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白影像在彩色电影中的色彩应用
2020-11-30李佳翼
李佳翼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电影发展至今,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通过视觉给观众带来多维度观影体验的方式从未改变。视觉元素主导着观众对于电影的主观认识,彩色影像更加接近观众所处的现实世界,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在黑白电影时期,除了黑白两种颜色,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灰阶来表示不同的颜色,其突出的缺点就是无法真实再现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缺点”,黑白影像剥离了色彩元素让受众更加真实、直接的面对电影所创造出的世界。
一、黑白影像在彩色电影中的运用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活动电影机并且拍摄了一系列短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些短片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电影。影片仅有黑白灰三色,被称为“黑白电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电影仅能达到记录影像的作用,无法在艺术创作中展现更高的水平。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1897年,人们发明试制了第一部彩色电影,彩色电影在其原始阶段是人工操作的,局部着色,这个时期,人们对电影色彩的运用和控制技术还不成熟,直到1935年,具有特殊感光性能的彩色胶片的问世,才拍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当1935年,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进入人们的视线中,电影才真正从黑白时代进入彩色时代。随着电影制作技术日益成熟和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当代导演来说色彩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种表现技巧。彩色电影虽然是主流趋势,但黑白影像却凭借其独特的色彩优势,依然占有一席之地。色彩的选取直接决定影片的风格,以中国第五代导演为例,他们往往强调色彩的大开大合,所以影片一般色彩明亮鲜艳,现代电影通过科技的运用,让颜色更富有张力,把观者带入精心设计的情节。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影片中运用部分黑白元素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1]。
二、黑白影像在彩色电影中作用
1.烘托故事背景
2018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影》是一部讲述权谋之争的东方艺术电影,这部影片虽在观感上呈现黑白色彩,但张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说:“《影》这部影片是彩色的,为了偏向于水墨画的元素而控制了色彩。”影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白灰三原色,因为运用了特殊拍摄手法,所以并不缺少彩色电影带给我们的视觉效果。《影》呈现的是一个富有中国气韵的水墨世界,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让观者看到黑白影像的元素就会被带入到历史场景中。这一场在水墨江山中,权谋相争让人的本质悄然浮现在观者的眼前,黑白元素的融入让整部影片的氛围变得压抑,比起战火纷飞烈火燃烧的画面,寓动于静暗流汹涌的水墨画风格更让人陷入惶恐和沉思,权谋之下的人心与人性在黑白元素的映照下吞噬着善良。影片中灰色的运用是对于时代压抑、阴暗的最好隐喻,完美的适配了电影故事背景——残酷的战争。不同于经典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的色彩运用旨在讨论人性,《影》这部影片是让观众在彩色电影衍生的年代再次体验黑白灰的原始电影时代,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文化进行气氛的渲染。黑白的特性带来独一无二中国风水墨式的同时,影片中的其他色彩也明显做过处理,不论是光线还是饱和度,都将包括鲜血、皮肤、布衣等在内的其他颜色,与黑白形成了异样的对比,显得更加混黑与苍白[2]。
2.展现人物内心
托拉罗说:“色彩是电影需要的一部分。”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仅利用黑白影像将时代背景栩栩如生的展示在观众眼前,并加以深化用来勾勒主人公的内心世界。1994年中国导演姜文带来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之所以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自身出色的色彩运用,尤其是影片结尾黑白元素的搭配,更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整部影片的主色调呈红色,红色是青春的颜色,红色是中国的颜色。影片刚开始使用仰角拍摄毛主席雕像,用镜头语言奠定了革命的主题,让大家感受到那个时代军人的崇高地位和人们对其的拥戴。但在片尾却出现了黑白画面,把现实世界的冰冷直观地呈现给观者从整部影片来看,黑白元素是马小军与他的伙伴们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这样鲜明的颜色对比把姜文导演对少年孩童时期的无奈与苦涩刻画在屏幕上,同时也反映了导演对逝去日子的怀念与感激。黑白两种颜色并非是现实世界的真实颜色,却体现出主人公最美好鲜活的一段时光消逝了。色彩的运用提升了影片的审美价值和思考深度,多元化的色彩有助于主人公情绪的表达,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3]。
3.强烈的视觉冲击
费里尼说:“观众在看一部黑白电影时,并没有感觉到画面是黑白的,影片让观众体验到画面里事物各有适合其自身的色彩,观众用自己的感情为影片着色。”简而言之,我们所接触到的现代电影中的黑白影像,从某方面被我们过滤了,潜意识中认为它们还是有颜色的,只是用来渲染气氛而已。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就是一部娴熟地运用黑白影像技术所拍摄的彩色影片。影片开头一些犹太人在举行安息日的活动时出现了明亮的蜡烛,当蜡烛慢慢熄灭,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电影就进入了黑白的世界。电影通过黑白影像的运用,奠定了全篇压抑而又沉闷的基调,但是当辛德勒在小山上看到了那个红衣女孩的时候,导演利用技术给小女孩着色,红衣女孩与黑白影像产生强烈的对比,刺激观者的视觉神经。观者被恐怖的黑白配色笼罩着,内心被恐惧包围,直到最后众人齐唱,黑白变成了彩色时才松了口气。斯皮尔伯格在之后的访谈中谈到,之所以拍摄黑白影像是受到了黑白照片的启发,他看到那些黑白色的照片给他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他的灵感迸发,他认为可以跟黑白照片一样带有黑白影像的彩色影片也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4]。
结语
色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活力,也赋予了电影鲜活的生命力。在黑白单色和彩色产生对比时,无论是《辛德勒的名单》给我们带来的人性思考还是《影》呈现给我们的视觉享受,都是色彩对比魅力的体现。彩色影像在当代影视中的地位固然不可撼动,但是笔者认为受众不能忽略黑白影像所带来的强烈对比。在如今的彩色电影世界中,黑白影像逐渐被人们遗忘,一般的电影制作人和观众甚至认为,黑白影像可能会从电影荧幕上消失。但是事实证明,无论是从艺术价值还是视觉享受的角度上来说,黑白影像仍有其独到之处。事实上,诸如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姜文等导演在运用黑白影像的时候也都非常谨慎,因为这项技术其实并不简单,对于影片的艺术性也有很大的考验。所以,退出历史舞台的只可能是黑白影像时期的制作技术,而不是它本身。可以预见的是,黑白影像在影视作品中的地位必然会愈发重要,因为它带给我们的除了视觉的冲击外,更多的是内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