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以梅州市丰顺县建桥镇为例*

2020-11-29曹馨蕾

科技与创新 2020年5期
关键词:助学资助贷款

曹馨蕾,杨 展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514021)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国家和政府向社会的庄严承诺,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受教育权益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广东省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让困难学生有更好的入学条件,调查小组于2019-07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建桥镇开展了主题宣传和调研活动。

1 调研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学校和当地镇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定点设摊咨询、村民宣讲会、走访困难家庭、填写调查问卷等交流形式了解助学贷款实施现状,并向受访对象发放了相关宣传资料。

2 问卷调查

在调研活动过程中,共向群众发放170份调查问卷,回收170份,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96.5%,包括受访者独立填写和问答代填;共走访村镇困难家庭15户,以访谈和问答的形式对问卷内容进行深层次调研。

经过统计,以下几个数据值得重点关注:43.90%的受访群众认为助学贷款对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不大;40.24%的受访群众对国家助学贷款总体印象为一般;60.98%的在校生表示,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宣传工作不够详细;75.00%的受访群众都是通过学校宣传和朋友相传。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国家助学政策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周边村民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了解不够、不透彻是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经济状况严峻时,40.24%的家长首选的筹集学费和生活费方式是向亲朋好友借钱。这是因为基层群众收入较低,出于现实原因和理财理念导致家庭备用金少,面对突发经济困难时,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是向他人借款。

96.95%的学生和家长都了解“学生不及时偿还贷款或利息而产生的不良记录,会被所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享,将使其无法获得其他贷款”,但学生离校后拖欠还贷的主要原因中,26.83%的受访者选择了工作薪水过低,24.39%的受访者选择了找不到工作。可见贷款学生未按期还贷的原因主要为客观因素,其中与就业状况最为密切。

在国家助学贷款的难易程度问题中,66.46%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难度和有些难度。可见贷款难度是困难家庭申请贷款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3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国家政策宣传效果不佳

根据数据分析,受访群众掌握的助学政策多是国家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而对助学贷款和其他资助方式了解甚少。不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家长对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有所抵触,因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优惠内容,导致家长将国家助学贷款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混为一谈,因害怕受骗而存在排斥心理。

调查中还发现,除学校宣传外,其他途径的宣传力度较弱,造成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效果在学生群体中可观,但家长群体的宣传途径未充分开发、宣传方式吸引力不强,导致宣传效果较差。

因此,镇政府和村委会还应加大助学贷款的宣传力度,争取全面普及,防止出现贫困学子因不了解助学政策而错失上大学机会的现象。

3.2 国家助学贷款时效性低

调查表明,贫困家庭在面临突发困难时,家长为子女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的首选方式是向亲朋好友借钱,而不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补助政策,导致有一部分学生因未能及时筹得学费而放弃入学机会,或放弃继续完成学业。除了政策宣传不到位这一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家长担心贷款程序复杂,到账时间较慢,贷款额度有限,解决不了当前用款的燃眉之急。此外,开学筹集部分生活费也是一个难题。优化申请程序,提高放款速度能够解决不少经济困难家庭的烦恼。

3.3 助学贷款申请程序复杂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程序复杂,流程烦琐,涉及部门较多,需政府、贷款银行、高校、学院、学生本人多方配合,造成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不少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表示准备材料很复杂,甚至有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助学贷款门槛高、成功概率小而懒于尝试。除此之外,贷款自申请至终止合同时间跨度长,期间不定期会有一些操作要求,如变更信息、撰写续贷声明等。另有一部分家庭因文化程度不高,对复杂的程序、众多证明材料的准备和严格的合同管理望而却步,或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而不敢轻易申报。

3.4 特困家庭还贷压力大

在贫困落后地区,贫困往往不是短暂的、偶然的。在获得助学贷款后,如果家庭经济状况未能在此期间得到改善,则还贷导致的经济压力仍然存在,更会增加还贷人的精神压力。数据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了解拖欠贷款会影响学生的征信和前程,然而因为部分学生家庭长期未实现脱贫,或已经存在巨额债务,导致部分贷款学生在面临还贷时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而对于助学贷款违约的学生,绝大多数更希望能得到及时提醒,提前做好还款计划,而不希望贷款方与家长联系,造成家庭负担。

4 对策及建议

4.1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探索新的宣传方式

助学是全社会的事情,各部门应高效协作,助力教育扶贫。资助部门可配合村委、街道或一些社会志愿组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宣传,比如播放资助电影、巡演、放置横幅和海报,让更多文化水平较低的民众也能看到、理解到;或充分结合现代社交媒体和大数据便利,在公众号、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推送宣传,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方便有意向了解详细信息的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政策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当地政府在进行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时,应结合农村地区相对封闭、重族群关系、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等特点[2],有针对性地采取创新性的宣传方式。国家助学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有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政策下乡到村民身边,实现每一个求学学生的大学梦。

4.2 优化贷款申请程序,提高放款效率

由于资助项目涉及部门多,更需要明确各助学部门的职责,以免出现“踢皮球”的现象,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是重要举措之一,提高工作效率,当贷款人遇到问题时快速答疑解惑;既然是以帮助学生为目的一项政策,则应以学生为本,在国家资助政策范围内科学规范工作流程,优化或简化申请和审核的步骤,提高办理的速度和质量,让更多有需要的村民和学生能够快速获得审批,不让审批程序成为需要帮助学生的拦路虎[3];激励有关部门主动发现贫困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咨询服务,让助学政策更加温暖人心。

4.3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还贷能力

找不到工作和工资低是导致贷款学生不能及时还款的主要原因,各方要坚持真心实意服务贫困大学生的理念,认真对待并解决借代问题[4],多措并举,银行、家庭、学校、学生多方配合,提高学生还贷能力。

对于银行而言,可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开展多种还款方式[5],如采用国际上公认比较成功的ICL方式,即“按收入比例偿还”的方式,平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债务负担,最大限度地保证贷款的回收率[6]。

对于家庭而言,家长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树立积极主动的主观还款意愿。

对于高校而言,一方面,高校可帮扶贫困学生就业与创业,从根本上改善毕业学生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可利用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偿还贷款,例如优秀学生代偿奖励等奖助结合的形式,既可提高学生质量,又能降低还贷压力。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应自觉提升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只把精力用在完成学业和提高学习技能上,更要让其早日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完美的答卷完成学业,以此来回报国家、社会[3]。面对部分学生的违约问题,发生前应增强诚信教育,发生后应增加违法成本,诚信教育和健全法律保障是降低违约率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助学资助贷款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还贷款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