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探究*
2020-11-29姬虹
姬虹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2007—2017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8.4万件增长至135.6万件,居世界第三位[1],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与专利强国还有一段距离,究其原因主要为缺乏高价值专利。《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路径和目标,其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这一战略任务[2]。该项战略的目的是加强实施有效举措,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河南省根据党的十九大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先后出台了《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提升专利质量工程作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核心工作。
中国专利的申请主体主要来自企业、高校以及个人,其中,企业申请的专利占大多数,高价值专利多数来自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普遍专利质量水平较低。然而,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因此,研究中小企业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不仅是提高中国专利质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以河南省中小企业为研究视角,总结中小企业在高价值专利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中小企业在高价值专利方面应采取的培育路径。
2 河南省中小企业在高价值专利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依靠科技创新,借助高价值专利,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然而,河南省中小企业在高价值专利培育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2.1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是河南省中小企业的硬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创新资源,想创新又不知从何入手做起;企业人员结构中缺少科技创新人才,不愿意花重金聘请高精尖人才,出现“聘不来”和“留不住”的尴尬局面;缺乏资金支持,河南省一些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短板,由于缺乏新技术研发资金,从而缺少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导致经济效益差,陷入了在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恶性循环中,使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马力不足。
2.2 缺乏创新管理体系
河南省中小企业大部分是私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基本都是家族世袭制,管理方式经验化,管理理念固执守旧化,管理体系零散残缺化。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高效的管理机制和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要求管理人才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嗅觉的灵敏性。河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这样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先进完善的创新管理机制,导致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薄弱。
2.3 缺乏多元化合作
河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不足,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价值专利产出率低的“双低”现象。河南省中小企业缺乏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企业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以需求为导向,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水土不服”,专利资源与企业、产业的黏合度不高,如果三者能够各取所长进行有效合作,将有利于高价值专利的培育。
2.4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弱
近几年,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大多在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这些经济管理方面很擅长,而在面对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难以直接量化的知识产权这类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则普遍缺乏经验,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知识产权管理在河南省中小企业管理中大部分处于缺失状态,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专业性、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特点,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难度。
3 河南省中小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
3.1 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意识
河南省中小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意识淡薄,应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意识,树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建立研发、专利和品牌一条龙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有效的专利转化,将知识产权转变成了盈利性的专利收益,从而形成高价值专利支撑的科技性商业模式,使高价值专利的作用和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3.2 用政策激励创新,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培育
高水平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支柱,是企业变大变强的法宝。河南省中小企业应鼓励企业的高技术人才和吸引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加入到企业的创新队伍中去。激励创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薪资待遇。调整薪资结构,根据在年度内申请成功的专利数量、专利种类以及专利成果转化率等指标来设立不同金额的奖励金,由点到面,提升企业员工创新积极性。②职位晋升。根据企业科研人员在创新性和企业高价值专利方面的贡献,对其职位进行提升,增强员工价值感。企业科研员工持续创新,职位则不断晋升,如果在创新和专利方面没有贡献或消极怠工,职位将降级,让企业员工具有一定的危机感,这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来进行辅佐。③设立高额度单项奖,促进高价值专利的诞生。如设立创新资源引进奖、重大工艺技术改进奖、新产品开发奖、高价值专利转化奖等。在奖励金额设置方面可根据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小来分配,如重大工艺技术改进奖,奖励额度为2~5万元;新产品开发奖,奖励额度5~10万元。中小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结合自身经济情况来调整奖励额度。
3.3 高价值专利人才培养
培养高价值专利人才是企业专利价值提高的根本,河南省中小企业应加强高价值专利人才培养。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角色着重从专利申请、企业内部专利质量审核和专利管理三方面培养入手,最终达到企业高价值专利人才培养的目的:①专利申请。申请专利可以保护企业的发明成果,通过法律手段防止企业科研成果被抄袭,促进企业科技持续进步。培养的员工主要是企业的研发人员,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可专利性的检索、专利申请书的撰写。技术可专利性检索是从现有技术文献中查找出与发明创造非常相关的对比文献,并按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判断标准对发明创造进行评价,进而得出是否基本可专利性的结论。专利申请书的撰写要求技术理解透彻,发明点把握准确,权利要求层面、保护范围合适,布局合理;说明书层面,描述要清楚、完整、公开适当。②企业内部专利质量审查,即对申请的专利资料进行全面质量审查。培养的主要内容是审查专利的权利要求撰写范围是否适当、确认技术交底书内容、校准专利说明书等,为审查意见答复及授权后期维权作好铺垫。从事企业内部专利质量审查工作的人员要经验丰富、专业性强,一些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可由技术研发人员或者专利管理人员兼职,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与高校相关专业或专利代理公司联合培养。③专利管理。专利管理是企业高价值专利的“保镖”和“管家”,实现对专利的收益进行合理调配,维持专利的法律状态有效,合理掌控高价值专利的经营模式和交易方式等。参与这方面培养的员工应来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领域,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专利相关事务的全流程管理,即专利的日常运作管理、保障机制、运行机制以及专利在授权之后的正常有效。
3.4 建立与高等院校的合作
企业和高校作为专利技术创新的两大主体,在国家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中均扮演着非常主要的角色。高校积累了大量亟待产业化的技术,据报道,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10%,而美国高水平大学专利转化率约为40%,可以看出,中国高校专利转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存在较大差距。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能够帮助河南省中小企业克服独立研发方面的局限性,同时也能帮助高校实现由“知本”向“资本”转变,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企业和高校合作,各取所长,创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温床。
4 结论
高价值专利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大潮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培育高价值专利,为产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推进中国由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的转变。本文充分结合河南省中小企业在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上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出了高价值专利培育方面可实施性路径,帮助河南省中小企业提升专利价值,为中原崛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