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父亲译稿《外人笔下之汤若望与南怀仁》

2020-11-30叶嘉莹

国际汉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译稿文稿

叶嘉莹

这一篇文章,是父亲的最后一篇译稿,也是唯一的一篇不涉及航空事业的译稿。我以为这篇译稿之内容,虽然与父亲以前所译的有关航空之内容的著述迥然相异,但其用心则在基本上乃是有着一贯相通之处的。

如我在《我的父亲》(1)一篇文稿中之所言,父亲当年之考入北京大学的英文系,而且一毕业就进入了有关航空事业的机构,其用心即在于欲取西方的科技之知识以补中国在这一方面之落后,其心思志意乃是显然可见的。

至于父亲这一篇与航空貌似全然无关的晚年的译稿,则是完成于我们全家已经从第七街迁居到三十九街之后。如我在《我的父亲》一篇文稿之所言,我们全家既由于外子一人之强迫,不得已而从原来的有四个卧室的宽敞的住房,搬迁到了这一处只有楼上一间主卧室的狭小的住处,安排给父亲居住的则只是一间由原来的房主安放洗衣机与烘干机的狭小的空间,而且这所房子从楼上到楼下的通道,只有一个螺旋形的铁梯,父亲既失去了原来住在七街时可以随时散步到九街百老汇去闲逛的乐趣,而且我和两个女儿白天都各自要外出去教书或上学,而外子则经常外出,不知所往。父亲一个人在楼上独处,其寂寞当然是可以想见的。于是我就为父亲订了一份温哥华的内容最为丰富的报刊,作为他独自闲居时的消遣。报刊的名字是Vancouver Sun,中文名我们称之为《温哥华太阳报》。其内容不仅包含了美加各地的新闻信息,有时还会刊载一些美加各地出版的新书的报导。于是有一天父亲就对我说,要我到大学图书馆去替他借一本由美国的一家出版社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出版的新书,书名是To Change China: 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中文应是:《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我知道父亲一直关心西方科技对中国的影响,让我借这一本书,并不足怪,只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才不到半年,作者当时也并不出名。父亲竟然注意到这本书,并令我借出来阅读,我不得不佩服父亲的观察力之敏锐,而且后来事实证明,这本书在以后果然成了一册极为流行的著作,作者也因此而大获盛名。

书名中所提到的“Western Advisers”包括了在华工作过的十余位西方顾问,而我父亲所翻译的则是本书的第一章“Schall and Verbiest: to God through the Stars”(《汤若望与南怀仁——由星象引领至上帝之路》),这一章所介绍的是明末清初来华传教的两个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与南怀仁。关于此二人的事迹,父亲在译稿中已有详细之译述,自不需在此赘言。至于本书之著作者Jonathan D. Spence,他有一个颇为典雅的中文名字——史景迁。关于其中文名之取义,颇有些不同的说法,私意则以为其取“史”为姓,盖不只是因其英文姓氏Spence 之拼音的第一个字母“S”,与中国“史”字之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暗合而已,而且也因为他对中国历史有极大之兴趣。至于他之所以取名为“景迁”,虽然也有些不同的猜想,但私意以为应该乃是因为他私心景仰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原故。

关于本篇译稿之内容,我父亲既已经将其全部译出,当然就不需我在此重述,我现在所要特别提出一谈的,实在只是我父亲在译文之前所附加的一段短短的“译者按”。此一则“按语”的第一小段,只是说明译文之次序不是完全按照原著之次序翻译的,此一段说明并不重要;重要的乃是下面的一段话,这一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之处,其一是西方之传教士往往急于求功而不择手段,其二则是对于原作者在文章结尾所说的传教之结果“受益者乃中国,而中国对西方则无所贡献”的一段话,父亲以为这些来到中国传教之人士,是“探沧海而遗珠,入宝山而空返”,也就是说可惜的是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中之精华,并未能有所认知。说到这里,我们实在就不得不自己先做一番自我的反省,就以我父亲本身而言,他之决志投考北大英文系,并决志进入航空署创业部门去工作,从事于对西方航空事业之译介,何尝不是想假借西方文化科技的知识,以求中国之发愤图强呢!不过值得注意的则是,父亲早年也曾经接受过多年的中国旧式之传统教育,读过不少中国旧传统的经典著作。在父亲心目中,中国传统的古籍,其中确有不少菁华是可资学习之宝藏。只不过在科举考试之制度中,读书人诵读古籍之目的,往往已经沦为只是借以求取功名利禄之一种手段而已了。关于此种弊病,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吴敬梓在其《儒林外史》一书中曾有生动的描述,不过,父亲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父亲幼年所诵读的都是传统的纯正的古籍,是以未被科举所玷污的心态去读诵的,如此则可以培养出严正的人格操守和高远的志意。所以在中国古籍中,对这两种品质不同的读书人,一直有所区别,《论语》中就曾经屡次提出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荀子则更曾明白指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而且中国传统之学问,除去培养个人之修养以外,同时对于治天下也有一种理想,那就是“王道”与“霸道”的区分,“王道”一辞,出于《尚书·洪范》,其言曰“无偏无私,王道荡荡”,其所追求的是一种以德治国的公正无私的理想。至于“霸道”,则是欲以武力争强取胜的一种狭窄的观念。一般而言,西方之文化似乎一直是以后者为主,直至今日西方文化似乎也仍沉陷在这种观念之中,而在中国则除了正统的儒家之观念以外,其他的各种子书中,则更是展现了多种不同的生存理想与生活方式。父亲在“译者按”一段话中,以为当日西方传教之人士来到中国以后,所看到的只是世俗的中国人之堕落败坏的一面,而未能见到中国文化中之真正博大精深的一面,所以对之有“探沧海而遗珠,入宝山而空返”的叹息。

现在追想父亲的平生,在抗战的八年中,他一直随国府之败退而迁转各地,实在曾经历了极为艰难危苦的生活,可是他对我们这些子女却极少叙及其艰苦的经历,而在来到了加拿大以后,因我个人性格之软弱也使父亲受尽了委屈。而当他困守在三十九街住所的楼上时,却仍然自己求得了一种自我安心自得的生活方式,专心于阅读,而且翻译出这一篇极长的文稿,更且在文稿之译者的按语中,仍然能不忘其早年学习英语,有志于中西文化之交流的初心和本志。父亲以他整个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昭示给我一种做人之境界。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我自己在晚年为文中,曾经提出过一种所谓“弱德之美”的说法,也许我这种说法的形成,正是受了父亲一生处世为人的无形中之感化吧。

猜你喜欢

译稿文稿
文稿规范
文稿中统计学符号规范化书写的要求
把一本书译成国礼
《物种起源》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认真”保护鲁迅
ТРИ ШЕДЕВРа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妙用PowerPoint 2003刻录多媒体光盘
致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