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由命案现场血迹分析到现场重建

2020-11-30袁广岛计晓伟周雪红王志鸿

森林公安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迹创口颈部

袁广岛 计晓伟 周雪红 丁 敏 王志鸿

血迹是人体血液流出体外在载体上留下的痕迹。它既具有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痕迹学特性,是命案现场常见的证据信息,在命案的侦查与审理过程中具有其他痕迹、物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血迹的形成机制不同,血迹可分为被动的、溅落的、变动的;从血迹形成的动力学角度,根据血迹形状将现场血迹划分为喷溅状血迹、溅落状血迹、抛甩状血迹、滴落状血迹、流柱状血迹、转移状血迹、擦拭状血迹、浸染状血迹、稀释状血迹和血泊及其他血迹形态等。

一、现场血迹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一)现场血迹分析的内容

血迹分析是为了现场重建,血迹形态分析是血迹分析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用来判断流血事件是何时、何地、如何发生的。何时(When)发生,主要通过血迹的凝结程度、血迹形成的先后顺序及血迹的改变来判断;何地(Where)发生,可以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分布、血迹的集中区域和原始区域进行分析;如何(How)发生,我们可以结合案件的细节,通过检查主要的血迹大小、血迹的外形分析血迹形成机理及血迹形成的次序来还原现场出血的过程。这是我们常说的分析的三要素。当然,我们在现场血迹分析时,肯定不能忽视流血事件的发生对象,即是谁(Who)“何时”“何地”“是谁”“怎样”流血的。

(二)现场血迹分析的方法

1.确定流血时间

对于现场中的血迹状态来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液态逐渐风干、凝固的过程,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室内外的不同客体上,血液风干、凝固的时间也不同;血迹的颜色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变化为暗红色、红褐色、绿褐色以致灰褐色。因此,办案人员可以通过血迹的凝固程度及血迹的颜色,可以对血迹的遗留时间从整体上有个大致的判断。

对于同一区域内不同形态的血迹的遗留时间上,我们可以通过血迹形成的次序和血迹的改变(如接触状血迹、擦拭状血迹、稀释状血迹等,都是先有血源,后形成相应的血迹)来判断不同血迹形成的先后顺序。

2.确定流血位置

宏观上确定流血的位置,主要是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分布,分析判断出血的位置。这里的宏观分析,主要遵从血迹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其中血迹分布情况,主要是看被动血迹及溅落血迹的分布。

局部区域内的一组血迹,特别是溅洒血迹的血源位置分析,常常是通过该组血迹的纵轴连线交点,先确定血迹集中区,然后通过血迹的具体形态,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法则,算出血迹的撞击角度,进而确定血迹的原始区域。判断血迹的原始区域的具体方法有绳线测量法、三角函数计算法、绘图法和电脑处理法。

3.确定何人流血

对于尸体在现场的,尸体周边与尸表损伤强烈关联的血迹,可以基本判断血源来自何人。对于远离中心血迹区域的改变血迹,不排除其他人遗留的可能;外围现场及来去路线上遇有滴落血,案犯遗留具有一定可能性。若是远离现场,发现成趟的滴落状血迹,则强烈指示案犯受伤出血。当然这是从血迹遗留的形态、部位及形成机制上宏观分析得出的倾向性意见,从而指导办案技术人员现场取证以及对案发现场的整体认识。用作法庭证据证明现场血迹究竟来自何人,仍需进一步做DNA个体同一认定。

4.确定如何流血

确定如何流血,就是分析血迹形成机制及形成过程,分析确定如何流血不是简单地由因到果、由表象到实质的演绎,而是要综合宏观、微观分析情况及血迹的来源,充分考虑每一处血迹的形成原因,形成的先后次序,进而总结得出“何时”“何地”“是谁”“怎样”等要素,还原流血的整个过程。

二、血迹分析与重建现场的注意事项

如前所述,现场血迹分析对还原作案过程、判断作案动机及准确刻画案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时要本着全面、客观、科学的原则,还原流血事件的实际过程。否则,便误导侦查方向,扰乱侦查范围,正所谓“发端之差,定验之误”。如何能得出准确的分析意见,在现场分析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全面记录现场血迹

全面记录现场血迹,是血迹分析的前提和保证。现场的血迹分布情况可以直观地反映流血事件大致情况,如在命案现场中,血迹量大、分布集中的区域基本就是案犯加害区域,而该区域外散在的一些血迹,则多反映案犯作案后行为,如洗手、翻找财物、逃离现场等;特别要留心顺序状血迹、潜血、血迹空白区的发现。所以现场血迹分析,就是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全了分析和重建现场才能更加准确。同时要把血迹同现场其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切忌简单、孤立地分析某一处血迹。

(二)点状血迹形成机制分析

命案现场中经常会出现大量的点状血迹。这些点状血迹往往是暴力加害时形成,一定程度上证实和揭露犯罪过程,若对该类血迹的形成机制分析时出现偏差,则会带偏现场重建。现场血迹的分类在点状血迹方面主要分为喷溅状、溅落状、抛甩状和滴落状四类,而这四类血迹不能完全涵盖现场存在的点状血迹。如滴落血迹二次作用机理产生的溅洒血迹、口鼻腔呼出性喷溅血迹、枪击案中前溅血迹与回溅血迹、爆炸产生的溅洒血迹及昆虫改变的血迹等。当然,具体的血迹形成机制分析,还要结合流血者受伤情况,不可单单依据形态草率地下定性结论。

(三)分析血迹遗留时间的干扰因素

前已述及,分析血迹遗留时间,多从血迹的颜色、风干和凝固程度着手。在现场勘验时,要特别注意血迹遗留客体的颜色对视觉的影响,这个影响存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阻碍技术人员正常判断血迹颜色,另一方面是客体底纹对血迹凝固程度判断的影响。如一起命案现场的地面是水磨石地面,现场水磨石上滴落状血迹,存在向内收缩,呈“外圈凝固,中心湿润”的状态,然而事实上表面这种状态仅仅是地面底纹造成的视觉差,地面上的滴落血迹外圈为浅色,中心为深色,血迹早已完全凝固。在分析时,不可过分依赖血迹颜色或现场照片情景来作判断、下结论。血液凝固的时间,是受环境、温湿度、客体性状、血液量等众多因素影响,切不可简单粗暴地查询表格、套入公式得出结论,而要综合多方面要素,必要时可做侦查实验。

(四)重建现场需重视鉴定意见与侦查实验

血迹分析,究其目的还是为了现场重建,而现场重建就是要厘清犯罪过程,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造成什么结果。因此,“出血者是何人”是重中之重。分析时切不可想当然地认为尸体周边、中心现场内的血迹就是被害人所遗留,而要重视鉴定意见。对于血迹的遗留时间、血迹空白区出现原因、分析击打工具种类等可以做侦查实验,侦查实验应选择与现场类似的环境,不可直接在现场进行。

三、案例

某年3月6早晨,某地公安局接报某住宅内有两人死亡,死者为一对新婚夫妇,且两死者体表皆有多处锐器创,现场有大面积血迹。接警后,技术人员迅速前往现场勘查。

(一)现场情况

现场为一座单层砖瓦结构乡村居民住宅,坐北朝南,分设三间,中间为厅,东、西两侧为卧室,两死者死于西卧室。男尸颈部见有两创口,一处表浅且未达肌层,另一处较深,割破气管,且两创口皆左深右浅,颈部及前胸处见流柱状血迹,右胸及肩部见细点状血迹;左胸部见有一刺创,深达胸腔,刺创外见向下及向右侧的流柱状血迹;男尸的左手搭于胸前,右手置于腹部,左手腕见一处创口,该创口处血迹流向左掌心内汇聚,并由指缝流向左手中指背部第二指节,右手握空拳,掌心沾染大量血迹,手背上见有点状血;男尸的腹部见有一尖刀形的转移状血迹;男尸的颈、胸下地面各有一处血泊,臀部周边地面见有多处滴落状血迹。女尸被发现于床北侧地面,呈头西脚东仰卧状,女尸身着睡衣,其颈部见多处开放性创口,颈动脉、气管离断,创口深达颈椎,颈部下方地面见一处60cm×35cm大小的血泊,颈部南侧的床铺侧板上见有大面积喷溅状血迹,女尸双手及前臂见有十余处抵抗伤。女尸双脚东侧地面上见散在的滴落状血迹,部分血迹上方见有玻璃碎片。玻璃碎片上方的窗户玻璃破碎,碎玻璃窗内多于窗外,窗外有攀爬钻窗入室的痕迹,未见由窗口离开现场的痕迹。现场内除血泊外的滴落状血迹、喷溅状血迹等点状血已凝固,部分滴落血上见有灰尘鞋印。

(二)分析与重建

1.女尸的衣着情况提示案发时为睡觉前后,结合报警人陈述,案发时间是在5日晚至6日凌晨期间;女尸的损伤特点及血迹分布情况,致命伤无疑是颈部创,颈动脉离断,并在相应位置出现喷溅状血迹,说明加害位置就在尸体所在处,头下地面血泊,揭示女尸被害后没有发生位移,即在床北侧地面,其颈部遭创直至死亡;双手十余处抵抗伤,说明被害前处于清醒状态,并曾有抵抗搏斗过程。女尸的整体状态符合他杀的一般规律。

2.男尸的衣着情况与女尸相仿,为夜间睡觉前后的状态;男尸的损伤及尸表、尸体周边的血迹有很强的揭示性,首先致命伤应为左胸部的刺创,虽然颈部有切割创,但都不深,未达到致命程度,且该损伤处流柱状血迹方向向下,说明男尸颈部受创是其为站立位或是坐位;左手腕处创口亦较表浅,血迹形态提示手腕受伤时手臂是自然下垂的,两处伤口处的血迹形态(向下流柱),揭示伤口形成时,人是站立位或坐立位,那么彼时此人应为清醒状态,如若是外来人员加害,那么在遇加害时,女死者奋起反抗,而男死者却相对平静,这一现象较为反常;且颈部、左手腕的创口形态符合自杀、自残的一般规律。男尸右胸至右肩上的细点状血迹为喷溅血,该喷溅血其自身的创口难以形成,而现场内形成喷溅血的只有女尸,即女尸生前被害产生喷溅血时男死者就在其身边,而且距离很近;男尸腹部的转移状血迹揭示沾血的刀具与其腹部有接触。

3.现场血迹集中在西卧室,其余部位未发现。血迹的状态、颜色揭示案发时间,玻璃破碎、灰尘鞋印的时间应为案发一定时间之后。

结合上述的分析,技术人员对现场作如下重建:两死者生前于5日晚至6日凌晨睡觉期间产生矛盾,发生肢体冲突,开始在床上扭打,后至床北侧地面。在扭打过程中,丈夫手持尖刀类锐器加害妻子,妻子拼命抵抗,后被丈夫切割颈部致死,妻子的颈动脉破裂离断,大量血液喷溅而出,部分血液喷溅至丈夫前胸及肩部。妻子死亡之后,丈夫产生轻生念头,经过一段思想斗争后,在床尾处先后割腕、切划颈部,进而产生相应的流柱状血迹及滴落状血迹,后刺扎心脏,拔出刀后倒地死亡,刀面上血迹转印至腹部。案发一段时间后,另有他人打破北墙玻璃进入现场。

面对这样的重建,报警人(男死者的亲属)终于交代:当其来到死者家时,发现门窗紧锁,叫门无应答。后其敲碎北窗玻璃,进入现场后发现两人已经死亡,其中男死者手握带血尖刀,考虑到夫妻双方近期矛盾不断,便知是男子杀害妻子后自杀,因害怕女方家属前来讨要说法,便将凶器拿走藏匿起来,报警称夫妻双双为他人所杀。后在其指认下,找到本案作案凶器尖刀。

四、结语

如果说现场每处血迹就是一个单词,那么这些血迹拼凑起来将会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对犯罪现场血迹形态的分析,确定受害人遭受袭击时的位置、确定事件发生的顺序,准确地对犯罪现场进行重建,从而核实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受害人的陈述是否正确。

猜你喜欢

血迹创口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袖底边的血迹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心灵创口贴
密林深处的血迹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造出一个天鹅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