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编修地方志应坚持四个“实”

2020-11-30

广西地方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修志资料时代

周 红

(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221)

地方志纵贯古今、横陈百科,汇集了反映各地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系统、客观的资料,显示了一定区域内历史发展轨迹和事业盛衰起伏的全过程。地方志事业关乎历史延续、文化传承,关乎当前建设、未来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地方志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内容[1]。如何顺应新时代赋予地方志工作的新使命、新需求,做好地方志编修,是当前地方志工作面临的全新课题。结合工作实际,本文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

修志虽然被称为青灯黄卷之事,枯燥乏味,但是前人却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而今我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今非昔比,更应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遵守地方志编修体例、方法和要求,坚持文化自信,扎实细致地开展地方志编修,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一)扎实的作风是地方志工作者的使命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地方志工作所作的重要批示指出:“希望地方志工作者继续发扬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新时代地方志工作要找准时代定位,紧跟时代步伐,忠实记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翔实记载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确保编修的史实全面、客观、真实,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扎实的作风是对新时代地方志价值重新认识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各类信息的产生呈现出瞬息、多元、海量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碎片化、真假难辨、缺乏逻辑和考据等缺陷。相较而言,地方志以记述领域广泛、资料系统科学、经过层层把关、内容具有公信力等,其价值优势愈加凸显。发扬优势、抓紧进度、克服短板,需要修志工作者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其中,确保地方志资料系统、科学、准确、权威,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滋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三)扎实的作风源于地方志编修流程的需要。地方志编修历经篇目框架搭建、资料收集整理、资料长编编写、初稿试写、初稿撰写、形成评议稿、评审修改、形成审验稿、审验后修改、最终定稿出版等主要环节。其间几经评审、修改,数次返稿给承编单位,多次沟通修改完善,编修的每个环节、步骤无不需要编修人员实实在在、稳扎稳打地布局谋篇,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一步不实,不仅耗时费力,甚至重启编修的事也时有发生。

二、占有翔实的基础资料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越来越强调多样性、高品质,编修地方志既要占有翔实的文字资料,还要占有丰富的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资料是地方志编修的基础,修志工作者大都受过其“苦”,深知其重。但是,如何占有翔实的资料,仍是地方志工作的一大课题。

(一)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是收集积累资料的有效途径。继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之后,北京、山东、黑龙江、江苏、广西、甘肃、贵州、新疆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市县,也先后建立了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从各地实施的情况来看,这些制度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为“年报编写制度”,重在编写;第二类为“资料征集制度”,重在征集[2]。实践证明,两种制度各有优劣,需要优势互补。南宁市近年来在年报编写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大事记资料、主体资料中涉及重大、重要事项的原始佐证资料,包括正式印发的文件、文献以及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征集,使得经过“编写”的资料有源可考、有据可查,弥补“编写”的不足。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情资料是地方志编修的有益补充。这类资料主要包括统计部门、地方志部门出版的统计年鉴、地方综合年鉴,各地宣传部门、党史部门、人大、政协文史部门、文化部门、报社、电视台等媒体编修出版、录制播放的地情以及历史图文、音像资料,还有各主要职能部门门户网站平台发布的涉及全市各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公报、文章等。同时,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部分社会民间组织和个人通过网络发布的地情专题信息、图文资料等也应受到重视,成为地方志资料收集的线索和补充。

(三)进行资料考证和研讨对地方志编修十分必要。新时代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多元交融的特点,交叉学科的研究日益广泛。地方志编修涉及领域众多,单一依靠承编单位提供的资料,不足以反映事物发展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需要组织和联合相关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和考证,才能确保资料的全面、翔实、客观。

三、富有坚实的人民情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新时代地方志编修应从篇目框架、体例运用、内容记述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的获得感、共享感、幸福感。

(一)在篇目框架上体现以人为本。第二轮修志基本上都将反映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口、民族、居民生活等篇放置于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之后、其他篇之前。“人物”篇作为先进模范及典型人物的集中记载,在设立分卷的市级地方志中,大多在第一卷进行记述。这些篇目设置的变化,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历史逻辑顺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的,自下而上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南宁市志(1991—2005)》把“改革开放”篇放在“民族”篇之后,作为第五篇,充分反映出南宁市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在体例运用上反映人民的主体地位。设立“人物”篇,为逝世的先进模范、典型人物立传,有的地方志在“生不立传”的原则下进行创新,设人物简介反映健在的各领域楷模、专家学者、先行者、领航人等,此外还设人物表、名录,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人物,也反映逆流而行的反面人物,揭示历史发展规律。除了在人物专志中记载人物,在其他各专志中也通过述、图、表、录等体例全面客观地记载人物。

(三)在内容记述上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通过以事系人,在各篇、章、节、目中记述正面人物的创造、革新和奋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只要带有启发性、典型性、转折性的都应有记述,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既有个体,也有群体。还要适当记述反面人物的教训,发挥地方志资政、育人的作用,启迪后人借鉴思考。另一方面,要从内容记述中反映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地方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篇章中既要记述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也要记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过程。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评说人。

四、具有厚实的业务功底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对地方志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贯彻落实地方志编修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是地方志编修的指导思想。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地方志编修的全过程。

(二)通过业务学习实现地方志编修的高质量。中国的地方志编修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内容架构、完备的体例文风和基本固定的编修流程,方志理论研究也日趋深入、成果丰富。地方志工作者可以通过业务自学、业务培训、业务交流等途径,结合实践、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专题学、系统学等方式,强化业务基础,弥补知识、能力的不足。

(三)自觉丰富知识储备。南宁市在进行第三轮修志试点篇目框架搭建研讨中,着力引导和推动编纂人员尤其是年轻一代修志工作者在总结第一二轮修志经验的基础上,广泛翻阅和参考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学科的经典著作,积极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交流互动,增强对各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架构、实践发展以及前沿动态的了解和认识,做到篇目框架符合地方志体例,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实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熟练运用于地方志编纂修改、编修指导、评审验收等地方志编修的各项工作,编修出版高质量的精品佳志,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助力夯实地方文化软实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修志资料时代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