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两回故乡
2020-11-30柯云丽阳
★柯云 丽阳
若干历史资料表明,彭德怀元帅参加革命后只有两次回到故乡湘潭。这两次都是非常时期,所以给故乡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一次回故乡是“大跃进”时期,他对一些头脑发热的人泼了一点冷水,再三地说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讲假话
1958年12月16日清晨,下了多天的大雪突然暂停,久违的太阳映在冰封的大地上,银光闪闪。中共湘潭县曙光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杨芳亭接到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从省城打来的电话,说今天要陪一位中央首长回老家来看看,要他在9点钟以前赶到黄荆坪会晤,还要他准备好食宿。
听说有中央首长要来,杨芳亭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不过,具体是哪位首长,他猜不透。他一方面通知公社党委委员8点半钟赶到黄荆坪集合开会,另一方面派人准备饭菜和住宿。上午9点,一切安排就绪之后,杨芳亭赶到公路旁等候。大概过了半个钟头,两辆小轿车沿着弯曲的简易公路徐徐开来。见车来了,杨芳亭急忙招手致意。小轿车驶到他面前戛然刹住,周小舟第一个下了车,接着下车的是一位魁梧而严肃的老人。周小舟一面同杨芳亭握手,一面向他介绍说:“这是彭德怀元帅。”
这时,彭德怀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杨芳亭的手。杨芳亭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只说了一声:“彭总,您好!”彭德怀对他说:“我20多年没有回家了,这次是顺路回来看看大家,做一些调查研究。”
根据安排,彭德怀一行中午将在离这里半里多路的周小舟老屋吃饭。彭德怀冒着刺骨的寒风,与大家走在通往周小舟老屋的乡村小道上。一路上谈笑风生。途中,彭德怀指着黄荆坪的一片山田问杨芳亭:“我们公社一亩田产多少斤粮?”杨芳亭回答说:“580斤左右。”彭德怀接着说:“听人反映,一亩田平均可以产千把斤粮,实不实在?”杨芳亭说:“只有个别丘才产得这样多,大面积的就难。”这时,彭德怀风趣地把话题一转,说:“你们小舟书记是大地主家庭出身,土改时把他拖回来斗了没有?”杨芳亭听了后,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思考了一下说:“他是老革命,我们怎会斗他?”
彭德怀和周小舟都会意地笑了起来。随后,彭德怀把手一扬,说:“是的,我们革命队伍中,一些人虽出身剥削阶级家庭,但他们参加革命后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对革命有功,我们决不能像对敌人一样对待他们,例如程潜先生,解放前就在湖南当过省长,在浏阳一带曾镇压过共产党,但他在湖南和平解放时立了功,我们还是要他当省长。”
谈着,谈着,大家不觉来到了周小舟老屋。午饭后,彭德怀没有休息,把杨芳亭叫到面前:“目前正是大炼钢铁之时,公社有没有钢铁厂?”“有!在黄荆坪的集镇上。”杨芳亭回答:“走,去看看去。”于是,彭德怀一行人朝黄荆坪集镇走去。一路上,只见红旗招展,满眼都是“多快好省”“大干快上”等巨幅标语。彭德怀看着这些标语,问杨芳亭:“炼钢铁、办食堂,小孩都要以学校为单位集中食宿,这里搞了冇?”因为曙光人民公社没来得及做这项工作,听到彭德怀这样问,杨芳亭心中急起来了,只好抱歉地说:“准备集中,有许多具体问题难以解决,因此还没有集中。”彭德怀大笑说:“那好!那好!没有集中就好,小孩在家晚上还要招呼屎尿,你把他们集中了,教师就成了保姆,白天要教课,晚上要带咯多小孩,不但书教不好,细伢子都会拖病啊!”
到钢铁厂后,厂里干群听说彭德怀来了,不一会就把他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高兴地呼喊:“热烈欢迎彭总回乡视察!”彭德怀神采奕奕,频频向大家挥手致意。来到炼铁炉边,他看到9座土炉有4座在出铁水,激动地说:“我们炼钢铁付出了一笔很大的学费,贴补了20多个亿,总还是炼出了钢铁了。不过,还要很好地总结……”下午4点钟,彭德怀离开黄荆坪,在周小舟的陪同下回乌石大队老家去了。
第二天上午9点钟,周小舟从乌石给杨芳亭打来电话,说彭德怀还要来黄荆坪调查情况,并将与钢铁厂的群众共进午餐。杨芳亭高兴极了。大概10点钟左右,彭德怀从乌石来到了黄荆坪。在小会议室里,杨芳亭召集了公社党委委员集体向彭德怀汇报,分管农业的书记汇报农业生产情况时说:“我搞了一亩红薯试验田,今年亩产8万斤,明年还要放个卫星,亩产要达到24万斤……”彭德怀元帅边听边记,突然回过头来极为严肃地问道:“你是管农业的书记,你们一亩田有多大!”那位管农业的书记说:“老规矩吧!60平方丈。”彭德怀补充说:“你们种的是红薯吗?怎么会有8万斤呢?明年还要亩产24万斤。你是不是作田出身的?你不想一想,不把铁水熔在地里,怎么会有24万斤呢?”
彭德怀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共产党没有三头六臂。我们能取得胜利,最主要的一条是实事求是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的10条标准来衡量做得还不够,但我敢讲真话,实事求是这一条我做到了。” 他指着墙上“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的标语说:“这本身就是浮夸,我有万斤胆,那就可产万斤粮吗?浮夸不是件好事,害己害国又害党,千万搞不得。‘大跃进’搞得山上光秃秃的,农民吃食堂饭,副业都不能搞。我从河口乘车回家,一路上六七里,没看见一只鸡婆,回到屋里才看见我老弟嫂喂的3只鸡婆。我们共产党人,应该为人民谋幸福,搞得人民冇得饭吃可不行……”彭德怀的话如三月的春风,使人心中暖烘烘的。
前往钢铁厂的路上,彭德怀看到一伙人正在流叶桥畔挥斧砍伐一棵古槐树。他几步走上前,对砍伐者说:“这么好的槐树,长成这么大多不容易,你们舍得砍掉它?让它留在这桥边给过路人遮点阴凉不好吗?”这时,周小舟赶忙向身边的干部下令停止砍伐。那棵得救的大槐树,后来被人们称它为“元帅树”。
彭德怀一行来到钢铁厂后,群众列队鼓掌欢迎,有人还高呼:“彭总万岁!”“彭元帅万岁!”彭德怀听了非常生气,说:“这是谁搞的!喊毛主席万岁我赞成,叫我万岁万万不能,一个人生命是有限的,‘世上难逢百岁人么’!哪里还有万岁的人呢?不过对毛主席我们都祝愿他老人家长寿,是希望他多活些年,我们国家才有希望,世界和平才有希望。就是他老人家不在世了,他的功劳也是与日月同辉的。”
和群众共进午餐后,彭德怀元帅问杨芳亭附近有没有照相馆,杨芳亭回答有。此时,公社办公室的同志已经从照相馆把照相的师傅请来了。彭德怀和周小舟同钢铁厂干群一道照了一张珍贵的“回乡照”。下午两点钟,彭德怀和周小舟告别家乡父老,乘车往湘潭县城去了。
彭德怀的“回乡照”,杨芳亭洗了8张,一张给了彭德怀,一张给了周小舟,一张给了县委,其余的保留了下来。
彭德怀回北京后,给家乡寄了四大箱子树种,并叮嘱乡亲们要多栽树。他不止一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树木对人类的益处太多,古人都爱树,何况今人呢?”
第二次回故乡是三年困难时期,他反复强调干部要从实际出发,要关心老百姓生活
1961年冬,一个寒雨纷飞的日子,中共石潭区委根据中共湘潭县委批示,组织召开一次区、社干部会,让大家吐吐因“五风”危害带来的怨气。这时候,正逢彭德怀元帅回到故乡——石潭区乌石公社彭家围子。他得知石潭区正在召开干部会议的消息后,出于对基层干部的关怀、爱护,主动提出要来参加会议。
中共石潭区委考虑,彭德怀是在中央庐山会议上挨了批判的,来参加这样吐怨气的会议,合不合适呢?由于没有把握,只好用电话请示中共湘潭县委书记姚欣。姚书记也没把握,又转而请示当时的中共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华国锋的答复是:“婉言谢绝。”中共石潭区委接到这个意见后,立即开区委会研究“谢绝”的办法。最后,决定要区委副书记庞卯生上门去“谢绝”彭德怀。庞卯生来到彭德怀老家,对他说:“彭总,您老人家要去参加我们的干部会议,我们应该欢迎,只是参加会议的人太多,不好做保卫工作,怕出问题。”“怕什么?!我有枪嘛!”彭德怀马上拍着自己的腰部,直爽地说。“会议期间,伙食不好,不好招待您老人家。”庞卯生又抛出了第二条理由。“你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就是,还要搞什么特殊吗?”彭德怀态度十分明确。
庞卯生见前两条借口都被彭德怀驳回来了,只好用谢绝的口气说:“会议期间,我们都比较忙,没有时间向您老人家汇报,等我们散会后,再接您老人家去区里,专题向您老人家汇报吧!”“算了吧!我知道你们是不要我去参加你们的会议,那就散了会再去吧!”彭德怀有些生气地说。
中共石潭区委干部会议散会后的第二天(即1961年12月1日)上午8点钟,彭德怀身穿一套青毛呢制服,乘坐吉普车来到了区里。区委副书记罗继周第一个走上前迎接他,并把他请到了3楼会议室里。彭德怀和蔼可亲地和区委的同志一一握手,拉了一阵子家常话。休息了一会儿后,区委书记莫凤雏就当时石潭区的基本情况和这次干部会议的情况向彭德怀做了汇报。
中午,区委设便宴招待彭德怀。因当时正处在困难时期,要办几个菜很不容易。当他们端出第六碗菜时,彭德怀推心置腹地说:“现在群众生活很困难,你们怎么能为我办这么多菜啊!”当端上第七碗菜时,彭德怀动了火气:“怎么啦?你们怎么能为我搞特殊呢?”罗继周解释说,这是用食堂的伙食节余经费加的一点点菜。彭德怀听后才没有继续发火。
尽管区委对彭德怀的到来采取了保密措施,但消息还是传开了。附近的群众奔走相告,下午两点多钟,群众挤满了区公所的前坪和横直两条街,争着要见彭德怀元帅。区委担心人多、杂乱,怕出安全事故,只得层层设防,不让群众进来。彭德怀风趣地说:“怕什么?他们要看,就让他们看个够吧!”说完,他笑容可掬地走出区公所,和群众亲切见面。
下午3点多钟,彭德怀在区委同志的陪同在石潭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彭德怀就乘车返回彭家围子了。
这次回乡,彭德怀还去严冲公社搞了调研。
12月9日上午9时许,严冲公社社址古楼湾,人们欢声雷动。“热烈欢迎彭总!”与公社毗邻的古楼湾完小校长彭发科最先看见彭德怀元帅,高声欢呼。接着,全校师生蜂拥而来,附近龙潭大队的社员闻讯也都来了。公社党委副书记胡庆云正在公社的菜园里松土扯草,听到欢迎彭德怀的欢呼声,便丢下锄头往外走。在转弯处,正好碰上彭德怀,他用双手紧紧地握住彭德怀的右手,高兴地说:“彭总,您怎么不先捎个信呢?”“捎什么信,不欢迎?”彭德怀面带笑容,诙谐地说。“欢迎,欢迎!我是说捎个信,好让我们做做准备,到公路旁来接您。”“要准备什么,更不要接!我是到湘潭去,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你们若不在家,我就随车子走了。”彭德怀笑声郎朗,不断地向学校师生、社员挥手致意。
与彭德怀一道的还有几个人。公社没有客厅,只好请他们一同在公社书记贺玉华的房间里落座。休息片刻后,贺玉华开始向彭德怀元帅汇报。这时,胡庆云想去厨房打个招呼,搞点吃喝的东西,当场就被彭德怀拒绝了。彭德怀元帅说:“我一是来看看你们,二是想了解点情况,我又不是来贪怀的,你坐着,一同听听吧!”没奈何,胡庆云只好请副主任肖俭文去做安排。
彭德怀听汇报很认真,边听、边问、边记,了解情况非常过细。他看到贺玉华汇报时有些拘谨,即问起胡庆云来:“老胡,你从县里调到公社来工作,习惯吗?”“习惯、习惯,我是搞农村工作出身的。”“那就好,就请你谈点当前情况。”“我来到这里时间还不太长,了解的情况也不太多。”胡庆云虽不紧张,但也怕追问时答不上话来。“有什么就谈什么,随便一点吧。”彭德怀猜透了他的心思。胡庆云放心了,对彭德怀说:“当前,干群情绪高涨,生产积极性比以往高多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层层都有试验田。”彭德怀插话问:“收入分配是怎么搞的?”胡庆云答:“除公粮、成本外,按劳分配。”彭德怀喝了一口茶,没有表态,沉思了一会,接着又问:“生产队都是这样搞的吗?”胡庆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贺玉华已抢先回答:“船形队是把田按地段划分,分为几个等级,再抽签自由组合联户承包。”“这个办法好。”彭德怀肯定地说。
接着,胡庆云汇报了农民的一些思想活动:“少数农民还有不满情绪,有的说‘种荷依野水,作田靠农民。着朱非正色,杂种逞能人’,对领导上继续搞瞎指挥很不满。”“这怪不得农民不满,我们搞工作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嘛!”彭德怀冷静地说。
胡庆云说:“黑瓦屋队有户农民,是个染匠,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抓了点收入,比周围的农民要富裕一些,于是引来了不少敲竹杠的,他不但要送礼、请吃,还要敬地方官,怕戴资本主义帽子。”彭德怀插话道:“你们当乡干部的要站出来说话嘛,要主持正义嘛!俄国有个著名作家契诃夫写了一篇《变色龙》,轰动全世界,你看过吗?”
“没有看过。”胡庆云如实地回答。
“有一种叫变色龙的蜥蜴,善于变换皮肤的颜色,以适应四周物体的颜色,这是为了保存自己,不易使人发现。契诃夫是借题发挥,以变色龙喻指沙皇专制制度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为讨好主子,追逐名利,不到一小时,5次变换言谈,丑态百出:媚上欺下、专横跋扈、盛气凌人、欺软怕硬。按照中国的话来说,就是见风使舵,看人说话,见神打卦。你们是共产党员,可不能做这种人,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多担点风险,坚持真理,讲点公道话哟!”彭德怀动情地说。
“是!”胡庆云连连点头,“现在社员的心还比较散,像檀树坝周家湾队只有4户人家,还总是吵嘴、闹纠纷。”“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调查清楚了没有?”彭德怀关心地追问。“据反映,这4户都比较难缠,我做了许多工作想把他们分到别的队去,但周围的队都不要,公社党委多次研究,只好让他们4户人家成立一个队。”“这里面有疙瘩,你还没有深入调查,可能原因有多方面,不了解产生疙瘩的原因,就解不开疙瘩,但不能急躁,慢慢来。”彭德怀看了一下手表,接着又问:“你们的耕牛饲养是怎样解决的?”“大部分是吃‘轮供’,固定到人的还不多。”贺玉华抢先回答。
“公共的堂屋有人扫,吃‘轮供’的牛有好膘。”彭德怀元帅感叹道,“牛是农家宝,农民养不好牛,就别想作好田!骑兵养不好马,就别想打好仗!这是个大问题。田作不好就长不出谷子,老百姓还是会挨饿的,还会继续肿脸大肚子的(浮肿病)。”
快12点了,厨师老卢用面粉做了一些锅盔招待彭德怀,贺玉华和胡庆云都觉得实在过意不去。彭德怀很理解他们的心情,边吃边说:“群众为这面粉不知流了多少汗啊,能吃上这个就不错了,老百姓恐怕看都看不到哟!我们当干部的,首先应该考虑人民群众,然后才是自己。现在国家正是困难时期,要特别关心老百姓生活。这次回乡,是毛主席派我来的,我就是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回去好向毛主席他老人家汇报。你们的汇报材料,胜过鱼肉哟!”
彭德怀又说:“调查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调查的目的就是要发现新问题,要根据新问题制订新政策。‘五风’切不可再刮,吹牛皮、搞浮夸更来不得啊!”最后,彭德怀满意地说:“不虚此行,收获真不少。有机会,我还要来听你们的汇报。”
吃完饭,彭德怀元帅一行准备上路。公社干部和部分社员陪同彭德怀在坎坷的小道上走着,依依不舍。坐进车里的彭德怀不时从车窗伸出头来,满含深情地对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我还会回来的。”
可是从此后,彭德怀再也没有回来,乡亲们只能在梦中见到他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