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0-11-29
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一步,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第八届高校辅导员创新论坛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关键就在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时依靠着辅导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习近平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辅导员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直接密切,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领头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培育时代新人的宏伟叙事。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而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凸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与时俱进,将互联网作为重要抓手,将新媒体作为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内容与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大学生的实际诉求,不断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巩固大学生的思想堡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与时代相脱节
新时代,新形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高校教育环境和教育因素发生重大转变,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节奏加快,新兴问题频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高校辅导员的育人模式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内容与方式上,并不自觉的将其移植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从而在教育思路和方法上沿袭节奏相对滞后的传统教育。当前高校辅导员应对数量日益庞大、受网络影响而导致思想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工作任务繁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严重依赖滞后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而滞后的教育理念若不实现与时俱进,一方面将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缺乏科学性,难以呈现时代发展的客观变化,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少灵活性,一些高校辅导员不能契合当下大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一贯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辅导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育人理念、不断创新育人内容、持续拓宽育人思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权威受到冲击
当前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信息交互更加频繁,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更加便捷,辅导员不再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辅导员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精力投入与所学专业的局限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重管理轻教育的状况,忽视了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深入研究,忽视了自身话语能力的提升,师生之间的沟通缺少共鸣。新时代,作为独立个体的大学生能够利用各种网络媒介抒发个人意识,但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网络动态关注不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缺位现象,弱化了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话语权威性,导致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教育期待值降低,对辅导员的教育产生排斥心理,质疑辅导员权威且反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增强话语说服力[1]。
(三)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较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素养亟待增强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独特、意志力薄弱,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相关学科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研究与创新能力。从“职业地位提升”向“技术专业化”的转变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必然趋势[2]。就当前形势来看,辅导员在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专职但不专业”的特点。当前,高校辅导员来自不同学科,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培训,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单一的学科思维难以契合大学生求新求异的思想特点,部分辅导员政治理论知识匮乏,特别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在理论素养上尤为薄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诸多问题缺乏专业驾驭能力,不能很好的回应大学生面临的诸多疑虑与诉求,难以实现育人目的。绝大部分辅导员的理论学习仍然停留在事务型、经验型、纯理论型层面,缺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层次思考与专业思想的沉淀。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以学生为本,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新时代,“95后”“00后”大学生作为当前的教育对象,他们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呼唤思想政治教育从“刚性”向“柔性”转变[3]。传统的“灌输式”、“上传下达”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难以发挥育人功能。这就要求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征,合理运用好“亲和力”这一蕴藏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要素中的隐性教育利器,增强教育的悦纳感、吸引力,真正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辅导员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状况与价值观念,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人文关怀,进而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辅导员要多挖掘贴近生活实际、与时代接轨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小课堂与生活大课堂无缝衔接,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大学生的实际诉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宿舍、班级等的作用,通过召开特色主题班会、经常性走访学生宿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与学生敞开心扉平等交心,通过亦师亦友的沟通氛围促使双方心灵聚拢。
(二)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互联网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辅导员应充分把握互联网便捷、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方面的育人优势,打造“立体式”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建立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库、先进事迹资料库、大学生原创作品库等立体、动态、多层面的思政教育资源库。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发布大学生身边榜样人物事迹、优秀文化作品展、网络热点热议、时政新闻等,对大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开辟新媒体宣传教育平台,如利用微博、QQ、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知识竞赛、话题辩论等,利用原创与选编结合的形式经常性推送校园新闻、学业、就业、精品美文等大学生关注的热门资讯,也可建立“在线提问”专题栏目,通过“在线解答”的互动渠道,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此外,时处疫情防控期间,辅导员应努力做好“线上思政课”,创新“线上思政课”的育人模式。
(三)积极构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到重远,辅导员必须要明确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责,妥善协调好与教务部门、宣传部门等部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的资源,主动构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注重吸收处级干部、科级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等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通过参与班级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学业规划、学业预警、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等学生工作,助力学生成长,协助发挥好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融会贯通的育人保障机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此外,辅导员可加强与兄弟院校辅导员的交流合作,积极构建数据对话体系、共享共建数据资源库,将各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策略等信息分享给对方数据交流平台,以供互相参考借鉴。
(四)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新时代,辅导员要全面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经常反思不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补齐自身短板,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首先,辅导员要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必修课”,辅导员要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政治职责,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锤炼育人本领。其次,辅导员要全面系统的学习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管理学、教育法律法规、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切实强化自身知识基础建设水平。再次,辅导员要紧跟思想政治教育新实践,结合学生最新思想动态与自身实际工作情况,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学习,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