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以喀什大学为例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19期
关键词:喀什汉语言文学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7)

喀什大学位于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古城、“一带一路”核心城市新疆喀什市,是以培养师资人才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人才为导向的本科院校,学校现有53个专业,涵盖艺术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拥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校外实践基地、1个综合改革项目。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励志图强”“和谐包容”的原则,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及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上,喀什大学从1978年便创建人文学院,并招收汉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并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文学教研室、历史教研室、语文教育教研室、语言教研室、广电新闻教研室等多个教研室。学院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努力提升汉语言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构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喀什大学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上,以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及情感认同为目标。充分遵循党中央对高校教育的发展要求,培养出拥有社会主义责任感的、有道德、有情操、有信念、有理想、有仁爱、有学识的师资人才及能充分掌握科技知识、懂得信息化技术基本技能和原理、能够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可以联系其他学科与知识点、结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向型人才。

1.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主要指拥有较高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根据现实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人才。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上,喀什大学将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类别。首先在师范类层面,应培养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进行职业规划和学习,掌握教学技能和反思方法,拥有批判性思维的教师人才,能够开展并实施教学设计、评价及知识活动,并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学科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教师人才。其次在非师范类层面,喀什大学重点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明确经济建设规律,培养出技术与能力、学识与本领兼容并蓄的应用型人才。

2.外向型人才

外向型人才主要指与国家经济相联系的、与市场发展相契合的,满足我国国际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历史交流的需求的特殊人才。喀什市位于“一带一路”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开展并发展国际贸易、文化、经济、政治的重要枢纽。因此在汉语言人才培养层面应结合“一带一路”对文化交流的需求,将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成文化交流型、文化指导型的特殊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喀什大学从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的层面,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3.复合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培养出能够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现代信息化技术,拥有先进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使汉语言文学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多样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特征及特点。然而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喀什大学普遍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导向及专业人才发展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为抓手,将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目标置于学生就业、经济发展及国家建设需要等层面上,从而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只抓就业率、毕业率及考试成绩的弊端,使人才培养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汉语言文学人才的课程设置

喀什大学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上可划分为专业素质、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等三个类别。其中专业素质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核心课程;教师教育类则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拓展等课程。实践创新类则包括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等课程。在专业必修课程上主要涵盖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古代汉语、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美学等课程。在教师教育中则包括心理学、教育技术及教育学等课程内容。简而言之,在教育内容上,喀什大学主要结合学生的岗位要求及专业要求,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重点突出实践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角度上,喀什大学始终坚持以实用和必需为标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层面上,喀什大学强调实践与理论相融合、课堂与社会相融合,在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还通过开展慕课及远程教育、选修课等方式,延伸课程范畴,使课程设置更全面、更多元、更有效、更多样。然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喀什大学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及特点,重点突出信息化教育在传统课程设置中的功能及作用,谋求出全新的课程构建方式及方法。努力打造出能够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可以理解为在线教育或者网络教育课程,是将传统的理论课程延伸到课外,使其与实践课程形成相互映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课程网络。然而与传统的网络教育不同,该课程完全以任务驱动为主,即通过确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探寻出问题解决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弱点及不足,制定出相应的网络课程学习任务机制,使学生学习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三、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喀什大学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从推动社会经济与教育事业的角度出发,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方法。

1.注重文学课程与语言课程的设置

在文学课程与语言课程的设置上,喀什大学重点突出应用型课程的实效性与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岗位发展需求及社会适应能力,将学生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教育的基石。譬如根据学生的网络活动,帮助学生指出网络文章所存在的问题,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根据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文学理论及写作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方案

喀什大学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方案[2]。譬如,根据大三学生的职业意愿,构建出科学合理、系统统一的教学方案,使学生根据具体的岗位要求,开展专向性的学习活动。而对于有意于从事教师岗位的学生,教师则需要从教育心理学、教育原理、教育技术等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然而无论针对哪类学生,喀什大学都始终坚持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努力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发挥实习实训的培养作用

在实习实训阶段,喀什大学根据任务驱动的原理及方法,为学生设定不同的任务及目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方向,明确目标,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一,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自身发展诉求,探索相应的学习问题,以此使学生更深入地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训实习阶段,掌握多元的、多层面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而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学习问题,进行归纳整合、筛选,使任务驱动问题更具实效性、有效性及教育性,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汉语言文学知识。其二,教师可通过文化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在实习实训阶段,在感受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语言魅力、文化魅力、思想魅力及人文思想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究古代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及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使文化育人从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教育阶段。此外,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教师应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生实习实训阶段,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开展实训实习互动的抓手。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喀什大学部分教师已经着手研究神经网络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努力构建出结合神经网络的教学服务体系,能够使学生在实习实习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更智能地、更有效地理解和消化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从而使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人工智能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师资建设

喀什大学现有1103名教职员工,其中677名专职教师,73名教授。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共有514人,占总体的75%。因此可以说喀什大学拥有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尤其是在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层面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不过通过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实践探索,喀什大学不断摸索出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方案。首先,加强教师培训,2018年—2019年,喀什大学多次选派教师进行培训,逐渐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为学校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为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丰富师资队伍的教学层次,喀什大学先后邀请多名企业人员、外校教师、编辑人员,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执教活动,使社会优秀的人才发挥才智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在结合汉语言人才培养目标和“一带一路”发展要求,喀什大学不断注重现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根据教师培养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情况,制定出全新的教学培养方案,即师德培养、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学科育人能力培养、活动组织及文化建设能力培养等。在此过程中,喀什大学通过结合国内外教师培养现状及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努力使其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喀什大学的现代化发展。

五、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

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层面上,喀什大学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确保培养过程能够充分体现专业能力和基础能力培养的层次性与阶段性特征。即在基础阶段关注学生对通识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职业能力阶段,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两个阶段分开对待,应使两个阶段充分地融合起来,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及外向型人才的抓手。随后根据具体的培养阶段,确定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教学模块,在具体的应用中,可将其划分为能力培养模块、学科模块及人格模块等三大模块[3]。学科模块又可细分为公共课和基础课两大模块,以此对高校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训练、知识教育、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而在基础模块层面上,则可细分为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两大类,其中实践课程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获得延伸性的、扩展性的文学知识及实践知识[4]。最后要注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将实践与理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外与课内相融合,形成能够推动学生发展的、内外互联的教学体系。此外,在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喀什大学注重对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教育模式的融合,能够将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研模式及三支一扶等模式融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有效地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渗透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性、自动性、智能性、信息化的发展特点。但基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些年喀什大学不断注重学校和企业、政府、研究院所之间的联系,关注社会教育与校园教育的融合质量,注重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建设的实效性,努力延伸汉语言文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实践范畴,使学生得到更多维度、更多方向的实践训练。

六、结语

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层面上,喀什大学拥有丰富的育人经验,能够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及模式构建的方式,形成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现代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

喀什汉语言文学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我们需要文学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遇见喀什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