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0-11-29

法制博览 2020年2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课程思政在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育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于此,上海市近些年所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上海经验”,并逐步在高校中形成全覆盖的模式。

一、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相关性

协同理论的核心是协同效应,认为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够形成新的整体状态,产生协同发展的效应。而课程思政主要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为依托,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本质上来看,课程思政正是根据协同理论,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和改革中,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紧密相连,共同发挥出整体育人的功能。从实际来看,课程思政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学科界限,更加注重学生思想方面的综合素养,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统一,通过构建育人新体系,达到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育人效果。

现阶段,高校内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内容、方式、模式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进步空间。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使得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受到阻碍。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内容可知,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交互性变得很强,形式上也较为多样,为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是高校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途径。

(一)育人观念的协同共识

1.观念转变

协同育人的重点是先要在观念上形成协同育人理念,因此,各个专业的教师应当要破除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狭隘观念,增强课程育人的意识,构建“思政+专业课”的教育观念。从教育育人的本质出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课堂教育的责任,并深入挖掘各个学科现在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在课堂上注重教学与树德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必须转变填鸭式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且在新媒体时代下,从某些方面上来看思政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新思想、新理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转变“高人一等”的观念,进而促使学生更多地表达自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更利于思政教育的展开。

2.新媒体观念的融入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也应当要更多地融入新媒体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融入了新媒体观念后,以网络为载体的计算机软件和平台、智能手机终端软件等都能够为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教育工作不再仅限于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展开“思政+专业”教育,整个教育的过程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此,在展开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利用新媒体观念和手段,更加高效地完成育人工作。如:传统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模式、课后采取远程教育模式、云平台实时分享模式等。

(二)PAK协同育人模式的应用

1.PAK模式

在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下,高校应当要对各个专业课堂的育人功能、教育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实现协同育人模式,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P)、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A)、有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K),建立PAK模式。PAK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夯实学科基础、强化社会责任、提升人文情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等。为此,需要校园内的各学科教师、党支部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随时随地不限时间地点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工作,进而有效实现PAK模式的基本目标。

2.三大课堂协同育人

三大课堂协同育人是PAK模式的主要方式,其主要包括传统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拓展教学+新媒体教学。在高校内部,思政部门与其他教学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形成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们不仅要在传统的课堂上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借助第二课堂、新媒体教学方式等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如:部分高校打造了网络课堂APP,或是利用第三方APP,将传统课堂有限的时间延伸到课外,教师可以随时在平台内分享教学资源、思政热点等,并增设留言功能,方便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教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利用“思政+专业”的课程思政方式来进行正面引导,展开有效教育。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高校教师都采用直播软件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之中或教学之余,教师将疫情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借助“医者仁心”、“医者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光荣的民族壮举,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们博爱之心、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可以说,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是教师、教学平台、社会等不同层面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

(三)多方面参与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1.育人过程中多方协同

在育人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多方协同,共同参与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第一,发挥校领导的核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健全责任制度,统筹安排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人力资源分配、教学资源分配等,构建高校“大思政”的育人体系。第二,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校园宣传部门等需要联合起来,从学生实际成长需求出发,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中。与此同时,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有机结合到一起,将育人过程中的必做内容、可做内容、短板问题逐一明晰,进而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校、社会、家庭联动

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校应当要承担育人的责任,社会和家庭也应当要参与到其中,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形式。在学校承担育人责任的同时,社会以及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途径多元化,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家中、在社会上接收更加全面的教育。但同时也可能接触到更多不良信息,对学生三观的正确建立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基于此,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必须要共同承担教育工作,达到协同育人。如:高校建立思政协同育人平台,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提供足够的教育空间,平台内包含学校课程思政的整体情况、家庭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社会中各种课程思政教育相关的热点新闻等,将所有资源整合到平台中,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要能够促进三方协同育人的实现。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应当要及时转变育人观念、内容与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加快协同育人的进一步实施,同时,与家庭、社会等各方联合起来,共同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为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