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20-11-30★东

湘潮(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代表中国共产党

★东 方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90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5月4日,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对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蓬勃兴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做了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5月,陈独秀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6月,他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还起草了党的纲领。党纲草案共有10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问题,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推陈独秀担任书记。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为此,要通过革命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宣言的内容没有向外发表,但曾以此作为收纳党员的标准。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陈独秀起着重要作用。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曾帮助天津、唐山、太原、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开展工作,对北方党团组织地建立起过促进作用。在上海及北京早期党组织的联络和推动下,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先后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也有由留学生和华侨中先进分子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这样,在中国建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风云际会,共赴上海

1921年3月,李大钊在《曙光》月刊第2卷第2号上,以S.C的笔名发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从世界范围内政党的作用及中国政党发展的实际,阐明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在中国最早公开号召建立共产党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谈各种社会主义的人都有了,最近谈Communism的也不少了,但是还没有强固精密的组织产生出来。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他指出:“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C派(指共产主义派——引者注)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在李大钊看来,对于中国的共产主义者来说,建立一个统一的俄共(布)式的新型政党正当其时,刻不容缓。当时,尽管建党工作已在积极进行,一些地方相继建立起党的早期组织,但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党,没有中央领导机构,也没有一个共同的纲领和步调一致的实际工作计划。李大钊的这篇文章,向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系统地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公开呼吁尽快创建一个主义明确、旗帜鲜明、组织强固精密,能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重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他们与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并多次交流,了解中国先进分子筹建共产党的具体情况,得知上海、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大中城市已经或正在建立党的组织,并领导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和发动工人运动。根据上述情况,马林和尼克尔斯基认为中国成立全国性的共产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便提出了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的建议。

根据原来的酝酿和国际代表的建议,李达写信给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向他们征询意见后,确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李达分别写信给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以及旅日留学生中的党员,通知各地派出两名代表来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除了开会通知外,各地的代表们每人还收到100元的汇款,作为旅费。

各地党的早期组织接到上海发起组织的通知之后,大家为建党工作的迅速发展感到振奋,积极响应上海发起组织的倡议,纷纷选派出各自的代表与会。

由于当时各地党组织无法公开活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组织工作缺乏经验,初创时期又无统一的规章和严格的组织制度,再加上各地区的政治环境和活动特点都不一样,因此,各地确定和产生代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多数地区并没有选举代表,有些地区的代表是个别协商产生的,有些地区的代表是领导人指定的,有的是以发起人为当然代表。

例如,接到通知较早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为选举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专门召开了党员会议。这年暑假,北京党员邓中夏、张国焘、刘仁静等人在西城区举办了一所文化补习学校,一方面给准备考大学的青年辅导学业,另一方面借此传播革命思想。选举代表的党员会议就是在这所补习学校召开的。在酝酿人选时,大家考虑到党的主要领导人李大钊正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并兼教授和北京八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议主席等职,正值两个学年交替期间,公务繁忙,难以抽身,加上李大钊当时是社会名流,行动颇引人注意,突然南下,有诸多不便,因此没有推选李大钊出席会议。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张国焘为代表,在选第二个代表时曾提出过邓中夏或罗章龙,但他们都因另有安排不能分身而辞谢,最后确定刘仁静为北京的另一个代表。

由于湖南政治环境险恶,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在接到通知后,即秘密前往上海。谢觉哉在其1921年6月29日的日记中记载:“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是李达和李汉俊。由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负有发起的责任,上海又是开会的地点,所以李达和李汉俊便承担了会议的联络、筹备和会务工作。

李达与李汉俊给各地党组织发出召开中共一大的通知后,由李达夫人王会悟负责安排各地代表的住宿。王会悟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租借了位于法租界蒲柏路(今为太仓路127号)的私立博文女子学校的学生宿舍,外地来沪出席会议的代表,除陈公博与其新婚妻子住在上海大东旅社外,大部分代表住在预先安排好的博文女子学校内。

大会召开,宣告成立

各地代表全部到达上海后,曾在博文女子学校开了一次简短的预备会。大家相互交换意见,一致认为,党的代表大会已经准备就绪,应当立即举行。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曾改为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是一座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式样建筑。

会议在一楼客厅举行。客厅正中放着一张长型大餐桌,四周围着一圈圆凳,桌上放着茶具、一对紫铜烟缸和一只饰有荷叶边的粉红色玻璃花瓶,东西墙边各安置了一只茶几和两张椅子,靠北端的红漆板壁边,放置了一张两斗小桌,代表们围坐在餐桌四周。会场陈设简朴,并没有进行特别布置。

国内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和旅日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他们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因为有其他事务未出席会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出席了这次大会。

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由于他未能出席会议,大会临时推选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周佛海负责记录。张国焘首先阐释了大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报告会议的筹备经过、文件起草情况以及会议日程安排等。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在会上致词,由李汉俊、刘仁静即席翻译。

7月24日,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由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成立情况。其中,北京、广州两地的代表向大会所作的汇报分别以《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广州共产党的报告》 的形式,留存了下来。

7月25日、26日,休会两天,用于起草会议文件。根据马林的建议,决定由张国焘、董必武、李达等人组成起草委员会,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实际工作计划。起草委员会根据上海、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时曾起草的党纲和陈独秀、李汉俊分别在广州、上海起草的党章内容,并吸取了《共产党》月刊上介绍的外国共产党纲领的部分条文,开展了一大党纲和决议的起草工作。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起草委员会拿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初稿,供代表讨论。

7月27日至29日,代表大会举行了第三、四、五次会议。在这几次会议上,代表们集中精力对起草委员会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展开了认真详尽的讨论。这几次会议,基本确定了党的纲领即最终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党的纲领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党的纲领的确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党的创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7月30日晚,代表会议举行了第六次会议。全体代表除周佛海因病缺席外都参加了会议,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前来出席。按原定计划,在这次会议上先由国际代表讲话,对中共建党问题发表意见,然后再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然而,这次会议召开时出现了意外。会议期间,一个身着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李汉俊住宅,掀开门帘朝室内在座的人们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具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向李汉俊询问了情况以后,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中止,让大家赶快离开此地。话一说完,稍经商议他便与尼克尔斯基快速离去,其他代表也先后离开。为了不引起更大的怀疑,只留下李汉俊、陈公博两人,以主人身份应付不测。稍后,法租界巡捕搜查了会议地点。

在马林下了紧急疏散令之后,走出李公馆的代表们,不敢回博文女子学校,穿小巷、走里弄,拐入渔阳里2号。这里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当晚12时左右,代表们和会议服务者在《新青年》编辑部商量了下一步会议的安排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法国巡捕的侵扰,虽然没有使我们遭受损失,但是代表大会不能再在上海继续进行。为了党的安全,必须改变开会的地点。

王会悟提议,会议可以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召开。因为嘉兴的南湖环境清幽,游人不多,不易惹人注意,而且离上海不远,便于代表们往返。代表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接受了她的建议。于是,王会悟一人先行筹备。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因为是外国人,容易引人注目,为减少意外,他们没有参加随后的会议。

8月1日上午,代表们先后到达嘉兴。王会悟到南湖的鸳湖旅馆定下两间客房,并委托旅馆账房代租一艘画舫。第一批代表到达嘉兴后,先在鸳湖旅馆的房间稍事休息。王会悟则带着几个人登上了南湖名胜烟雨楼,借以观察周围环境,选择画舫划行的路线和停靠的地点。第二批代表到达以后,大家一起来到湖畔,通过摆渡的小船,登上了事先租定的画舫。

画舫是一种比较华丽的游船,船上雕梁画栋,陈设考究。船头搭有凉棚,便于遮阳挡雨,观赏风景。中舱设有桌椅,便于游人饮茶用饭。后舱是供游客小憩和船工住宿的地方。为了避人耳目,代表们上画舫时带着乐器和麻将牌,并在中舱的桌上摆上了酒菜,以游山玩水作为掩护。王会悟则坐在船头观察四周的动静。

上船不久,天上下起了小雨,湖面上一些小船渐渐散去。代表们乘坐的画舫在风景如画的南湖上缓缓划行,会议就这样开始了。

这次会议继续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程,首先讨论和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党的纲领问题在前几次会议上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没有再花多少时间讨论。会议着重讨论了党的今后工作部署问题,比较具体地研究和安排了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各项实际工作,并将讨论结果形成党的决议。会议进行到下午1点多钟,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代表们稍事休息之后,继续开会,讨论《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这份事先起草的简短宣言1000余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信念和立场,号召中国工人阶级担负起社会革命的使命,争取自身的解放。宣言还分析了国内政治现状,涉及对当时南北政府的看法。这个问题在讨论中出现了一些分歧和争论。会议没有就此做出结论,确定把宣言交给即将组成的中央局处理。由于当时党处于秘密状态,成立宣言后来没有公开发表。

讨论成立宣言后,大会进入最后一项议程——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考虑到当时的中共党员不过50多人,各地组织也不健全,所以决定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只成立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由于陈独秀当时尚在广州,中央局书记一职暂由周佛海代理。

下午6时左右,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代表们轻声呼喊口号:“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开天辟地,扬帆远航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敢于斗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9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权的伟大飞跃。

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并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坐落在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1952年9月修复并对外开放,在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中庄严肃穆。毛泽东将党的一大会址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习近平总书记将这里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位于浙江嘉兴的南湖,风景秀丽,碧波荡漾。90余年前,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南湖红船时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今天,我们跟着习近平总书记重温党的创建这一段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其目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要做到这些,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共产党代表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