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O2O教学课程设置探究*
2020-11-29王松华
王松华
(百色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
1 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全面普及,自媒体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O2O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优势,逐步被应用于高校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点工作,探究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O2O教学课程设置,对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开发、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等类型的选修课程。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有关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群。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证制度。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综合性、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群,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
这些纲领性文件政策和讲话精神,指明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置的方向及措施,目的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现状
2.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置的内涵
课程设置指学校制订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规定课程类型和设立课程门类,课程安排顺序和学时、学分分配,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是学校课程设置最根本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作为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类,也具有一致的特征并更具有时代性。张鹤[1]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独立成体系,又贯穿在专业教学体系中,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互为补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创新创业课程,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创新创业的发展脉络。孙冰[2]提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遵循系统性、阶段性、跨界性、创新主导这4个原则,将创新创业课程引入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分阶段性地普及创新创业课程,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地进行课程的自由选择,进行“理论学习—实训演练—实践实战”三大教学模块的主线设计等。
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现状
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置总体按照面对全体学生开设创业通识课;面对各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创新课;面对创业兴趣学生开设创业实践课的体系来建设。“创新创业基础”为先导必修课程,接着以必修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衔接相应的专业课程,最后以公选形式开设全校性的其他创中。杨惠等人[3]指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经历了初始化萌芽(1989—2001年)、大众化探索(2002—2011年)、多元化形成(2012—2015年)、个性化演进(2016年至今)4个阶段。在个性化演进阶段,各高校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发展,尝试开发符合各高校实际的特色创业课程,呈现全员化、校本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3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O2O教学课程设置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根据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借助自媒体技术,应用O2O教学模式,探究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3.1 遵循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置原则,优化整合课程
教学课程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应根据高校办学定位进行设置,根据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程度不断更新,这是基本原则。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不拘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到实践的课程顺序安排。重视实践中学习,边做边学更能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课程内容应及时更新,改变传统的方法,即一本教材使用多年的格局。课程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需求,根据学生个体知识结构、意识能力、家庭背景等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个人、学生团队根据实际需求自选课程、教材和方向。
3.2 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强化自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应采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化自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强师资建设,要求教师熟练应用自媒体工具,把教师培养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开设自媒体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让学生掌握自媒体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建立师生自媒体团队,教师和学生为平台主体,协同建设共同完成,改变传统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
3.3 围绕O2O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O2O即OnlineToOffline,指互联网(线上)与线下商务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O2O教学课程设置要围绕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的主题,采用模块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慕课”模式等形式构建。2016年,吴国强[4]提出,O2O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课程模式,“传统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不等同与“互联网+”的智慧教育,要重新构建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夏晶晶[5]认为,以“慕课”为手段,对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与建设,从单一的基础课程转变为重素质、重技能的课程,大致分为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线上课程包括创新创业意识类(创新思维概述与大学生创业基础)和创新创业知识类(创业融资、市场营销和创业风险),线下课程包括创新创业能力类(专业市场调研、典型案例分析、专业领域前沿研讨)和创新创业实践操作类新创业教育周边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模拟创业、商业计划书以及项目管理)。
3.4 构建自媒体O2O教学课程平台
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采用O2O教学模式,构建自媒体教学课程平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步骤为:①原则上学校层面提出纲领性文件;②创新创业学院组织实施;③二级学院具体实施;④师生参与共同完成。平台包括政策文件、课程教学、虚拟实践和实训基地链接等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块。学生通过教学课程平台,低年级学生了解和选择课程学习,高年级学生结合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平台,保持教学课程平台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3.5 加大虚拟仿真教学课程内容
利用自媒体的优势,按照O2O线上线下的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要加大虚拟仿真的内容比例。挖掘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收集整理归类各类创新创业政策、讲座、训练、模拟、大赛等媒体资料,充实创新创业课程内容,促进虚拟仿真的多层次教学活动。
3.6 充分考虑互动共享的需求
自媒体具有无局限互动性能,融合O2O线上线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实现充分的互动和信息共享。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置,要充分考虑互动共享的需求,听取学生个人或学生团队对课程安排,学时分配、学分分配、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的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的设置。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自媒体平台和O2O线上线下模式来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将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学。未来,将进一步挖掘自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等现代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创新创业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