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探析民办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县区路径
——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
2020-11-29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视程度。2017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正式启动了103所高校结对帮扶96个县区,实现帮扶全覆盖的“双百工程”,成为脱贫攻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西安思源学院作为一所拥有本科教育层次的民办高校,投身到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与榆林市米脂县结成帮扶对子。学校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握在手中,努力成为脱贫攻坚中积极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
一、民办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地区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战略任务已经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越到关键时刻越需要全社会力量去攻坚克难[1]。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是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锻炼干部队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民办高校参与脱贫攻坚,是落实党中央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更是践行高等教育“四个服务”方针的现实选择。服务社会作为现代大学承担重要使命之一,参与脱贫攻坚是拓展民办高校服务社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二、加强组织保障,健全扶贫工作制度
(一)成立领导小组。学校董事会和校领导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党委书记、校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责任人为成员的结对帮扶领导小组。以校董会、党委、行政领导为核心的结对帮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会议,研究安排扶贫相关工作。
(二)专门成立扶贫办公室。抽调专人从事扶贫工作,划拨扶贫专款,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机构、政策、人员及经费的充分保障。
(三)完善扶贫工作制度。学院将扶贫工作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要点,落实工作责任。扶贫工作办公室根据相关制度、政策和经费,积极组织策划各部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四)确定落实帮扶实施方案。学院先后与榆林米脂县、安康平利县八仙镇仁溪沟村建立帮扶关系,校领导带队赴实地调研,制定结对帮扶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人才、技术、教育、培训等资源支撑,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三、开展“八大帮扶”的精准扶贫实施路径
根据结对帮扶贫困县区实际所需,通过推进结对帮扶所在地的教育帮扶、科技帮扶、人才帮扶、文化帮扶、民生帮扶和志愿帮扶“八大帮扶”等工程,为当地的扶智、扶志与扶技做出了民办高校应有的贡献。
(一)发挥教育优势,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西安思源学院始终将教育帮扶工作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积极对接米脂教育需求,开展教育帮扶。通过开展教师培训、送课下乡、骨干教师交流辅导等形式,构建教育帮扶体系。学校抽调教育学院、思源中学的优秀教师到米脂县开展培训,采取专家讲座、开设示范课、观摩走访等形式,重点在德育法规、教学技能、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目前,组织各类培训10期,培训中小学教师2762人次,幼儿园教师764人次。为了拓宽教师的思路,还邀请陕西省内专家学者前往米脂县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交流,为米脂县提供教育支持。为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对课外知识的渴望,学校为米脂县贫困学校援建了一间爱心书屋,打造一个温馨阅读空间。
(二)发挥专业优势,聚焦扶贫需求,开展产业培训助力脱贫
学校依托科技人才优势,在科学调研米脂县贫困家庭和农民产业技术需求后,开展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以米脂县职教中心为基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和工程师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口举办了农村供配电维修和常用安全用电知识培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培训、网络营销培训、山地苹果种植技术培训、家畜养殖技术培训等技能指导,助力农民产业脱贫。组织种植、养殖培训,深入乡村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由于我校尚未开设农学、兽医相关专业,为了满足米脂县的实际需要,聘请专家上门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共组织了7期培训,培训人数为1114人次。专家学者开展产业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这些实用技能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生产增收能力。
(三)发挥人才优势,校地项目共建,合力推进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工作,与米脂县主动对接,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校与米脂县合作申报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申报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专项获得立项3项,在校级科研项目中设立专项科技扶贫重点课题2项,为米脂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开展技能培训,联合米脂县电商中心面向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创业青年开展抖音短视频制作、剪辑、农特产品文案策划等内容的专题培训。我校文学院广告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参与农产品包装设计,助力产品销售。
(四)发挥思政优势,开展志愿服务常态化活动
充分发挥思政优势,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帮扶。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青春大学习,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实践团队近百人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涵盖了政策宣讲、科技支农、生态环保、教育支援、健康保障等多种团队类型,实践团队围绕农村优势产业开发和扶贫等相关内容展开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40余篇,对当地农村优势产业发展与旅游扶贫提出建议方案,助推当地扶贫工作。
(五)发挥文化优势,集思广益,精心策划实施特色帮扶活动
围绕文化帮扶,开展“智志双扶”活动,增强脱贫信心。加强党建引领,注重文化帮扶,开展“智志双扶”活动。利用暑假期间组织了“传递爱心,点亮希望”米脂贫困生思源夏令营,通过参观游览、学习交流,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邀请党史专家为米脂县教体局扶贫干部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增强扶贫干部的责任勇担意识。面向农村贫困学校开展暖冬行动。深入基层开展校园法治安全教育宣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为米脂县郭庄村学校捐赠价值2万元的学习用品,引导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成才。开展“圆梦微心愿 携手助脱贫”文化教育扶贫活动,帮助孩子实现“六一”愿望。
(六)发挥资源优势,鼓励消费扶贫助力农民增收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双百工程”消费扶贫的工作要求,西安思源学院积极与帮扶县对接,与帮扶地签署了《优质产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采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农产品的模式,利用学生自主创办的“青葱网”进行线上推广,发布销售信息,便于师生采购,为贫困户搭起农产品销售通道。校工会大力支持消费扶贫,在职工福利发放中优先选择帮扶区的农产品,同时,动员校友力量,通过校友会大力宣传推介农产品。开展优质农产品进校园活动,邀请农产品扶贫企业进校进行展销,为师生提供品质上乘、价格合理的优质产品。为了推广农产品,学校专门农特产品直营店,把大学生自主创业与消费扶贫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场所,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七)贫困生帮扶,减免学费,解除贫困家庭学生后顾之忧
西安思源学院坚持把扶贫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开展“一对一”帮困济贫的教育帮扶活动,全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0余人,帮扶资金约1200余万元。教职工向帮扶学生发放爱心款,赠送励志书籍,开展学业答疑、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讲座培训等各类针对性辅导活动达1800多人次,帮扶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落实帮扶资金35.42万元。组织安排召开了“帮困助学,精准扶贫”大学生帮扶工作座谈会,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学会感恩,自强不息、奋发学习、立志成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从学业、生活、就业等全方位帮扶服务,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百分百就业。
四、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中的启示
教育扶贫是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民办高校,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虽然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学费收入运转,自身发展已是困难重重,但做好教育亦是履行学校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一)学校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凝聚共识,与当地政府加强沟通,共谋举措。
(二)因势而行,把扶贫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教育扶贫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对双方都有利,高校在承担服务社会责任的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在提升高校办学实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学校的行动更贴近实际生活,走出高等教育的“象牙塔”,推动高校跨越式发展,从而形成高校与社会的良性发展[2]。
(三)要大胆创新,转变方式。教育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意识是教育扶贫的基础和支柱,因此,扶贫先扶智,把教育扶贫作为基本途径,创新教育扶贫的方法,延伸教育扶贫的产业链,让教育扶贫更加精准有效。
总之,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民办高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形成合力,求真务实,发挥优势,集中力量解决现有帮扶问题,促进学校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助力当地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