等,有所侧重并不代表可以等同为学科(领域)活动。
3.具体活动方案的设计照搬现象严重
主题活动是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的教育活动,主题网络应该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是师幼在活动的过程逐步生成的,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成,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展之前制定总的课程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实践的过程笔者发现教师只是一味照搬教材中给出的活动方案,甚至不加任何的修改使其本土化,完全忠实实施教材的课程计划。在某个主题中开展的16个活动全是来自教材,在进行教案设计时,仅有10%左右的活动教案出现了略微改动。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说道:“这本教材的内容更符合在南方实施,有一部分的内容并不适合北方。”不同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的影响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域特色,同样的主题,实施的内容和幼儿获得的经验差异非常明显。
幼儿园为教师提供的参考用书的作用是参考,是一种直接的教学资源,但并不是让教师完全照搬实施每一个活动方案,教材编写者的出发点一定也是为教师提供思路,并非是让教师在实施的过程完全忠实地实施每个具体活动的所有内容和环节。给出的案例更不应该成为限制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因素,活动过程中教师完全机械照搬参考用书上给出的教案不利于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本身是一项创造性非常强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不应该受制于已有活动方案的限制,更多的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现有资源和本地特色以及幼儿的现有经验与幼儿共同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
4.主题活动资源利用不充分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主题活动是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等特征,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本地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有效开展主题活动的前提。S幼儿园地处秦岭脚下,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比如“拜访大树”这一主题的实施和开展如果能结合本地的特色,利用秦岭的天然资源,引导幼儿走近秦岭,走进自然,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能增强幼儿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树木是当地最常见的资源,白茶是当地的特色,幼儿园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带领孩子们认识家乡的特产,了解茶叶的采摘、制作过程,甚至可以请当地有名的茶叶专家走进幼儿园讲解和宣传家乡白茶的制作过程,让幼儿真正理解书本上很生硬、很遥远的知识。活动的过程并没有看到这些特色资源被充分利用。
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园共育,家长们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和个人经历,能为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但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家长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家长的参与意识也是比较低的。比如“伞花朵朵开”中家长只参与了其中的3个活动,找各种各样的实物伞,为幼儿伞的认识做铺垫,让家长为孩子们准备制作降落伞的材料,带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像伞的植物”。家长虽然很积极配合,但整体参与度不高。幼儿园应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深入挖掘家长资源,为高效开展主题活动提供可能。
三、优化主题活动实施的策略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实施,是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为了幼儿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活动,本研究提出几点策略:
1.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二胎政策的放开,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随之而来的就是专业教师数量供应不足,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国家允许中小学一部分富裕的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进行工作,另外部分与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允许进入幼儿园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组织实施的核心人物,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幼儿受教育水平,主题活动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征,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国家和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首先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其次明确规定幼儿园师资队伍构成比例,如专业教师和转岗教师的应有比例,避免出现某些园所长期招不到专业教师全部由非专业教师构成。幼儿园在教师队伍的组建和培养方面应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长期坚持引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这类教师拥有比较雄厚和扎实的专业背景与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幼儿园方面应加大职后的培训力度和学习机会,使他们快速地从一名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另一方面对转岗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发挥转岗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等优势,针对这类教师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培训,从转变教育理念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开始,让教师们学习先进的幼教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他们逐渐成为专业人才。只有教师们的专业素质过硬,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合理规划主题、充分利用资源,有效组织活动,才能与幼儿共同建构知识,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2.完善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幼儿园活动实施的效果是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保障。“教育在前,发展在后”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因此,完善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从主题活动的设计着手,立足于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首先,需要丰富主题活动中主题的来源,拓展主题来源渠道,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积极引导幼儿,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抓住生活中儿童感兴趣、有教育价值的主题与幼儿共同探索、共同活动;其次,教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开拓创新,立足实际,设计出符合本地特色、本园实际、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教案或活动方案,避免出现完全忠实实施教材的现象。活动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儿童本位”的思想,以幼儿为主体,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幼儿,用幼儿感兴趣和可接受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最后,幼儿园应积极开发园本课程,展园所风采。幼儿园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在实践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地理和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特色课程,它是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办园特色为媒介,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特色课程。园本课程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根据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园所环境等资源,为幼儿建立有效的学习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3.盘活各路课程资源,助力主题活动实施
主题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各种资源的利用,《纲要》中提出幼儿需与利用家庭、社区、小学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好的教育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陶行知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幼儿园的活教材”,由此可见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应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实施的助力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自身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等都可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的资源。在主题活动的设计过程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盘活各类资源为主题活动的高效实施提供便利。针对不同的主题筛选出适合该主题的各类资源,整合转化资源为主题所用,为幼儿服务。例如在“拜访大树”这一主题中,幼儿自身不同的成长经历、家长不同专业特长、社区里的自然环境、网络上的信息技术资源、周围富饶的秦岭生态资源都是开展这一主题不可缺少的条件资源。教师只要盘活、整合并高效利用各类资源,使幼儿能与资源互动、与环境融合,就可以为幼儿完美建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
四、结语
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开展活动的重要途径,深受幼儿园与教师的认可,已经普遍应用于幼儿园活动中,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主题来源教材化、内容整合形式化、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我们应该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完善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盘活各路资源,助力主题活动实施等方面入手,优化主题活动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