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IT 业发展前景

2020-11-30曹琦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尼古拉斯沃尔玛

曹琦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

0 引言

尼古拉斯·卡尔在其《IT DO ESN’T MAT TER》一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增强和越来越重要、普遍的应用,它的战略重要性正在逐渐消失,进行信息技术类行业的投资和管理的方式也需要进行重大的变革”,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与广泛讨论,Thomas A.Stewart, John Seely Brown, John Hagel等都曾撰文与之进行辩论[1]。IT技术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1975年斯坦福大学提出以太网的概念之后,在当时,IT技术的发展尚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一些现在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尚还未被提出。本文将从近17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入手,对此文进行分析讨论。

1 IT的前世今生

在文章中,尼古拉斯首先引用了从1965年至1990年的数据,指出IT在30年的发展中逐渐占据了美国企业投资的半数之多。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IT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一开始的认为其是无产阶级的工具而轻视它,到后来逐渐将信息技术纳入企业的战略思考范畴,以期通过利用IT来获得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发展,许多企业中通过设立“CIO”这一岗位来增强在IT方面的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尼古拉斯在此处将IT这一概念狭义化为“计算机”,所讨论的范畴也是简单局限于IT的计算能力和信息承载能力,而忽视了“数据”在IT中的关键性地位。

而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随处可见的存储设备,就连“U盘”也因为其承载能力低而逐渐被移动硬盘、手机乃至云盘等设备或技术取代。在29世纪末90年代初,计算机内存的发展处于一个比较缓慢的时代,当时最流行的内存条依赖于EDODRAM技术设计,带宽只有32bit,内存只有4~16MB。而在现代,内存的读写速度可以高达50GB/s,CPU的高速缓存速率更是可以高达3000GB/s,已经比当时快了上千万倍,不可同日而语。

2 将数据变成洞察力

之后,尼古拉斯进一步提出,一个要素作为战略性要素,或者称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不是普遍存在,而是稀缺性。只有拥有了对手所不拥有,或做不了的事情才能获得竞争上的优势。而IT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传输已经是随处可得到并负担得起的资源了,从而每个公司都要为其付费,但他不能为任何公司提供独特之处。而事实上,数据本身在之后的17年发展中,被逐渐认为是IT中最有价值的商品和核心竞争力。

早在2003年时,各大巨头公司如微软、苹果、甲骨文等,都不具备海量的用户或工业数据。据2019年德勤发表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显示,2003至2011年期间,数据量获得了非常大幅度的提升,在2008年时,跨时代的深度神经网络技术获得突破,人类在大数据运算上获得了飞跃式的进步。依托庞大的数据各国也纷纷建立了很多大型的、现代化的IT企业,其中比较有典型代表的如美国的Facebook(脸书),Instagram(INS),Twitter(推特),我国的著名“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最近频繁进入人们视线的抖音(Tiktok)。这些企业都是在现代人们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把握了海量数据的“入海口”。从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的搜索引擎,到无时无刻不在发送的微信消息,再到当前最火的短视频分享生活,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制造海量的数据。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止2020年3月,我国已经有9.04亿网民。数据量爆炸程度是17年前完全无法想象的,而数据正是这些互联网公司赖以生存的发展来源。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你在淘宝中输入“IPHONE手机”后,淘宝便会之后给你推送诸如“IPHONE手机膜”,“IPHONE”充电器之类的产品,甚至在你刷抖音时也会出现跟“IPHONE手机”相关的短视频,这便是数据和推荐算法的威力。通过数据,应用可以精准的推测用户下一步的需求,并推送相应的内容,以此来实现产品的销售或者进一步采集用户的数据。由此可见,数据已经代替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资源,成为现在IT事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诚然,IT的核心功能确实已经是随处可见并负担得起的资源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公司都有能力,有资源搭建数据库,服务器和通讯网络。如上文所述,在尼古拉斯撰文的2003年,数据量和处理难度尚处于很低的水平,各大公司可以通过自建数据库、服务器等进行解决。而在当今时代,这一看似简单的事情就很难做到了,许多专门提供解决策略的公司也应运而生了。例如,Oracle(甲骨文)公司提出MYSQL的概念的后,就成立了专门的数据库公司,为个人及企业用户提供云存储服务。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托管服务商。一个个人用户的数据存储就可以达到1000GB的数量级,更遑论企业用户。同时,数据托管商在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之外,也会提供数据传输、数据加密保护、简单的数据分析等服务。甚至有公司曾经畅想,在未来,每个人都只需要一块显示器,而存储和计算资源都由专门的公司来实现,在云端就可以完成。除此之外,数据的计算对算力的要求也是相当之高,现代所广泛采用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数据处理算法,都需要庞大的CPU、GPU计算资源,而这些资源对公司而言并不是如尼古拉斯所言的“随处可以得到,并且谁都负担得起”[2]。在这里,笔者认为在当代乃至未来,公司的职能会划分的更加清楚,数据服务也会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作为IT的一大分支存在。

3 新技术带来新价值

接下来,尼古拉斯提出了所谓的“私有技术”和“基础设施技术”的概念。私有技术就是可以被一个特定的公司实际有效的拥有,是长期战略优势的基础,是使得公司比他的对手们获得更高的利润的源动力。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在共享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多的价值,而不是被单独使用。尼古拉斯以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兴起的铁路、电力行业为例。在行业兴起的早期,这些技术可以采取私有的形式,只要获取技术的途径受到限制,就可以利用其获取比对手更多的优势,从而获取利润。然而,优势是不会永远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技术而言。由于其广阔的市场和商业潜力,大量的现金会不断地涌入相关行业,使其以惊人的扩张速度前进,使得相关的技术和技术使用模式都有效的日用品化。

尼古拉斯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令人诧异,当时的美国、英国也曾深受基础设施产业的价格体系崩溃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大萧条影响。但事实上,相比于铁路、电力等相关行业而言,IT以其独特的性质而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顽强性,这种性质也可以被称之为“虚实结合”。IT不仅仅有硬件方面的技术,更是有软件相关的内容,并且相比于铁路、电力等传统的基础设施产业而言,IT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而这种技术壁垒往往并不能靠现金的涌入而打破[3]。这里有一个经典的现实例子,便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以国家力量强制TikTok出售给微软一事。TikTok最核心的技术便是推荐算法,而强大的推荐算法的基石是数据。在美国,TikTok能够在一众互联网巨头的包围下突破而出,就是因为他在中国市场中获得了海量的数据,从而设计出了最智能,最有效的推荐算法,而这种算法的开发并不能简单的通过投入资金,招募科学家实现,这是由深度学习算法的特性所决定的。现代的数据处理方法深度学习算法类似于人脑,是一个至今结构不可解,机理不甚清楚的黑盒子,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输入数据来改变其参数和阈值等特性,从而获得较好的拟合、回归等功能。当一个公司在市场上占据了数据后,他便能依托数据设计较好的推荐算法,再依托推荐算法获得海量的数据,构成了一个科技闭环。相比于传统的铁路、电力等行业,数据的壁垒更难打破,更不能以人力打破,因而赋予了IT更强的鲁棒性和健壮性。

进一步,尼古拉斯提出了他对IT日用品化的担心,他提出,由于IT具有基础设施技术的所有特点,保证了其能够特别快速的日用品化。IT在企业应用中会逐渐标准化,同质化,并且用户定制化的好处会被孤立所带来的成本所淹没。并且,IT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企业往往可以通过购买标准化、便宜的应用来实现自己需要的功能,企业活动的流程也开始和软件结合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公司用一般的应用来代替定制化的应用。在这里,笔者认为商品化反而是IT的一大优势,商品化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IT产品的价格飞速下跌,但是同样也给予了IT行业非凡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并且商品性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基础设施产业不同,IT的覆盖面正在不断地扩大,甚至是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简单EMAIL应用到尼古拉斯所在时代比较热门的包裹追踪、网上拍卖等行业,实际上在尼古拉斯的时代IT还远远没有触及到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领域。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已经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覆盖了人们的生活。在尼古拉斯文中的“如果人们想要拥有的东西大部分已经购买了,我们下一步改怎么办?”人们可能会因为需要发送电子邮件而购买了电子邮件公司的使用,可能会为了需要使用办公输入而购买微软公司的office套件,这些购买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在未来的生活中就再也不需要进一步投入资金购买。但如今,IT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更大程度上不像是一次买断的商品,而像是提供了一种需要抽成的租赁服务,以美团公司为例,商家在上架自己的商品,享受平台提供的服务之后,每一笔收入都需要给美团公司分成,而这笔分成同样需要顾客买单。这种模式无疑相比于office套件从买断到年付,和其他一次性购买的商品而言,对IT公司是一种更良性,更源源不断的收入方式。

4 IT的新任务

那么IT行业真的会如尼古拉斯所言,将会像基础设施建设一样,很快走到终点吗?尼古拉斯提出了自己的五点担忧:(1)IT能力已经超过了大部分企业自身实际需要。(2)关键的IT功能的价格已经让所有企业都负担得起。(3)互联网的容量已经符合了需求。(4)IT供应商已经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做日用品。(5)投资泡沫已经破裂。但但有意思的是,根据2019年德勤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显示,自2013年至今,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投资反而在逐年提高,并没有出现尼古拉斯所担忧的问题。

在我看来,尽管尼古拉斯·卡尔的观点有其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我并不认为 IT 行业真的“不再重要”。如今随着技术的变革,IT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而不仅仅简单局限于计算机的范畴。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各行业投资、融资频次分布为医疗、金融、机器人、交通、零售等,传统的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在不断地试图介入这些领域,IT也在与不同行业融合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德国政府在2017年发布“工业4.0”这一概念,我国政府也应运提出“智能制造2025”理念。各国对工业、商业的展望都是与IT的有机融合。所谓的4.0目标与以前不同,并不是单单创造新的工业技术,而是着重于现有的工业相关的技术、销售与产品体验统合起来,透过工业人工智能的技术创建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和人因工程学的智能工厂,并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集成客户以及商业伙伴,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其技术基础是智能集成感控系统及物联网。这样的架构虽然还在摸索,但如果得以陆续成真并应用,最终将能建构出一个有感知意识的新型智能工业世界,能透过分析各种大数据,直接生成一个充分满足客户的相关解决方案产品(需求定制),更可利用电脑预测,例如天气预测、公共交通、市场调查数据等,及时精准生产或调度现有资源、减少多余成本与浪费等等(供应端优化)。而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IT。由此可见,即便是在最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在未来也会由于与IT的融合而展现出更强的生产力,IT毫无疑问仍然具有巨大、非凡的发展前景,管理者们对IT进行一定的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4]。

规模巨大却“天天平价”的沃尔玛在这方面就是一个非常棒的例子。沃尔玛之所以能天天低价,就是因为它比竞争对手成本低,商品周转快。沃尔玛绕开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统一订购商品到配送中心后再根据每个分店需求配送,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沃尔玛达到最大销售量和低成本的存货周转的核心。沃尔玛完整的物流系统不仅包括配送中心,还有资料输入采购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等。商品供应系统协调运行要求建立在各个环节主体间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基础上,早在80年代末,沃尔玛就开始利用电子交换系统EDI与供应商建立了自动订货系统,通过网络向供应商提供商业文件、发出采购指令、获取收据和装运清单等。沃尔玛还利用更先进的快速反映系统代替采购指令,真正实现了自动订货。凭借先进的电子信息手段、沃尔玛做到了商店的销售与配送同步,配送中心与供应商运转一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其所售货物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诚然,沃尔玛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与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其成功地实现了零库存,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沃尔玛的成功,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此前,沃尔玛一度和微软结盟竞购 TikTok,在微软确认字节跳动不会把TikTok的美国业务卖给微软后,沃尔玛方面表示将继续对TikTok投资感兴趣,并将继续与字节跳动领导层及其他兴趣方进行讨论,IT与各行各业的互融互通还在继续。

5 结语

尽管IT行业在长久的发展中已像“基础设施建设”一样,但这绝不是终点。随着各行业互联网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如IT行业常常有电商、搜索、展示等优势,而传统行业有着通信、金融、物流、资本等能力优势,这些能力在新时代相互开放及交换,进而助推IT的进一步发展。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任何行业技术都是在克服困难、挫折、障碍中一路向前,人类社会也是因此而不断进步着的。

猜你喜欢

尼古拉斯沃尔玛
No.2 沃尔玛第一季度总营收达1416亿美元
安全漏洞太大亚马逊、沃尔玛和Target紧急下架这种玩具
沃尔玛半年内三度增持京东
心脏多跳了23年
沃尔玛、京东和1号店的那些事儿
论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小说翻译审美再现——以A Walk to Remember为例
面包师的一打
不仅有张好脸蛋尼古拉斯·霍尔特
从沃尔玛公司的“节俭精神”谈起
尼古拉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