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工作研究
——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依托科研的自然教育为例

2020-11-29彭阿柳冯水园董乐乐

绿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秦岭分局

李 杰,李 涛,彭阿柳,冯水园,董乐乐

(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陕西 佛坪 723400)

1 引言

大熊猫佛坪分局的前身佛坪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9240 km2,辖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腹地,处在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效积温大于3000 h,年降雨量约900~1200 mm,多集中在6~9月份。因独特的地理区位,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种子植物132科560属127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Ⅱ级8种(未计兰科);有脊椎动物共29目82科227属338种(亚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种7种,Ⅱ级保护种39种;已鉴定的昆虫24目165科1353种,Ⅱ级保护种2种[1]。佛坪分局是大熊猫秦岭亚种的中心分布区,也是全球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密度最大、野外偶见率最高、大熊猫生境最优良的区域,是野生大熊猫种群繁衍扩大的希望所在。佛坪分局的大熊猫种群是被学术界认为最具保护价值、最有保护希望、最可能保护成功的大熊猫种群。更为神奇的是,自1985年抢救棕白色大熊猫“丹丹”以来,多次观察并拍摄到棕白色个体,极具科研价值。长久以来,大熊猫佛坪分局围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是大熊猫佛坪分局开展自然教育的有力保障。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自然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盛行多年,近年来,自然教育传入我国,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一方面,自然教育是向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学生)科普自然保护、生态学、动植物学、昆虫学、地质学等科普知识,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种子,是传播自然保护理念的有效途径,和自然保护工作高度契合[2];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普遍与自然接触较少,而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长久地脱离自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如烦躁、抑郁、焦虑、肥胖等,患上所谓的“自然缺失症”[3]。通过开展自然教育可以给这些孩子一个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享受和感悟自然的机会,建立起他们与自然的联结。

2.2 大熊猫佛坪分局开展自然教育的背景

开展自然教育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重要的工作职能。大熊猫佛坪分局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物种多样性异常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度高、原真性好,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绝佳之地。长久以来,围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做过许多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此外,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长期在我局从事科研工作,设立了工作站,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将自然教育和科研结合起来,能极大地丰富自然教育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自然教育内涵。

另一方面,大熊猫佛坪分局社区处在一般控制区内,因地处深山,经济发展落后,开展自然教育能提高居民收入,减少其对自然资源的直接依赖,有助于改变其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方式,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背景和原因,形成了依托科研的自然教育模式,以科研成果助力自然教育发展,以自然教育发展带动社区经济发展,达成了传播自然保护理念、提供生态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的多重目标。

2.3 自然教育开展情况

分局各类自然教育活动主要依托“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和“凉风垭森林生态探秘线路”。“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是一座科普宣传教育类型博物馆,模拟了秦岭“四宝”等珍稀动植物自然界的生境,布置有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和图文资料,年接待访客3000余人次;“凉风垭森林生态探秘线路”是经省林业局批准的能较好反应森林生态系统特征的自然教育线路,沿线生物多样性丰富,年接待访客1000余人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科研底蕴为来自各地的大批中小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自然教育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 主要做法

3.1 引进、筛选优秀的自然教育机构

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以来,通过综合审查评估,筛选出了陕西骏途旅行社有限公司、科普游子、北京益客研学、化盖木等优秀的自然教育机构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力求通过将自然教育机构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我局的资源平台优势的有机结合,形成大熊猫佛坪分局+自然教育机构+学校的合作模式,通力合作、挖掘,不断提升我局自然教育工作成效。

3.2 和名校建立长久合作机制,巩固自然教育成效

西安高新一中是国内知名中学,多年来共同开展了包括秦岭的形成与地理区位 、以“秦岭四宝”为例探究秦岭珍稀动物 、探究大熊猫栖息地生境状况及珍稀植物 、秦岭昆虫世界 、保护区功能与科研 、管理局与原住居民社区经济和谐发展等自然教育和研学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深入原生态的自然界,激发了教师与学生对自然的敬畏、热爱和关注,提升了学生素养,巩固了自然教育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9年,西安高新一中秦岭研学基地在分局正式挂牌成立。

3.3 以科研成果为依据,规划自然教育

大熊猫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旗舰物种,保护工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自然教育的开展都要以不干扰大熊猫为前提。依据历年来巡护监测结果、本局高级工程师马亦生和雍严格的科研成果《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季节性空间分布与活动模式的研究》和《佛坪的大熊猫的移动习性》:“大熊猫在5~10月份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秦岭箭竹分布区,11月至次年4月在低海拔巴山木竹林活动”将自然教育路线规划在低海拔巴山木竹分布区,每年开展自然教育的时间设定在5~10月份,严格限制接待人数,有效避免了外来人员与野生大熊猫的接触,确保活动不会对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产生干扰。

3.4 将科研成果融入自然教育课程

传统的自然教育主要是以自然游戏、自然观察、自然笔记、自然手工创作等内容为主,我局在此基础上,依托自身科研优势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设计自然教育课程。结合我局大量的大熊猫相关科研成果《秦岭大熊猫:中国中央山脉的遗存》《四川与秦岭野生大熊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的差异》《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季节性空间分布与活动模式的研究》《气象因子对秦岭大熊猫季节性垂直迁徙等活动的影响》《佛坪大熊猫主食竹巴山木竹单宁酸含量的时空变化》《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害虫种类及现状调查》《佛坪自然保护区巴山木竹种群地上生物量及其回归模型》《繁殖期野生大熊猫救护——外伤处理》《佛坪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监测结果的初步探讨》《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等[5],设计了大熊猫探秘相关课程内容,主要有大熊猫的进化史、大熊猫秦岭亚种和大熊猫指名亚种的区别、大熊猫的食性选择、大熊猫的取食策略、大熊猫的行为生态学、大熊猫主食竹种类和分布、大熊猫容纳量、大熊猫伤病救助、大熊猫保护等讲解内容,涵盖了大熊猫相关的许多方面。

同时,以科研成果《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研究》《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季节变化的调查》《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研究》《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虻类及其分布》《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研究》《佛坪自然保护区的蝗虫种类分布与危害》《佛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佛坪观鸟》等为依据,设计了植物讲解、昆虫识别、观鸟等科普活动,既有趣又有深度,内涵丰富。

3.5 将自然教育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自然保护地周边社区本身就是自然体系的一环,入社区参观、体验、访查也是自然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社区经济发展调查与分析,寻找社区发展新思路,让访客关注社区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自然教育这一载体,让周边群众积极参与,从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方面为社区居民创收,同时雇佣社区人员为自然教育安全员、引导员,增加他们的生活收入,寻找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产生活之路。

4 取得的成效

(1)充分将自然资源优势和我局科深厚的研优势有机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大熊猫保护地特色、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的科普课程,深化了自然教育内容,深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

(2)通过将自然科研成果转化到自然教育活动上,让自然教育受众得以在轻松、愉悦的自然之旅中除了收获快乐、体验,还能学习课堂之外知识,让自然教育的内涵得到升华,本质上区别于一般的生态旅游。

(3)融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宝及其伴生动物相关研究成果的自然教育课程高度契合我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特色及自然教育受众的兴趣点,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们和大自然的亲近感,加深了他们对大熊猫等国宝及我局自然保护科研工作的了解和认知,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效益,有效地传播了自然保护理念。

(4)通过将自然教育引入周边社区,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提供服务,为居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和谐统一。

5 获得的经验与教训

(1)依托分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自然保护科研等成果,有利于开发出趣味性和专业性兼顾的特色精品课程,从而将自然教育做精做强,促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

(2)现在我国自然教育事业方兴未艾,自然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筛选出具备资质、组织管理架构完善、致力于宣传自然保护理念的自然教育机构与其合作,是自然教育开展过程规范、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自然教育健康发展,实现生态服务和自然保护双赢的有力保障,避免过度商业化。

(3)充分发挥社区优势,一方面,利用餐饮住宿条件能提高自然教育的接待能力,有助于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周边社区也能从中受益,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社区建设。

6 未来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1)继续将保护、科研成果融入自然教育,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开发更多特色性强、知识性佳的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感兴趣、让家长和学校满意。

(2)加强和周边社区合作,既利用社区现有餐饮住宿条件为自然教育活动服务,又实现社区增收的目的。

(3)大熊猫国家公园各分局既有共通之处,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应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学习,把自然教育常规内容做精,同时各自发扬自己的长处,把特色和工作亮点融入进去,从而将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工作整体上做大做精做强,发挥好大熊猫国家公园特殊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为大熊猫保护发声[7]。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秦岭分局
2022.5上榜派出所名录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广州市园科院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上榜派出所
2019.10上榜派出所名录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在秦岭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