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百姓生活更幸福
—— 邹城市实施城市“五彩党建”创新工程
2020-11-30
“社区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要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感受到党的好政策,过上幸福好生活。”这是邹城市凫山街道凫山路社区党委书记王玉平的奋斗目标和永恒追求。多年来,他视群众为亲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
凫山路社区是兖矿集团机关总部驻地,居民1.2万余户近4万人,90%以上为兖矿驻地单位居民,辖区内约三分之一为60岁以上的离退休老人,管理服务难度较大。在这样一个新成立的人口众多、情况特殊的城市社区,如何打开工作局面?王玉平当选社区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带着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走访。1.2万多户居民、近4万人口,他们带着“明白纸”挨家挨户跑到。“您家里有啥困难没解决?您对社区工作有啥不满意,给多提点建议……”几个月的时间下来,王玉平的腿跑肿了、嗓子哑了、嘴皮子磨破了,但群众对社区的满意度却持续提升了。
社区的有效治理和长远发展离不开驻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他多次对接兖矿集团,联合辖区单位组建社区“大党委”,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每月定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整合辖区内103家大小单位党组织成立了社区党建联盟,构建起多方参与的治理机制。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他还积极动员社区党员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设了360余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和党群服务中心。他根据社区所辖范围、人口密度、分布特点等情况,以500户左右为标准,将辖区划分为22个网格,并将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中,形成“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建立“五分钟服务圈”,社区事务已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与凫山路社区类似,地处邹城东城区的泉兴社区探索实施联谊共建、“E”网格化、协商议事、医养结合、青春驿站和公益课堂为主要内容的六“yi”工作法,构建全方位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通过健全组织网络、细分管理网格,延伸社区服务触角,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有效解决了日常所需,实现了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与驻地单位联“谊”,在服务居民上资源共享;设立“议事厅”,完善协商议事机制,群策群力解居民难题;投资300多万元兴办的集休闲娱乐、疾病治疗、康复训练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就医需求;面向青少年,设立青春“驿”站和四点半公益课堂,借助于心理辅导、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形式,探索青少年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新模式,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烦心事。社区书记黄志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做城市社区工作,关键是服务好两头,一头是老年人,一头是孩子,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一个个社区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逐步得到提升,这些得益于该市“五彩党建”创新工程的实施。近年来,邹城围绕解决城市进程中社会治理跨度和难度骤增的问题,强化党建引领,以城市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突破、以资源聚合为关键、以优化服务为目标,强化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整体建设,促进社会治理“出彩”。着力优化组织设置,打造“红色堡垒”,组建街道“大工委”3个、社区“大党委”37个、网格党支部121个。推进多元共治,凝聚“橙色活力”,大力推进红色物业、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老干部(老年)组织进社区,深入开展“双报到”工作,确定共驻共建项目178个。提升服务水平,遍洒“金色阳光”,大力推进党群服务标准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生活服务精准化,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强化工作保障,厚植“绿色希望”,通过选址新建、改建扩建、整合租赁、腾退办公用房等方式,建设党群服务中心37个,建成小区红帆驿站104个,并足额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完善制度机制,健全“蓝色规范”,积极整合党建、综治、信访等各类网格,“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格局基本形成。
基层城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建引领是关键。邹城市实施“五彩党建”创新工程以来,通过党组织的纽带连接作用,吸引辖区内各种级别、各种属性的单位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壮大了基层党组织力量,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