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信息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2020-11-29易敏哲
易敏哲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310018)
“数字经济”时代开创了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信息传播模式和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特点,实现了对传统信息传递方法的有益补充和整体提升,致使越来越多民众开始在移动设备上获取知识。国内许多新闻类APP出版方虽然在内容资源方面具备优势,且不乏数字出版方面的经验,但产品细节的设计未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心理与行为方式,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在APP交互界面中的呈现方式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能力,致使产品脱离目标用户需求。
人机交互界面是计算机行业长期关注的重点,相关研究主要是围绕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技术、开发工具和方法等方向展开。然而,人机交互界面作为一门跨学科专业,不应该忽视其中的人文因素,必须对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视觉认知展开研究。目前,已有部分研究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探讨人机界面设计的信息架构、视觉形态与图形符号,并且普遍认为适当地呈现界面信息有利于知识传播。例如BOLLINI(2017年)指出应用视觉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则,如层次结构、空间、对齐、色彩、排版,可以创建一个组织良好、令人心情愉悦的用户界面,这有助于强化使用者的认知结构,并建构一个良好的心智模式[1]。GKATZIDOU等人(2015年)进行了一项关于在线医疗APP界面设计研究,研究者通过访谈得知专业性是此类APP用户最关注的问题,用户界面所呈现出的信息架构应该尽量模仿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模式,提升使用者在心理上的信任感[2]。也有研究[3]对自闭症民众的心理认知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适用此类人群的界面信息呈现原则,例如每个句子不要超过15个单词,图片与文字要紧密相连,页面保持简洁等(KAMARUZAMAN等人,2016年)。
如前所述,已有不少学者从视觉传达的角度论述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但对于用户界面的视觉信息设计仍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视觉信息设计是将数据透过重塑和转译等方法统整为易使用与易理解的信息,以适当的载体传递给使用者。因此,从信息设计的角度进行人机界面设计,可以将有意义的视觉符号以令人感到舒适和易用的方式组织起来,帮助使用者找到感兴趣的资讯。
文献研究法是社会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前人的研究中总结观点,形成新认识和新知识,增强研究的可信度。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国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归纳现有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探究未来研究的方向。总而言之,透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本文试图寻求界面视觉信息呈现方式的最优方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1 基于视觉信息设计的界面图形设计方法
沈愈、蔡杨超(2018年)指出移动客户端界面信息的图像化呈现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应该考虑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优化信息图形的编排方式,从而区分信息的主次关系,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其中可视化图形的设计应在美观性的基础上,考虑界面图形的直观性、引导性、精准性和交互性[4]。图标设计是图形设计的一个重要范畴,有研究者认为[5]图标设计的原则要能直接向使用者传递APP的各项功能,在风格上可分为拟物化设计和扁平化设计,而多数人更青睐简洁的图标设计风格,这是因为简洁的图标能清晰、直观地传递信息,而拟物化图标则主要以传达趣味性为主,长时间观看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董华君,2017年)。张立(2017年)对图标设计作了进一步解释,提出图标设计的质感能够提升使用者的视觉感受,从而加深界面对用户的吸引力,甚至能作为评判界面质量的直接标准,在设计的细节上应基于人们已知的图标风格进行变化,避免创造出脱离使用者认知的全新图标,因为这会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产生冲突[6]。
2 基于视觉信息设计的界面文字设计方法
界面中的文字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变换不同的设计风格,以儿童APP界面为例[7],要避免把文字设计得过小,使用容易被儿童识别的醒目字体;此外,也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采用比较活泼的手写字体,以便儿童在操作APP时能做到易读、易懂,并且在能够以图像传递信息的前提下,尽量以图形符号代替文字(周承君、谢芳芳,2016年)。王晓俊(2019年)则从文字编排的角度对界面设计提出了建议,除了强调文字是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外,他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文字设计要求,核心理念是避免使用大量的文字,这是因为大量文字不仅影响用户获取有效信息,而且降低了网页品位;反之,如果能将文字图形化和艺术化,将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8]。张立(2017年)认为界面文字设计可以分为3个不同层次,首先是功能性,文字应处于辅助地位,减少用户认知负担;其次是形式美,注重段落文字的版式设计,段落划分清晰,给人以秩序感;最后是情感体验,从甲骨文到现代文字,文字伴随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文字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可以透过“定制”的概念为特定使用者量身打造特定字体,加深用户对界面的情感关联[6]。
3 基于视觉信息设计的界面色彩搭配方法
相比于图形和文字,沈愈、蔡杨超(2018年)认为色彩对使用者的视觉冲击感更强,由于色彩能够体现情绪,因此无论是单一色彩在界面中的运用,或是不同色彩之间的组合,均能够影响使用者的心态,尤其是要处理好多种色彩之间的合理搭配问题,恰当地呈现出APP希望传递给使用者的冷暖、前后视觉感受[4]。在色彩的使用细节上,董华君(2017年)指出界面应区分主体颜色和辅助颜色,其中主体颜色多用在界面的抬头部位,其余部分则用辅助颜色填充,在情感表达上,黑色给人以时尚潮流感,灰色给人以典雅感,此两种颜色常作为辅助颜色出现,通常只需要选用一种颜色为主体颜色[5]。王晓俊(2019年)的观点是界面设计的色彩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准确传递界面的主体内涵,他认为色彩搭配应该遵循2个原则:从用户体验需求出发,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不推荐使用过于强烈的色彩,注重整体搭配的和谐统一;从用户体验心理出发,了解色彩的情感属性,明确色彩和用户心理映射之间的对应关系[8]。
4 总结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图形符号、文字和色彩三个方面梳理了人机界面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设计要点,可以为行业内相关从业者提供设计参考。视觉信息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乎用户操作界面时的使用体验,例如在使用购物类APP时,好的视觉信息设计能够快速引导用户找到想要购买的物品页面;反之,则会耗费用户过长时间,甚至找不到所需商品,导致放弃购买。因此,界面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做好前期调研,充分满足用户对界面设计的视觉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