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2020-11-30

现代交际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产力马克思政治

刘 影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立足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人的品质,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要的满足,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前提条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观点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的,在一系列著作中也有阐释。马克思强调,在生产过程中,社会全体成员的智力、体力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自由、协调的发展,从而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另外,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扩充的学说,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的发展要求也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了系列科学论述,是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社会关系、个人能力、个人需要等方面的发展,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关系到个人能否实现全面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关系对一个人可以发展多远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基于人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人的依赖性”为第一阶段。指出这种依赖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发生的社会形式,人们的生产能力只在狭窄的范围发展。在这一阶段,个人只能依赖血缘或地域的关系获得生存,没有独立性可言。第二阶段是“基于物质依赖的个人独立性”。在这一阶段,整个社会建立起全面的关系,呈现出多方面的需求。而人通过打破依附关系,使个人获得了更多的独立性,其他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第三阶段是“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关系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使人也实现了更全面的发展。通俗来讲,人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就是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广泛性及人对社会关系的支配程度。

2.人的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个人全面地发展自己所有的能力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义务和使命。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个人能力的发展。如果将劳动能力理解为个人的体力能力与智力能力的相加,并使其产生一定的使用价值,这里强调的就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作用,也就是个人能力的发展。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体力和实践是人们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智力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换一个方式来理解,如若把人的能力大致分为体能与智能,那么体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智能则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保障。也就是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其主观世界;因此,人们的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是同时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对人的智力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由此,人的个人能力的发展愈发突显其重要性。

3.人的个人需要

马克思提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1]514,也就是说,人对客观世界的需求反映其内在本质,而人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满足需求的活动又会使人产生新的、更丰富的需求。也就是说,个人为满足自身需求,会开展一系列生产活动;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个人需要会驱动人去开拓更广阔的实践与生活领域,使人在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需求是多方面的,就内容而言,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生存需要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社会形态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所以人的发展程度普遍较低。物质需要虽然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较大的满足,但精神需要容易被忽视,由此突显了人的发展的局限性。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需要都达到高度且全面的满足,那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体现。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其实现是需要一定条件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即经济前提,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以及在现有生产力基础上的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1]516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经济前提。首先,人们的生存需要、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都得益于生产力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料。“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其次,要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旧的分工必须消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旧的分工限制了人的发展,具有局限性。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活动范围内,劳动者从事某项固定的活动,会导致他们只熟悉生产活动的某个环节,只发展某一方面的能力,使其他方面能力发展受限。最后,人的自由时间因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满足,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提到,时间是人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因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将大大提高,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自由时间也因此增加,使劳动者可以自由地从事其他活动,满足其他发展需要。

2.一切人自由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条件

一切人的发展是以个人发展为基础而进行的,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一切人与个人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决定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更广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人的发展形式是:一部分人满足自己的需求是依赖于另一部分人实现的,由人与物的对立发展成人与人的对立,基于此,少部分的人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此时人与人之间是对立的,这就不能满足一切自由人的发展,因此,个人发展也会受阻。只有个人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进行生产活动或者斗争,才会凝聚一切人发展的可能性。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会组成自由人的联盟,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也将会随之消除。在集体生产活动中,个人通过他人或集体获得了发展的途径,以此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3.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活动方式

个人的活动方式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当私有制被消除,人拥有生产力的总和时,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活动方式就会自主发生。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更不用说发展到未来的共产主义革命了,因为它本身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条件。恩格斯强调,人们可以合理、系统地利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前提,就是将生产力发展到可以满足所有人需求的状态,也就是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在特殊情况下,消除不合理的分工,适当地牺牲个人的利益来满足集体的需要,使社会全体成员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育人优势。首先,必须将人的发展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过程,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追求的最终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充分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目标的理解程度与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相关。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各级具体目标的设计,不仅要涵盖人的需要、社会关系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要包括合理调整和安排可以促进人发展的实践活动。

1.以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曾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3]这说明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思政工作的保障与服务。第一,必须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按劳分配,保障经济建设的成果被大多数人民共享。第二,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思想的解放,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经济建设总是受到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要求思政教育必须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坚持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经济思想、经济道德观念,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与良好的氛围。

2.以坚持与实践相结合为根本

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理论认识能力,可以调节和丰富人们的社会关系。可以说,实践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中,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将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行统一。其次,将个人需求与教育实践结合。需求与利益密切相关,有需求就会产生利益,利益有助于满足和发展主体的需求。不同主体的需求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相互影响,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转变,也可能引起社会矛盾。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及教育对象不断增长的要求,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需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己,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需要,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进步。

3.以重视满足人的需要为导向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必须理解、尊重和满足人合法、合理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身体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随之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人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等差异,导致人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即不同的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都有所不同,竞争意识与参与感也有差别。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各种需求的合法合理性,从而进行合理的引导。面对人的由于条件限制而暂时难以满足的某些需求,应说明原因,并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需求;对于有不合理甚至是错误需求的人,不能视而不见或简单拒绝,要帮助其提高思想认知。需求的满足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热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满足个人合理、正当的需求,以此发挥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提高人的能力为目标

人的历史,也就是生产活动的发展史。生产活动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的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力与创造能力随社会的发展会逐渐全面社会化。社会发展从“以物质为导向”转变为强调“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导向”,这意味着社会对个人能力,特别是创新、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人的智力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发展,在人的发展中就突显得更加重要。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注重发展个人的智力,及社会能力(包括个人发展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管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个人现实能力的开发是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发掘个人的各类潜能更为重要。既要提高人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又必须加深其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前者的目标,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与实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内容的具体体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结合,充分尊重人的自由发展,提升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生产力马克思政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马克思像
马克思生产力系统理论探析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