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博弈:第十二战区的受降研究*

2020-11-30刘晓堂刘静静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傅作义战区日军

刘晓堂 刘静静

自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以来,傅作义率部在晋、绥、察地区顽强抗击日军。1939年,傅作义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先后取得五原大捷、包头反攻战等重大胜利。1945年6月,中国战区设立第十二战区,傅作义任司令长官,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绥远陕坝,辖境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工作随之启动。按照盟军最高统帅部关于划分受降区域的有关规定,东三省由苏联受降,中国战区受降范围为除东三省之外的中国大陆、台湾(含澎湖列岛)和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根据各战区管辖范围,任命傅作义为第十二战区受降主官,负责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的接收与受降。第十二战区受降,又称包(头)(归)绥地区受降。

中国战区的受降是学界聚焦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受到持续关注,研究成果丰硕。(1)主要有周锦涛:《对日受降时期中共与苏联关系考察》,《历史研究》2018年第6期;张学继:《抗战胜利后第三战区在浙江的“洽降”与“受降”》,《浙江学刊》2017年第5期;张国松:《中国第十战区对日受降考略》,《档案与建设》2015年第12期;黄力民:《中国战区接受投降的日本陆海军单位与人数考订》,《民国档案》2005年第3期,等等。这些研究均不同程度地涉及第十二战区的受降。但由于核心档案史料的缺乏,学界对第十二战区的受降尚无系统研究。现在成果中,对第十二战区日军投降部队等核心问题的研究尚存不足,更有研究者认为第十二战区日军投降部队是驻蒙军第四独立警备队下属独立警备步兵第二十一、第二十四大队,(2)参见黄力民《中国战区接受投降的日本陆海军单位与人数考订》,《民国档案》2005年第3期、《中国战区各受降区受降史事考略》,《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中国战区各受降区史实疑误及辨析》,《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年第3卷等。这与史实不符。本文利用相关档案史料和亲历者回忆,全面梳理第十二战区的受降史实,并对受降进行系统探讨,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一、受降主体与受降区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工作随之启动。同时,对日受降权之争也成为国共两党博弈的焦点。为垄断对日受降权,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换取苏联对其受降权的认可及不支持中共等承诺。战后,随着国共矛盾凸显和中国战略地位的提升,美苏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中国展开激烈博弈,从而影响到国共两党的受降权之争。这一时期,美国对华采取务实政策,杜鲁门强调可以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给予国民政府一定支持,但不卷入中国的“阋墙之争”。而在对日受降问题上,美国则公然“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3)[美]哈里·杜鲁门著,李石译:《杜鲁门回忆录》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72、71页。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则具有多重性和灵活性。在与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苏联虽然名义上认可国民政府的受降,但实际对其接收热河、察哈尔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抵制态度。同时,苏联还支持中共武装在热、察两省的活动。

与中国其他战区相比,第十二战区的受降是在各方激烈博弈的情势下进行的。首先,第十二战区所辖绥远、热河、察哈尔三省,国共双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军事存在。其次,第十二战区北靠苏联与外蒙古,南临华北,东与东北接壤,战略位置突出。苏联对日宣战后,苏蒙军队长驱直入热、察两省,造成了事实上的军事存在。再次,日本投降时,第十二战区受降部队主要集中在绥西河套地区,距离热、察两省较远。而战后夺取东北是中共重要的战略目标,热、察两省的得失事关夺取东北的成败。因此,中共全力争取热、察两省,这势必与第十二战区方面发生矛盾。

针对国民党垄断对日受降权的企图,中共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受降权。1945年8月15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向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发布命令:“所有在华北、华东、华中及华南之日军(被国民党包围的日军在外),应暂时保存一切武器、资材,静候我军受降,不得接受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以外之命令”。(4)《朱德总司令关于责令冈村宁次投降的命令》(1945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30页。1945年8月29日,国共双方在重庆开启和平谈判,对日受降权问题也成为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国民党方面对中共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受降主官,负责第十二战区的受降。第十二战区所辖之第三十五军(军长鲁英麟)、暂编第三军(军长董其武)、骑兵第四军(军长袁庆荣)和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等部担任第十二战区的受降任务。第十二战区的日军也遵从国民政府的命令,冈村宁次还向国民政府表示,“凡不法扰乱治安者,不视为蒋委员长统制的部队,不得已将断然采取自卫行动”。(5)[日]冈村宁次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7页。

关于受降地区,中国战区初步确定第十二战区受降区域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然而这又是国共双方及苏联多方博弈的重要地区,因此备受国共两党及苏联的重视。尤其是国共双方,围绕热、察两省的接收和受降展开了激烈斗争。

早在日本投降前的1945年8月11日,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即主持召开战区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就受降准备工作做出部署,并电令第十二战区所属各部队:“日寇已向盟方请求接受波茨坦公告,准备无条件投降,本战区为收复察、绥,即令绥西部队积极向东挺进”。(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6页。随后,第十二战区将受降和接收目标直指包头。

包头位于平绥铁路终点,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绥西重镇。1945年8月15日,即日本投降的当天,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就抵达包头。(7)《我军入太原抵包头》,天津《大公报》1945年8月21日,第1张第2版。8月17日,第十二战区部队正式接管包头城防。18日,蒋介石任命“傅作义为受降官,指挥原辖各部,负责接收热察绥三省地区”。(8)《蒋中正电何应钦 派傅作义为第十二战区受降官 负责接收热察绥地区及其他各地区 受降官与军队归并指示》(1945年8月18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2-199。受命后,傅作义即命令驻包头、归绥、大同、张家口的日军集结待命,并命令第十二战区部队沿平绥铁路继续向热、察挺进。(9)《傅作义电蒋中正 蒙疆地区日军集结已指定于包头等四地 现正办理接收 又据报张北方面外蒙軍有苏联部队参加并有继续南进 情势请转告转令张北以北部队撤回原防等》(1945年8月18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400-00008-429。由此,第十二战区受降、接收工作渐次展开。

归绥是绥远省会,也是第十二战区受降和接收的重点地区。8月18日,第十二战区先遣部队抵达归绥。在此之前,归绥日军已向东线撤离。(10)《傅作义电蒋中正 归绥日军东撤略有焚烧 现先遣部队击退归绥旧城奸军 已恢复秩序续东进中 现除骑四师将达归绥外 余部无变更》(1945年8月22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300-00224-415。第十二战区先遣部队抵达后,与已攻入归绥大十字街的八路军晋绥军区部队发生冲突,协同驻防归绥的伪蒙军也配合第十二战区部队夹击八路军。八路军腹背受敌,主动撤退,第十二战区部队随后占领了归绥。此后,随着与八路军晋绥军区部队冲突的升级,第十二战区请求国民政府和北平行营调拨侦察机、机枪和战车等,以加强与八路军的争夺。(11)参见《傅作义电蒋中正 察绥奸军扰乱抢占城镇 致国军进展收复缓慢 请派飞机一小队侦查 协助地面部队进剿 现包头归绥等地机场可降落》(1945年8月21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300-00224-390;《蒋中正电李宗仁 据傅作义称 匪各路会合已迫近归绥 该部决固守城防准备痛击 请将缴获平津日军机枪战车一部即日空运来绥及关于日本战车设法空运归绥等》(1945年8月29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300-00226-438。8月23日,第十二战区部队占领了和林格尔,并从八路军手中夺取了集宁、丰镇,控制了平绥铁路西段。9月6日至11日,第十二战区部队又抢夺了已被八路军控制的兴和、尚义、武川、陶林、凉城和清水河等地,(12)参见《傅作义挑动内战进犯解放区我奋起自卫痛予抗击》,《晋察冀日报》1945年11月17日。控制了绥远大部分地区。

包头、归绥之外,第十二战区还将触角伸向大同。大同本不属于第十二战区的接收受降地区,因此,与接收包头、归绥不同,第十二战区在准备接收大同时遭到来自第二战区的巨大阻力。大同是第十二战区与第二战区都意欲接收的晋北战略要地,双方就大同接收资格产生分歧,相持不下。这与中国战区受降工作安排不够明确及大同重要战略地位密切相关。就接收范围而言,中国战区明确规定第二战区接收范围为山西省,(13)《蒋中正电何应钦 派傅作义为第十二战区受降官负责接收热察绥地区及其他各地区受降官与军队归并指示》(1945年8月18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2-199。因此,大同应属第二战区接收。但就日军投降部队而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备忘录(中字第四号)及所附“中国陆军各地区受降主官姓名、受降地点及日军代表投降部队长官姓名与投降部队集中地点番号表”明确规定,日军驻蒙军第四独立警备队应向第十二战区投降。按此规定,大同为第四独立警备队司令部驻地,应由第十二战区受降。于是,第十二战区第三十五军和第一〇一师、新骑四师于1945年8月29日先行进抵大同。(14)《傅作义电蒋中正 以根本博为对方接受投降 其代表佐藤贤了与职代表孙兰峰在大同达成协定 并遵令由阎锡山代表楚溪春接收》(1945年9月2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2-071。同日,傅作义两次致电蒋介石,请求由第十二战区接收大同,表达了接收大同的强烈意愿。此后,第十二战区受降代表孙兰峰与抵达大同的日军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的全权代表佐藤贤了达成协议,准备进行受降和接收工作。8月31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楚溪春率该战区所辖骑四师进驻大同,(15)《阎锡山电蒋中正 已派楚溪春为大同受降官 带骑四师进入大同》(1945年8月31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2-078。强硬主张第二战区对大同的接收权,双方互不相让。经过磋商和沟通,9月2日,第十二战区遵命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代表楚溪春接收大同。(16)《傅作义电蒋中正 以根本博为对方接受投降 其代表佐藤贤了与职代表孙兰峰在大同达成协定 并遵令由阎锡山代表楚溪春接收》(1945年9月2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2-071。

令第十二战区始料未及的是,不仅接收大同的愿望落空,热、察两省的接收也充满变数,其中最大的变数是苏蒙军队出兵热、察两省引发的连锁反应。几乎与第十二战区部队开始东进受降的同时,苏蒙联军也进驻热、察两省多处要地。苏联出兵热、察,超出了原定受降范围,这势必影响到第十二战区的接收和受降。1945年8月17日,国民政府迅即就此事与苏联交涉,希望苏联转令外蒙军勿再继续南下,并欲与苏联划定受降和接收区域,(17)《中苏交涉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交防接收》(1945年8月17日),外交部档案,(台北)“国史馆”藏,020-021603-0001。但迟迟未能如愿。

与国民政府对苏交涉进展缓慢不同,热、察两省局势演变却十分迅速。8月19日,苏军攻克热河省会承德,当地日军投降。8月25日,在苏蒙联军的默许下,八路军冀察军区部队利用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一八师团先后撤离的有利时机,率先占领了察哈尔省会张家口。张家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第十二战区志在必得的接收和受降地区。第十二战区试图军事、外交双管齐下,完成对热、察两省的接收,并夺回张家口。9月1日,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进驻绥远省集宁县,将主力部队集结于阳高、集宁、丰镇一线,各部陆续进入察哈尔省境,(18)《傅作义电蒋中正 一日进驻集宁主力部队刻在丰镇集宁之线集中 各部队亦陆续进入察境并俟部署完成即与张垣奸军决战 敬请示知苏蒙军之活动地》(1945年9月2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2-00017-225。并尝试与苏军联络,商讨交接事宜。此时美苏矛盾趋于明显,美国内部反苏呼声高涨,并开始谋划将美国势力渗入东北。(19)周锦涛:《对日受降时期中共与苏联关系考察》,《历史研究》2018年第6期。尽管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名义上承认国民政府受降的合法性,但其实际态度与热、察苏蒙联军的行动却是支持中共而抵制国民政府的受降。9月8日,驻扎张北的苏军代表对第十二战区表示,热河为苏军占领,并无八路军,而张家口已被八路军占领,“关于向国军移交一节,谓闻有此说,但未奉到命令。若苏军撤退何人接收,为中国问题,苏方不愿过问”,并以安全考虑为由,劝阻第十二战区部队停止前进。(20)《中苏交涉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交防接收》(1945年9月13日),外交部档案,(台北)“国史馆”藏,020-021603-0001。据时任第十二战区外交联络官白震回忆,张北苏军代表强调只服从苏军总部命令,拒绝第十二战区派驻联络员和电台。(21)白震:《回忆同苏蒙联军联络的前前后后》,张家口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张家口文史资料》第26、27合辑,1995年,第275页。这实际上拒绝了第十二战区的接防请求。 9月9日,企图强夺宣化等地的第十二战区马占山部在柴沟堡、渡口堡一线被八路军冀察军区部队击退。第十二战区对热、察两省的接收遭受重大挫折。

9月14日,苏联与中共方面“私下达成协议,即苏军同意将原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锦州、热河两省完全交给中共接管”。(22)周锦涛:《对日受降时期中共与苏联关系考察》,《历史研究》2018年第6期。9月16日,八路军晋绥军区转达了苏蒙联军代表克尼德涅夫中将要求中共迅速派军队占领其即将撤离的察、绥地区,乃至不久后将要撤离的东北地区的建议,并表示苏方同时答应秘密向中共方面提供武器方面的帮助。(23)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0页。

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即“目前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24)《中共中央关于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第685、686页。至此,国民政府已认识到苏联在热、察两省抵制国民政府而支持中共方面的事实。(25)《中苏交涉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交防接收》(1945年9月14日),外交部档案,(台北)“国史馆”藏,020-021603-0001。此后,尽管国民政府再三与苏方交涉,但直至10月30日,“察哈尔及热河境内之苏军及外蒙军皆商定于11月10日起开始北撤”,国民政府也未等到苏方对苏蒙联军所占热、察两省具体地点,以及与第十二战区交接防务的任何答复。(26)《中苏交涉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交防接收》(1945年11月9日),外交部档案,(台北)“国史馆”藏,020-021603-0001。而中共武装在苏联的支持下,在热、察两省的军事行动取得重要进展。至9月26日,苏联允许中共方面“接收承德、平泉、赤峰等城”,中共部队已经控制天镇、阳高、兴和、尚义、柴沟堡之线,并攻克怀来,进至南口一带。(27)《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部署给中共赴渝代表团的电报》(1945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第698页。

1945年9月上旬,国民政府与苏方交涉及第十二战区部队东进热、察两省实际已陷于停滞,第十二战区对热、察两省的接收和受降事实上已无法进行。在此形势下,第十二战区受降区域发生了较大变动,即由原计划接收和受降的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变更为绥远一省,其受降工作围绕包头、归绥地区展开。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发布军字第一号令:“各地区日本代表投降部队长之原有司令部,着均改为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其投降代表长官原有名义,着一律取消,改称为地区联络部长。”(28)《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命令第一号》(1945年9月9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战区受降档案》(一),南京出版社2015年版,第248页。包、绥地区日军官兵善后联络部长为日军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而傅作义则为包、绥地区日军官兵善后连络部之受降主官。

二、日军投降部队

受降工作启动后,蒋介石初步确定第十二战区日军投降部队为驻蒙军。(29)《蒋中正电何应钦 派傅作义为第十二战区受降官 负责接收热察绥地区及其他各地区受降官与军队归并指示》(1945年8月18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2-199。1945年8月22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的备忘录(中字第四号)及所附“中国陆军各地区受降主官姓名、受降地点及日军代表投降部队长官姓名与投降部队集中地点番号表”,明确规定第十二战区日军投降部队为第一一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四独立警备队及热河省内部队, 部队集中地点由傅作义决定,日军投降代表为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受降地点为归绥。(30)《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备忘录中字第四号》(1945年8月22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战区受降档案》(一),第200—203页。由于日本投降前后日军战斗序列调整频繁,驻蒙军战斗序列亦发生较大变动。

日军第一一八师团(惠兵团)于1944年编成,划归驻蒙军。该师团于1945年4月调往上海附近,划归日军第十三军所属。8月9日,该师团奉命向张家口前进,以阻止苏蒙联军南下。鉴于东北形势紧张,8月13日,第一一八师团原拟调往南满,后因苏蒙联军长驱直入,形势发生变化,日军高层又下令该师团调往张北。14日,因张北吃紧,该师团又紧急开往张家口。8月15日,该师团先头部队抵达张家口南郊待命。8月21日,在狼窝沟抵抗苏蒙联军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撤退后,该师团先头部队也撤往大同,(3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昭和二十(1945)年的中国派遣军》第2卷第2分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1—72页。后列入第十一战区受降范围。

1945年8月上旬,日军驻蒙军所属部队只有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张家口)和第四独立警备队(大同)。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响兵团)于1938年编成,列入日军驻蒙军战斗序列,旅团司令部设于张家口,所辖部队亦驻防张家口地区。日本件投降后,该旅团主力集结于张家口以北狼窝沟既设阵地,以抵抗苏蒙联军的进攻。1945年8月21日,该旅团全线撤退,26日到达南口,后划入第十一战区日军投降部队序列。

第四独立警备队(至诚兵团)于1945年2月在大同编成,列入驻蒙军战斗序列,担负晋北至包头广大区域的警备任务。至日本投降,其司令部始终设于大同。第四独立警备队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六个独立警备步兵大队。后第四独立警备队划入第二战区日军投降部队序列。

由于日军驻蒙军所属各部调动频繁,以及中国战区形势变化迅速,为推动受降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8月28日和31日复文所列日军各部队最新驻地,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重新划定了第十二战区日军投降部队。

9月5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的备忘录(中字第二十号)及所附“中国陆军各地区受降主官姓名受降地点及日军代表投降部队长官姓名与投降部队集中地点番号表”规定,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为受降主官,日军投降部队为一个大队,集中地点为包头,日军投降代表为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受降地点在归绥;驻蒙军司令部、第一一八师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向第十一战区投降,第四独立警备队向第二战区投降。(32)《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备忘录中字第二〇号》(1945年9月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战区受降档案》(一),第218—219页。

1945年9月24日,包头日军正式向第十二战区投降,日军投降部队为第四独立警备队独立警备步兵第二十四大队、驻包头的宪兵分队、第一九八兵站病院、独立警备步兵第二十一大队所属之第二中队,以及士兵补充教育队等。(33)《何应钦电蒋中正 据傅作义报告接收包头日军番号兵员武器种类数量等相关情形》(1945年10月27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3-355。

三、受降之经过

早在 1945年8月11日,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即主持召开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就受降准备工作做出部署。这次会议确定了第十二战区接收和受降工作的基调。第十二战区部队占领包头、归绥后,第十二战区设立临时政务处,并设立包头政务委员会和归绥政务委员会以维持秩序,马秉仁与李居义分任委员会主任。同时,第十二战区还开展封存日伪资产和肃奸工作。第十二战区受降区域和日军投降部队最终确定后,受降工作即以包头、归绥为中心正式展开。

第十二战区以举行一系列抗战胜利庆祝活动为受降的先导。9月18日上午,第十二战区在归绥市龙泉公园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下午又举行机关团体会餐。第十二战区于9月18日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其昭雪国耻之用意不言自明。9月19日,第十二战区又在归绥市烈士公园举行公祭仪式并慰劳负伤将士。(34)《绥远各界庆祝胜利大会筹备会致土默特旗总管公署通知》(1945年9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档案馆藏,79-1-1945-106-1。

9月24日,包头日军正式向第十二战区投降。(35)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昭和二十(1945)年的中国派遣军》第2卷第2分册,第84页。受降仪式在包头聚德成饭庄举行,包头日军投降代表田中大佐向第十二战区暂编第十七师师长朱大纯少将投降,并献上军刀。(36)靳书科:《第十二战区接受包头、归绥、大同日伪军投降经过》,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7辑,1985年,第44页。包头投降日军包括佐级军官2人、尉级军官33人、士官158人、士兵1258人,以及军属1521人。(37)《何应钦电蒋中正 据傅作义报告接收包头日军番号兵员武器种类数量等相关情形》(1945年10月27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3-355。9月28日,第十二战区受降仪式在归绥举行。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接受日军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的代表、驻蒙军参谋长中川留雄的投降,并发布致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绥字第一号训令”及致中川留雄受领证一件,中川留雄敬谨接受,并在受领证上签字盖章,受降仪式结束。(38)《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电呈总司令何应钦 该战区受降包头日军之受降文件与致日本驻蒙司令官根本博绥字第一號训令及代理司令官中川留雄受领证等》(1945年12月13日),特藏史料,(台北)“国史馆”藏,134-010301-0121-002。

收缴日军武器是第十二战区受降工作的重要一环,据统计,第十二战区收缴包头日军武器包括曲射炮1门、迫击炮6门、重机枪7挺、轻机枪4挺、79式步枪1416支、骑步枪281支、手枪309把、掷弹筒38个、自动小枪11支、榴弹发射筒64个、军刀460把、刺刀1680把。(39)《傅作义电蒋中正 包头日军武器种类数量》(1945年10月23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3-342。除收缴武器外,至9月29日,“日军各项仓库等亦已接收完毕”。(40)《察绥受降在布置中》,天津《大公报》1945年9月30日,第1张第2版。

第十二战区受降仪式结束后,遣返日俘、日侨的工作也有序展开。日军战俘及日侨陆续经大同转至天津,由海路遣送回国。其中包头日俘“分成两个梯团开往大同。第1梯团10月5日从包头出发,6日到达大同,第2梯团6日从包头出发7日到达大同,全体在大同集结完了。包头侨民的大部分先于10月2日集结到大同”。(4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昭和二十(1945)年的中国派遣军》第2卷第2分册,第84—85页。负责遣送任务的是第十二战区暂编第十七师第三团,该团“派兵两连,由第二营副营长率领,将日军及日在乡军人与日侨民眷属等共计二千七百余人,用军用专车护送至大同,交由大同日军接管,而后和大同日军一起经天津遣返回国”。(42)靳书科:《第十二战区接受包头、归绥、大同日伪军投降经过》,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内蒙古文史资料》第17辑,1985年,第44页。至此,第十二战区受降工作基本结束。

四、受降得失之检讨

受多重因素影响,第十二战区的受降充满了曲折和变数,其原定受降计划和目标未能全部实现。第十二战区受降背景之复杂、受降过程之曲折及国共冲突之激烈,是其他战区所无法相比的。综观第十二战区的接收和受降过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

第一,实力决定外交。苏联出兵控制热、察两省,超出了其受降范围,违背了盟军关于中国战区受降区域划分的有关规定。而囿于国家实力,虽然国民政府迅速就此与苏联交涉,但收效甚微,第十二战区与张北苏军交接防务的交涉也未能如愿。尽管苏联与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国民政府的受降权,但涉及到国共对热、察两省的争夺时,苏联与当地苏军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在实际行动上抵制国民政府而支持中共。苏联凭借其强国地位,试图在国共之间居于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谋取自身利益。当时中国实力薄弱,缺乏对苏联强硬的底气,这就决定了在热、察两省接收问题上只能寄希望于对苏的外交交涉。傅作义在总结第十二战区受降工作时就承认,苏联抢先进驻热、察两省,特别是抵制国民政府而支持中共的行动,是导致该战区未能完成热、察两省接收和受降工作的最重要因素。(43)《傅作义电蒋中正 概陈身为热察绥受降官未能阻止奸匪与苏联部队连成一气 致使张家口及日军重装备武器等均被占 影响至钜 请予免本兼各职》(1945年10月2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4-103。

第二,第十二战区的受降是在各方矛盾交织、博弈激烈的形势下进行的。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围绕对日受降问题反复博弈;美国与苏联从各自利益出发,在中国展开激烈角逐,加剧了国共冲突,这在热、察、绥三省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矛盾也使热、察、绥三省在战后一段时期成为国共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

第十二战区受降作为中国战区受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受降工作的完成,有利于战后绥远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重建。该战区受降工作的完成,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日本侵略者在绥远地区长达八年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挟美、日的支持和苏联承认之优势,企图垄断对日受降权。第十二战区通过军事占领和接收,占据绥远省境内主要城镇,控制了重要交通线;国共围绕热、察两省的控制权进行了激烈争夺。苏联出兵热、察后,其实际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省受降权的归属。尽管苏联名义上承认国民政府的受降权,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实际行动上强烈抵制国民党而支持中共,致使第十二战区无法对热、察两省接收和受降。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和捍卫自身的合法受降权,并利用苏联与国民政府及美国的利益冲突,占领了张家口等重要城镇,控制了热、察两省部分地区,不仅维护了自主受降权,而且加强了华北与东北的联系,为中共实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共两党在热、察、绥三省的博弈深刻影响着国内政局的走向。1945年9月底,第十二战区抢占张家口的军事行动失败,国民党在重庆谈判中一时颇为被动,傅作义甚至以增加了国民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困难等为由,自请国民政府免去其本兼各职。(44)《傅作义电蒋中正 概陈身为热察绥受降官未能阻止奸匪与苏联部队连成一气致使张家口及日军重装备武器等均被占影响至钜 请予免本兼各职》(1945年10月2日),蒋中正总统文物,(台北)“国史馆”藏,002-090105-00014-103。中共占领张家口等城镇和热、察两省部分地区,不仅增强了中共争取受降权的军事实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话语权。9月27日,毛泽东在答英国路透社记者问时坚定重申:“要求国民党政府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与人民军队,允许他们参加接受日本投降,严惩汉奸伪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及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45)《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194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第702页。

第十二战区虽然未能完成对热、察两省的接收和受降,但为切断华北与东北的联系,始终对张家口等战略重镇虎视眈眈,必欲夺之而后快。随着国共两党对东北争夺的展开,双方在热、察、绥三省的博弈亦不断升级,这为国共双方日后在这一地区的大规模冲突埋下了伏笔。

猜你喜欢

傅作义战区日军
傅庆泰教子
法国大使馆旧址 为避免日军轰炸迁建于南山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