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藏中法关系史文献整理研究新进展*

2020-11-30杨玉平

国际汉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法关系档案馆法国

杨玉平

法国在档案管理方面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国家,遍布全国的不同级别、大大小小的档案馆保存了不计其数的公共档案和非公共档案,这其中就包括近代以来有关中法关系史的大量资料,涉及法国国家档案馆、一些省档案馆及所辖的文件中心、市镇档案馆等公共档案机构和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法国国防部档案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一些科研机构的档案馆、国立和私立大学的图书馆(1)例如里昂市图书馆(Bibliothèque municipale de Lyon)藏有中法大学的史料。、教会档案馆(2)例如巴黎耶稣会档案馆(Archives de la compagnie des Jésuites de Vanves)藏有耶稣会士在华活动的史料。、企业(3)例如法国施耐德(Schneider)、雷诺(Renault)等工厂藏有有关勤工俭学的史料。、公司、财团档案馆、私人档案馆等非公共档案机构。

2014 年底,在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现任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先生的推动下,法国外交部档案馆(Centre des Archives diplomatiques)决定与南开大学展开合作,委托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编译该馆珍藏的长达三百余年的中法关系史档案。此项目是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建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对外合作。2015 年底至2016 年初,笔者受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派遣,赴法国实地调查。由于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收藏的档案数量巨大,加上行程所限,因此笔者只去了巴黎分馆,以下是在该馆查阅到的有关中法关系史的文献概况。

一、法国外交部档案馆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始建于17 世纪,是法国最早建立的档案保管机构。1680 年,为保证法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时任外交国务秘书科尔贝(Charles Colbert de Croissy, 1625—1696)命人收集了自己和几位前任与外国的通信资料,用红色纸革装订起来,封皮盖上科尔贝家族的徽章,这成为法国外交档案的源头。1716 年,国王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的徽章取代了科尔贝家族的徽章。在国王的支持下,外交档案的收藏日渐丰富,包括黎塞留(Richelieu,1585—1642)、马扎林(Mazarin,1602—1661)、圣西门(Saint-Simon,1675—1775)等重臣留下的资料和法国驻外使节的信函。1761 年,外交国务秘书舒瓦瑟尔(Choiseul,1719—1785)在凡尔赛建立了专门存放档案的保管中心(1)现已成为凡尔赛市图书馆。。1790 年,法国建立国家档案 馆,但外交档案由外交人员自主管理,并于1830 年起对研究人员开放。自1845 年起,外交部档案馆便设立于巴黎外交部大楼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外交部档案馆遭到严重损害。战后,法国政府加强了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于1970 年规定开放三十年以上的档案。与此同时,除去位于巴黎外交部大楼内的档案中心,外交部还在南特(Nantes)和科尔马(Colmars)设立了两个档案分馆。外交部档案中心即巴黎分馆负责保管外交部本部机关的档案,南特分馆负责保存从法国驻外使领馆、文化机构和突尼斯、摩洛哥两个保护国及委任统治地叙利亚、黎巴嫩运回的档案,科尔马分馆负责保存“二战”后法国占领德国和奥地利时期的行政档案。2009 年,外交部档案中心从巴黎市区的外交部大楼搬迁至位于市郊的拉库纳夫(La Courneuve),将原来的巴黎分馆和科尔马分馆的档案合并保存,至此,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包括巴黎 - 拉库纳夫(以下简称“巴黎分馆”)和南特两个分馆。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对所有人开放,每周开放五天。巴黎分馆拥有目录室、原件阅览室、微缩胶片阅览室、图书馆和展览大厅,制作了借阅指南、档案目录、档案索引及专题数据库等资料为借阅者提供便利,还通过出版书籍、举办展览、学术研讨会、报告会,甚至举办音乐会等艺术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关注。

二、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巴黎分馆)藏中法关系史文献概况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是收藏中法关系史文献的重镇,保存的资料可谓浩如烟海,内容极其丰富,目前开放的档案涉及自17 世纪以来三百多年间中法两国在宗教、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司法、商务、海关、航运、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和交往,绝大多数属十分珍贵的一手资料。按照档案馆提供的目录和笔者的实地考察,巴黎分馆保存的中法关系史档案按照时间顺序,并结合专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亚洲回忆录与文书(Mémoires et documents Asie)

“亚洲回忆录与文书”涉及1537—1883 年法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关系史档案,尤其是早期关系史,共103 卷。笔者目前查阅到与中国及中国属国密切相关的档案有18 卷,其他卷宗包含与中国及中国属国相关的零星文献,部分卷宗虽有编号,但因各种原因已无法借阅,故具体信息难以统计。查阅到的18 卷档案涉及中法两国之间早期发生的一些政治、宗教、外交、商贸等方面的交往与联系,包括法国派遣传教士来华争夺远东传教权的斗争、对中国国情与社会情报的收集与分析、中法贸易、中法战争等。这批文献大部分内容比较零散,即便涉及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也多不完整。不过,它们标志着中法关系史,尤其是外交关系史的开端,因此具有特别的历史价值。这批文献中比较突出的包括:

1)1688 年路易十四(Louis XIV, 1638—1715)写给康熙皇帝的信及之前写给几位中国属国君主的信,表达了法国渴望与中国及中国属国建立联系、传播天主教的愿望。

2)法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法国传教士利用在宫廷的特殊地位和地方各省传教之机,收集并记录了大量有关中国国情与社会状况的情报:耶稣会副教省长安多(Antoine Thomas, 1644—1709)关于罗马教宗特使铎罗(Carlo Tommaso Maillard de Tournon, 1668—1710)访华的备忘录;某耶稣会士(2)此份档案作者不详,从内容来看,可判断为耶稣会士。关于礼仪之争的回忆录(部分);耶稣会士傅圣泽(Jean François Foucquet,1665—1741)将带回法国的中国典籍计3815 卷按不同科目分类,列出书单,附上简介和评注。耶稣会士钱德明(Joseph-Marie Amiot, 1718—1793)记录了土尔扈特迁回中国的过程,并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的碑文译成法文。法学家雷亚尔·德·屈尔邦(Réal de Curban,1682—1752)根据耶稣会士介绍中国的著作写出了《论中国政府》(“La Science du gouvernement la China”)一文。

3)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和法属中国贸易公司的创立及在华活动。法国在广州设立的领事馆和法属中国贸易公司官员通过大量信函,向政府汇报领事馆和贸易公司在中国的运转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包括中法贸易、西方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法国与西方国家在华利益冲突、在华法国人状况、在华法国传教士状况、对台湾和澳门的考察报告,其中有关中法贸易的记录最为详细。

4)有关越南情况的记录。主要涉及1807—1861 年法国驻交趾支那、安南、北圻使领馆外交官的回忆录及相关报告,包括法国传教士在越南的传教活动、越南各地考察报告、1840—1841 年道光帝遣使交趾支那、中法战争期间中越军队与法国军队的战役、中法关于越南的谈判等等,对了解中越关系史、法越关系史及中法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这批档案有一小部分可以借阅装订成册的纸质原件,其余大部分只能借阅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微缩胶片,它们多以法文记录,还包括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葡萄牙文文献,除个别为打印体外,基本是手写体,字迹潦草,部分褪色严重,辨识难度大。

2.中国回忆录与文书(Mémoires et documents Chine)

“中国回忆录与文书”涉及的时间段是17 世纪至1896 年,共24 卷,包括法国在中国的宗教政策和传教活动,关于中国经济、政治、地理、文化、宗教、军事的考察报告,中外贸易,鸦片战争,《黄埔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太平天国起义,租借与领事馆,天津教案,法国人在华地位,中越法关系,中英关系,西藏考察,云南考察等内容。与“亚洲回忆录与文书”相比,这批档案的特点是数量大,碎片式文献减少,系统性文献增多。以下几份文献因其完整性和丰富性显得尤为突出:

1)耶稣会士傅圣泽记录的将中国天主教徒胡若望带到法国并最终送回中国的辗转经历以及由此在法国引发的各种争议。

2)法国外交部官员勒德朗(Le Dran,1687—1774)1772 年根据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撰写的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文献,详细记录了罗马教宗派遣的两任特使铎罗与嘉乐(Carlo Ambrogio Mezzabarba, 1685—1741)先后来华觐见康熙,试图解决天主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的过程。

3)由圣仆会会士维亚尼神父(Viani,生卒年不详)撰写的嘉乐使华日志,与勒德朗的记录形成补充。

4)真盛意(Dubois de Jancigny,1795—1860)受法国政府派遣,考察东印度和中国现状的资料。具体内容涉及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远征军侵华及中英签署《南京条约》概况、英美两国与中国的贸易、中法签署《中法临时协定草案》及真盛意后被派往荷属殖民地等事。

5)《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政府派遣拉萼尼(Théodore de Lagrené,1800—1862)使华的资料。涉及拉萼尼使团的资料详细介绍了拉萼尼使华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的,使团行程,沿途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概况。拉萼尼本人及使团成员写给法国政府的大量信函和报告内容包括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中国市场分析、中国税收、中法贸易、法国商品优势及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中国农业考察、海运条件等。使团还记录和分析了西方列强与中国在外交方面的活动与发展,着重记录了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过程。

这批文献说明在这个时期,出于对自身在远东地区利益的考虑,法国开始试图从各方面深入了解中国,以制定更适合中国的殖民政策,满足法国政府越来越膨胀的侵略野心。这批档案可以借阅的纸质原件略有增加,但大部分还是只能借阅微缩胶片。文献以法文记录为主,间杂以英文、拉丁文,除个别为打印体外,基本是手写体,字迹潦草,部分褪色严重,辨识难度大。

3. 领事政治通讯 – 中国部分(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des consuls Chine)

“领事政治通讯 - 中国部分”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共15 卷,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26—1870 年法国驻广州、汉口、香港、宁波、天津等地领事馆与法国外交部之间的信函,第二个时期是1871—1896 年间法国驻广州、汉口、香港、福州、龙州、蒙自、北海、天津、重庆等地领事馆与法国外交部之间的信函。两个时期的内容基本是各驻华领事对其辖区和中国国情的报告以及外交部对相关问题的指示、建议和政策。第二部分也有15 卷,是专门为上海建立的一个系列,收集了1848—1895 年间法国驻上海领事馆与法国外交部之间的信函。这批档案大部分只能借阅微缩胶片,除一小部分中文文献外,基本以法文记录,均为手写体,部分字迹潦草,辨识难度大。

4.领事商务通讯(Correspondance consulaire et commerciale)

“领事商务通讯”涉及1793—1901 年间法国驻世界各地领事馆与法国外交部之间有关商业事务的来往信函,按口岸划分,与中国相关的共59 卷,包括法国驻广州、台湾、福州、汉口、香港、龙州、澳门、蒙自、宁波、北海、北京、上海、思茅、烟台、重庆和天津等地领事写给法国政府的关于各自管辖区域的商务信函和报告以及外交部对相关问题的指示、建议和政策。这批档案基本只能借阅微缩胶片,大部分史料以法文记录,间杂一些当时收集的英文报告,除个别为打印体外,基本是手写体,字迹潦草,辨识难度大。

“领事商务通讯”和“领事政治通讯 - 中国部分”都涉及法国在华各地租界的开辟、扩张、管理、侨民、商贸、与中国地方政府的关系等,对研究租界史有很高的价值。

5.政治通讯 – 中国部分(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origines-1896 Chine)

“政治通讯 - 中国部分”主要包括1840—1896 年间法国驻华外交官员写给法国政府的信函,共96 卷,按时间顺序排列,起自1840 年法国驻远东总领事巴罗(Adolphe Barrot, 1801—1870), 包括沙利(Charles Alexandre Challaye, 1816—1856)、拉第蒙冬(Ulysse de Ratti-Menton, 1799—1864)、 贝古(Bécourt, 1811—1896)、陆英(Alexandre de Forth-Rouen, 1806—1886)、科德里卡(Alexandre Codrika, 1804—1880)、布尔布隆(Alphonse de Bour- boulon, 1809—1877)、顾思(Jean de Courcy, 1827—1908)、葛罗(Jean-Baptiste Louis Gros, 1793—1870)、 哥士耆 (Michel Kleczkowski, 1818—1886)、柏尔德密(Jules Berthemy, 1826—1903)、伯洛内(Henri de Bellonet, 1831—1881)、兰盟(Charles de Lallemand, 1826—1882)、罗淑亚(Julien de Rochechouart, 1830— 1879)、热福礼(Louis de Geoffroy, 1822—1899)、 白罗尼(Brenier de Montmorand, 1813—1894)、赫 捷德(Guillaume de Roquette, 1837—1883)、巴特纳 (Jules Patenôtre, 1845—1925 )、 宝海(Albert Bourée, 1836—1914)、德理固(Arthur Tricou, 1836—1893)、谢满梁(Robert de Semallé, 1849—1936)、戈可当 (Georges Cogordan, 1849—1904)、恺自迩(Émile Kraetzer, 1839—1887)、恭思当(Ernest Constans, 1833—1913)、苏阿尔(Fernand Arthur Souhart, 1854—1937)、李梅(Gabriel Lemaire, 1839—1907)、林椿(Paul Ristelhueber, 1849—1925)等历任驻华公使、领事、商务主管、秘书,止于1896 年驻华公使施阿兰(Auguste Gérard, 1852—1922),内容涉及中国与法国等西方各国的关系和中国国情的报告。来往信函的具体时间、通信人员的名字、职务都十分清楚。其中几位官员的信函对了解中法关系史具有重要意义:

巴罗:巴罗早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就开始关注西方各国与中国的关系,他亲赴中国考察,写出《中国之行》(“Voyage en Chine”)的考察报告,要求法国政府把马尼拉领事馆提升为驻远东总领事馆,恢复广州领事馆,搜集关于中国的情报。

拉第蒙冬: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拉第蒙冬出任法国驻广州首任领事,他建议法国效仿英国,与中国积极开展贸易,要求中国政府给予法国在商业方面与英国相等的特权。他还建议法国在越南占领一个岛屿,建成军港。

葛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葛罗担任法国侵华远征军最高指挥官、驻华特命全权大使,他写给法国政府的信函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中法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过程、劫掠圆明园,以及太平天国的一些情况。

宝海:中法战争期间,宝海担任驻华公使,其信函记录了中法战争、与李鸿章谈判并达成《越事草案》、签订《越事备忘录》的相关事宜。

施阿兰:施阿兰就任驻华公使期间,正逢中日甲午战争,他的信函反映了甲午战争的一些情况,以及法国利用甲午战争与清政府谈判,签订关于越南边境的协议、干预中国铁路建设、攫取在华商业利益、开辟租界、处理教案等事宜。

这批档案一部分能借阅装订成册的纸质原件,另一部分只能借阅微缩胶片,以法文记录为主,均为手写体,部分字迹潦草,辨识难度大。

6. 政治与商务通讯 – 中国部分(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et commerciale Chine 1897—1918)

“政治与商务通讯 - 中国部分”共700 余卷,主要是法国驻华外交人员写给法国政府的各类信函与报告。由于内容庞杂,按专题分为中国内政、外交、国防、公共财政、个人金融、工业与公共工程、矿藏、铁路、河运与商业开发、海运、对外贸易、商业、教育、社会问题、卫生、司法、法律、海关、报刊、邮政事业、科学探险与文化考察。这部分档案资料翔实,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很多问题是之前的档案中从未出现或从未被关注或关注不足的,一方面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生事物,另一方面也说明法国对中国社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从多方面加紧了对中国的渗透,例如:

内政:中国边疆地区逐渐进入法国外交官的视野,大量的信函和报告反映出这一时期西藏、满洲、新疆、蒙古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和西方各国直接或间接插手这些地区事务的行径,分析了法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及应采取的策略。

外交:这一专题主要记录了中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涉及中国与协约国和同盟国各国的关系,尤其是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及在华武装力量,其中中法关系的资料最为详细,包括法国在华军事力量、各地法租界、法国在中国南部各省的渗透、驻华外交人员在中国的旅行报告、法国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学校、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各地的传教情况。

国防:这一专题记录了福州船政局的生产状况,反映了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后重建过程中面临的艰难局面以及中国日渐泛滥的军火走私现象。

铁路:近代法国觊觎在华筑路权,这一专题对中国铁路做了详细考察,包括铁路分布状况,西方各国和中国政府修建的满洲铁路、京汉铁路、龙州铁路、正太铁路、滇越铁路、粤汉铁路、汴洛铁路等的资料、图纸和报告,甚至具体到中国报刊对铁路的介绍。

社会问题:近代中国社会面临诸多危机,这一专题反映了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

科学探险与文化问题:这一专题记录了法国探险家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法国开始在中国设立科学与文化机构,传播法国的语言与文化。

在这一时期,普通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教育”专题记录了中国学生赴法留学的情况;在“移民”专题下,有美国、英国、法国、留尼汪、巴西、墨西哥、新喀里多尼亚(1)La Nouvelle-Calédonie,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是法国的海外属地。、新赫布里底群岛(2)Archipel des Nouvelles-Hébrides,位于西南太平洋,是瓦努阿图(Le Vanuatu)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旧名。等地招募华工的资料。

这批档案大部分可以借阅装订成册的纸质原件,一部分仍需借阅微缩胶片,以法语文件为主,间或有当时收集来的其他文字的材料,如英文材料,多为打印体,也有手写体,大部分材料字迹比较清楚。

7. 政治与商务通讯 – 亚洲系列中国部分(Correspondance politique et commerciale Série E Asie Sous-série Chine 1918—1940)

“政治与商务通讯 - 亚洲系列中国部分”共1073 卷,按时间和专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1918—1922 年,包括外交、政治形势、宗教、军事、商务、海关、金融、社会问题、航运、工业、公共工程、邮政、其他问题等专题。在外交方面,比较突出的包括1917—1920 年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中国派军赴法参战计划、中国劳工赴法、中国与各国关系等。有关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史料与法国国家档案馆卢拜(Roubaix)分馆保存的史料形成互补。军事方面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包括法国军校中的中国留学生、中国军队及战备、军火买卖与走私、法国及各国海军力量、中国海军力量。同样占据重要篇幅的是金融专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中国面临沉重的外债问题,与之密切相关的是法国出资或参与出资设立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和接收庚子赔款事宜。宗教专题记录了法国天主教传教团在中国各地的活动和中国外交代表团访问梵蒂冈之事。

第二部分为1922—1929 年,按专题分为外交、报刊、军队、内政、宗教、金融、海关与盐税、农业、商业、工业、矿藏、公共工程、铁路、司法、交通、公共教育。外交占据最大篇幅,包括各国在华相继设立使馆、各国在华租界、各国与中国修订条约、中国与各国关系、中苏关系、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问题。军事方面有中国军队综述、中国海军、各国海军、军火贸易与走私特别提到奉系军阀张作霖购买军火的情况。内政方面,有介绍中国总体局势及各省形势的详细材料,还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这样的新鲜事物。金融专题记录了中国外债问题、法国金融机构在华业务和接收庚子赔款事宜。

第三部分为1930—1940 年,包括外交、报刊、军队、对内政策、对外政策、商业、工业、宗教事务。军队内容最为丰富,记录了各国在华军事力量、军火贸易与走私,继续提及奉系军阀购买军火的情况。内政专题和上一个阶段关注的内容一样,记录了中国总体局势及各省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外交方面,1932 年成立的伪满洲国成为关注重点。

这批档案内容实在庞杂,几乎无所不包,保存形式基本为纸质盒装,以法语文献为主,间有中英文文献,多为打印体,字迹比较清楚。

8.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部分(Guerre Chine 1939—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国部分”共223 卷。由于法国被德国占领,新成立的维希(Vichy)政府无力在远东地区有所作为,因此这批档案从内容来讲未见特别重大的事件,归类也显得相对零散,主要内容包括外交、内政、报刊与宣传、军队、宗教、经济、司法、金融、海关、盐税、商贸、工矿业、铁路、交通、邮政、公共教育、文化等。内政方面特别关注了“二战”时期中国面临的政治问题,介绍了当时中国主要党派、政治人物、中国宪法、国际社会承认南京政府、南京政府与日本的关系、汪精卫政府与日本的关系等。宗教专题主要记录了法国天主教传教团在中国各地的传教活动、中梵建交的曲折过程。由于法国一直介入中国的铁路建设,因此这一时期有关中国交通事业的资料数量不少。此外,中国的陆运、民航、港口、河运、海运,甚至京沪两地的轻轨建设计划都牵涉到法国政府和法国企业的利益。1939—1945 年本是中国举国抗战的重要时期,但关于中国抗战的文献仅有1941—1944 年间的一些军事新闻。

这批档案大部分可以借阅装订成册或盒装的纸质原件,以法语文件为主,间或有当时收集的英文和中文材料,多为打印体,也有手写体,大部分材料字迹比较清楚。

9.亚洲大洋洲系列 – 中国部分(Archives de la direction d’Asie et d’Océanie Sous-série Chine 1944—1972)

“亚洲大洋洲系列 - 中国部分”共800 多卷,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44—1955 年,即抗日战争末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头几年,专题有外交、报刊、军队、内政、宗教、经济、工业、矿业、公共工程、铁路、交通、司法、文化、卫生等。内政方面,1947—1953 年的内战、各省形势、邮政发展、少数民族问题、中国边疆问题等是重点。宗教专题主要涉及天主教传教团在华活动以及被遣返回国的过程。外交专题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中法关系、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美、中苏关系也有不少资料。边界专题不但涉及中国边疆各省、自治区情况,还包括1946 年在重庆签订的《中法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其主旨是恢复中越之间的经济联系。经济专题除中国经济总体形势分析外,主要涉及清理法国在金融领域的财产、拍卖法国在华铁路权益、清政府给法国政府的赔款管理问题。

第二个阶段为1956—1967 年,分为外交、内政、新闻广播、国防、宗教、文化、人口与社会问题、就业、经济、金融、交通、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工业、农业、能源、教育等专题。从篇幅来看,外交专题所占份量最重,列入该专题下的重大事件有中国与各国际组织的关系,中法、中美、中英、中苏关系,中国与大洋洲国家关系,中非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与美洲国家关系,中国在北非与中东的政策,这些事件又以中法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最为引人注目。紧随外交专题的是内政专题,包括中国对内政策综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构成、政治人物介绍、政党关系等。在国防专题下,可以看到法国外交官针对中国军事布局、军区分布、军事力量、民兵力量、海外驻军、军备情况、兵役制度、边境问题、军事策略写的分析报告。宗教专题描述了中国天主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信仰的状况、中梵关系。文化专题的内容也十分丰富,除去教育、电影、医疗、体育、卫生、文学、科学、文字改革外,还有关于“文化大革命”和“双百运动”的信息、中法在科学文化领域的交流、中国在核武器和航空领域的发展。在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专题下,列有穆斯林问题,内蒙、新疆、西藏问题及少数民族问题,其中有关西藏问题的记录最为详细。

第三个阶段为1968—1972 年,和上一阶段的专题划分基本一致,分为外交、内政、报刊与宣传、国防、宗教、交通、人口与社会问题、就业、经济、文化、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等专题。从档案内容来看,外交专题一如既往占据核心地位,法国驻华外交机构特别关注“文革”期间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际地位,记录的重大事件不但从中法两国的角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变幻,而且直接影响了20 世纪70 年代至今的国际关系格局,其中中法关系包括1968 年巴黎“五月事件”、中法高层互访、中日菲法四国关于南沙群岛争端等;中美关系包括尼克松访华、中美关于朝鲜问题和越南问题的谈判、中美发布联合公报;中苏关系包括中苏边境冲突、柬埔寨危机、苏共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中日关系包括延长《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台湾地位、钓鱼岛问题;中巴关系主要涉及印巴冲突;中意关系包括意大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大利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柬关系包括西哈努克访华、美国干预柬埔寨事务、中国承认柬埔寨流亡政府;中越关系包括法国自1968 年以来针对印度支那地区的所有宣言、中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关系、中国向越南提供经济援助、越南总理范文同访华、美国提出解决越南问题的和谈建议;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包括各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在各国际组织设立代表、参加国际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与各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与裁军等等。与外交专题相比,内政专题涉及的重大事件较少,主要有中国国内政治路线与纲领、革命委员会、政府部门重组、国内形势、国际社会的态度。国防专题包括中国军事力量总体分析、中国对外国军事的研究,中国军备生产能力、在华外国军事力量。文化专题记录了中国在教育、艺术、科学、文学、体育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参与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法国在华设立的文化机构。中国在核领域和航空领域的发展引起法国外交机构的高度重视。经济专题包括中国经济形势,工农业形势,铁路、陆路、港口、航运、航空领域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外经济贸易关系,尤其是中法两国在铁路、航空、航运、汽车、电信方面的技术合作。在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专题下,西藏问题依然是重中之重。

这批档案大部分可以借阅装订成册或盒装的纸质原件,以法语文件为主,间或有当时收集的英文和中文材料,多为打印体,字迹比较清楚。

除去上述与中国直接相关的系列外,该馆还有其他一些档案涉及中国,如“外交人员信函 - 私人 档 案”(Papiers d’agents-Archives privées)、“条约与协议”(Traités et accords)。“外交人员信函 - 私人档案”起初只收藏外交人员及家属的信函,后来也收藏非外交人员及某些协会捐赠的与外交事务相关的文献。该系列按外交官姓名顺序排列,其中有好几位外交官曾履职中国或与中国关系密切。“条约与协议”收藏由法国签署的已经公开的条约与协议(其中一些仍然有效),包括与中国签订的双边与多边条约或协议。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该馆收藏的其他相关国家的档案中找到与中国有关的档案。

以上便是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巴黎分馆)珍藏的有关中法关系史档案的概况。总体来讲,该馆保存的中法关系史档案数量巨大,内容丰富。但由于文献资料实在庞杂,而且该馆目前制作的部分目录也未及时更新或有纰漏,再加上有些文献因各种原因无法借阅,或随着时间流逝新增了一些解密档案,或发现并收藏了新的文献,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与中国有关的全部文献统计得一清二楚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三、编译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巴黎分馆)藏中法关系史档案的意义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巴黎分馆)珍藏的档案对于我们了解中法关系史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资料尚未经过系统整理,尤其是19 世纪以前的早期档案,由于年代久远,且均属手稿,字迹潦草,褪色严重,辨识难度极大,加上涉及不同语种,除去极少数文献被法国国家图书馆以翻拍的形式实现电子化保存,个别文献经公开出版外,大部分尚未得到学术界,尤其是我国学术界的有效利用。因此,全面系统地编译这些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中法关系史档案作为记录史实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使训练有素的研究者摆脱图书资料的局限,在占有新材料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这段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进程,避免主观臆断。

第二,编译工作可以使很多从事中法关系史研究,但因语言障碍,无法阅读原文资料的专业人士受益,使更多的研究者有机会投入到这个领域来,深入开展中法关系史研究。

第三,作为西方列强之一,法国自近代以来侵略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可谓不遗余力。中法关系史档案可以说是一部法国对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侵略史的活教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三百余年间法国殖民政策从出台到最终失败的清晰脉络。除去法国在中国及亚洲的侵略史,这些档案也涉及法国政府对其他西方列强在华及亚洲国家殖民政策与殖民状况的记录和分析,因此也有助于研究其他西方国家在华及亚洲侵略史。

第四,法国政府在制定及实施殖民政策的过程中,收集了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宗教、民俗、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大量信息。各种各样的报告、信函、回忆录在记录中国近代社会某些真实面貌的同时,也揭示了西方殖民者面对古老的东方文明时的他者眼光,让我们得以窥见三百年来法国人中国观的形成与变迁。

第五,除去侵略史外,丰富的档案文献为政治外交史、经济金融史、国际关系史、军事史、近代地方史、外国在华租界史、中共党史、留学史、传教史、文化交流史、思想交流史等近现代史专题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第六,从长远的角度看,在查阅、辨识、研究档案的基础上,梳理和分析史料,推出更具原创性、学术性和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从而完善现有的研究方法,催生新的研究方法,形成更科学的史学观,打破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殖民理论,也不是不可能的。

四、编译项目的进展与现状

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15 年底至2016 年上半年完成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即“亚洲回忆录与文书”和“中国回忆录与文书”的遴选与复制,之后又完成了档案的识别与编号,并确定了编译原则。2016 年6 月起,我们组织了一个由多语种中外教师和译者构成的编译队伍,并聘请国内从事中西关系史研究的知名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开始了档案的具体编译工作。第一期编译成果《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藏中法关系史档案汇编巴黎分馆卷一》已于2019 年3 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实际编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第一,这批档案属19 世纪以前的早期史料,几乎全部为手写体,字迹潦草模糊,辨识难度大。第二,涉及语种较多,以法语为主,还有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越南语、俄语等语种,而且这些文本使用的语法和词汇与今天相比已有较大差异,理解起来很不容易。第三,专业知识相对不足。这些档案涉及领域极广,即便是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业人员面对某些文献也有无从下手之感。第四,档案自身带来的困难。某些档案残缺不全,某些档案记录的事件毫无资料可循,个别档案为转译材料。第五,时间紧迫。虽然面临以上困难,但我们深知编译项目对于发展和巩固中法两国友好关系、提高两国关系史研究水平的重要意义,而且我们自己也在编译过程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因此编译组将竭尽全力克服困难,力求圆满完成任务。

现将路易十四于1688 年8 月4 日致康熙皇帝函翻译如下,以飨读者:

崇高、英明、强悍、伟大、不可战胜的陛下,

亲爱的挚友:

愿上帝增添您的荣耀,佑护您福寿安康。获悉陛下愿在贵国与陛下身边拥有众多精通欧洲科学的饱学之士,朕遂于数年前下旨派遣六位朕的子民——皆为耶稣会出色的数学家,为陛下带去声名卓著的巴黎科学院获得的最新奇的科学知识与天文观测成果。但虑及分隔我们两国的漫漫海路极易引发不测,唯有耗费大量时日、历尽艰险方能完成旅行,为满足陛下之愿,朕拟再度派遣一批耶稣会的数学家,随西里伯爵取道更便捷、更安全的陆路,仿其诸前任抵达陛下身边,以为我们彼此尊重与友谊之见证,西里伯爵归国后亦能如实地颂扬陛下的丰功伟绩。

愿上帝增添您的荣耀,佑护您福寿安康。

1688 年8 月4 日于马尔利

(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藏8MD2 第111 页正面—112 页正面,原文为法文)(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译:《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藏中法关系史档案汇编巴黎分馆卷一》,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 年,第105 页。

新中国成立后,法国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前逐步撤销了驻华外交机构(大使馆、领事馆、文化交流机构),并于1962 年、1975 年、1981 年分三次运回了这些机构中的档案,全部保存在南特分馆,因此南特分馆所藏中法关系史档案亦十分可观,并与巴黎分馆所藏史料形成互补,不过那将是我们完成编译巴黎分馆档案之后的任务了。

猜你喜欢

中法关系档案馆法国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莫奈《睡莲》[法国]
萨科齐执政期间中法关系波动及原因分析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
中法外交关系的走向与展望
when与while档案馆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