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2020-11-30杨丽莎范茏广东理工学院
杨丽莎 范茏(广东理工学院)
19世纪出现了华人移居东南亚的高潮,同期,大量欧洲人也涌入美国,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移民高潮。比较两者,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比如时代背景造成的人地关系紧张,战争导致的负担加重等。但深入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的很多不同,因此,本文从移民时代背景、移民动机、移民方式几方面比较这两次不同的移民潮,重点阐述它们的不同点。
一、移民时代背景比较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船坚炮利,大肆向外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为加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积极开发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东南亚等地锡矿的开采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庄园经济日益扩大,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愈发迫切。因此,不少东南亚殖民地直接从中国东南沿海吸收新的劳动力。而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腐朽没落,民生凋敝。
19世纪欧洲人口迁徙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逐渐由发达地区波及到落后地区从而引起传统社会结构剧烈变革的结果。而此时的美国工业蓬勃发展,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和政治条件。
从中也可以找到它们的一些相同之处:19世纪的欧洲和19世纪的闽粤等沿海省份都存在移民压力,其根源主要是开展工业革命,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暴露出一系列矛盾,中国在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落后的状况下被打开国门),两者都是直接和间接地受到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从移居目的地来看,北美和东南亚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了大量劳动力需求(北美直接发展工业,东南亚被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二、移民动机比较
无论是华人移居东南亚,还是欧洲人移居北美,都是由移民地“推力”和移民接收地的“拉力”互动的结果,移民动机一般来说都是复杂多样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海外移民主要是华商与移民互动的结果,而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大规模移居海外则是因为人口激增、农村破产、东南亚殖民地开发的劳动需求和清政府改变移民政策的结果。首先是经济动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致使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许多贫苦百姓只能出洋谋生。其次是政治动机,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署的《北京条约》为殖民主义者的“猪仔”贸易披上了合法外衣。从东南亚看,一是英国等殖民地国家加强对东南亚的资本输出,急需大量劳动力,二是东南亚与中国地缘相近,三是殖民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吸收华人劳工。
19世纪欧洲处于资本主义深入发展时期,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传统农业生产结构被破坏,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多个国家政府对移民政策的松动,也促使大批移民外流。从北美看,美国移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通过了《鼓励移民法》,采用高工资吸引移民等积极的移民政策;美国的急剧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需求,还有之后的淘金热,都让欧洲人对美国产生向往。
其实,华人移居东南亚和欧洲人移居北美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原因或动机。比如传统经济被破坏造成人口激增,土地压力增大;频发的自然灾害(中国水灾旱灾、欧洲粮食欠收);还有连绵不断的战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欧洲各国争抢殖民地的战争)加重了人民捐税负担;再加上使迁徙得以实现的条件,如海外移民所需的运输手段(海运、造船业、运输业),对新的生存空间的认识(闽粤海商对南洋地区的认识,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等,都为移民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移民方式比较
19世纪下半叶,绝大多数华人被人贩子强行贩运到东南亚,或为生活所迫而出国。无疑,这次移民潮,绝大多数华工是违背自己意志的。鸦片战争以后绝大部分华工以契约制出国。这一时期,东南亚殖民主用巨大的利益诱惑拉拢了一批中国国内的“中介”,这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欺骗贫苦百姓成为“契约华工”。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移民很少出于自愿和亲友连带,多数是在政府组织、“中介”欺骗、殖民地“绑架”等情况下前往的东南亚。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美国进入到“铁路时代”和“蒸汽时代”,由于航运便利,在欧、美之间出现了季节性的人员流动。此外,欧洲各大轮船公司还在美国和欧洲建立了庞大的经纪人网络。总的来说,欧洲人前往北美最主要的方式是自由通过海运前往,一是部分国家政策鼓励移民,二是欧洲北美两边的运输业务发展迅速。
比较来看,两者移民都是通过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得以实现(洋务运动对轮船的投资,工业革命促成美国蒸汽时代的到来),其次,两场移民中,“中介”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国政府也推动了移民潮蓬勃发展。
综上来看,19世纪确实是一个大革新的时代。比较两场移民现象,不难看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虽然两场移民各有特点,但从结果看,无论是华人移民还是欧洲人移民,都给接收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东南亚和北美早已烙上了中国和欧洲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