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的“第一公里”痛点与对策分析

2020-11-29刘婧怡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

物流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运输

刘婧怡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510521)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在餐桌上的需求从吃饱转为吃好,对餐桌上食物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新鲜更多样更健康更好吃的食物是当今市场消费者的主导。不仅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无论是生活场景亦或是办公环境,人们对鲜花等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也不可低估,促使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迅猛,线上线下电商平台相继建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消费者带来便捷。

纵观所有电商的发展,运输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而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冷链运输更是其重中之重,它关乎运输货物的质量、成本的高低和客户的体验,生鲜农产品配送,冷链物流不可或缺,各大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纷纷投入冷链物流进行产品配送。在冷链物流的配送过程中市场反映最大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随着人们对“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关注的增多以及物流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物流配送技术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已经能够在最后一公里的环节较快较好的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但是生鲜农产品“第一公里”则是让电商感到头痛的另一个主要问题。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第一公里”是电商(供应商) 与生鲜农产品生产者签订采购合同后,由生产者提供生鲜农产品交由物流运输的初始配送阶段。数据显示,冷链资源不足导致我国冷链运输过程中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断链”比例高达67%、50%和42%,果蔬类食品损耗量高达15%(发达国家的损耗量约为5%),每年因运输损坏造成水果、蔬菜的损失金额在1000 亿元以上[1]。而目前这些损耗的大部分都发生在“第一公里”或是源于“第一公里”初始配送的失误。因此,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视角,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第一公里”配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尝试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此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及冷链物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随着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增多,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冷链物流是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商面临的主要短板,并逐一分析了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例如杨丹婷(2014) 分别采用C-W 节约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冷链配送路径的优化[2]。王林等(2016) 在对生鲜电商企业“最后一公里”现有配送模式的类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存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生鲜电商末端配送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3]。李玉鹏等(2017) 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区域划分方法[4]。白羽(2018) 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终端配送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5]。张海英(2018) 从农村物流角度分析了“农产品上行”中存在的“最初一公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6]。丁艳等(2019) 提出以生产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促进“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7]。郝钰洁(2019) 以甘肃省兰州和平鲜花港为例,对鲜花物流最前一公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建议[8]。

总体来看,近两年一些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一公里”的研究,但还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系统思考,更多研究仍然是集中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其它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而从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角度出发,当前冷链物流的“第一公里”所存在的问题更为急迫,成本高、损失大、利润率低等,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制约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这也是本文想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 “第一公里”现状及痛点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关于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规定,鼓励冷链物流市场健康发展。仅2018年一年在国家层面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规划超过35 项,呈现出期望关注冷链短板、完善冷链物流标准规范、打造全链条冷链、着眼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建立健全农业供应链的共同特征,各省市也纷纷以国家政策为蓝本发布各项区域性政策。这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第一公里”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切实的政策方针。

2019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24 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其中专门明确要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在如此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更是要求我们要抓住矛盾,直面问题,切实思考与解决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的短板——“第一公里”中存在的问题。

2.1 小农经营,生鲜农产品难以实现集约化生产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呈现出碎片化的分布特征,各家各户大多独立种植生产,相邻的农田主要培育的农产品也各不相同,相同农作物种类使用的技术方法也并不一致,这就使得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第一公里”对生鲜农产品的分级、加工、包装、贮藏增加了难度和负担,生鲜农产品电商难以确定“第一公里”的工作标准。

此外,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小农经营模式也不利于生鲜农产品电商挑选长期固定的大规模供应商,供应商们的非集约化、非标准化生产难以支持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的每批货物的质量标准提供担保。原始供应商的非集约化生产为生鲜农产品电商增加了“第一公里”的工作难度和时间、金钱成本,同时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还关乎着电商平台的信誉与长期发展问题。

2.2 非专业的贮藏、包装造成资源折损

生鲜农产品在采摘后并非全部无缝衔接直接投入运输,不少的农产品会在原产地进行贮藏等待订单运输,而处于这个阶段的农产品,大多需要进行低温贮藏以达到保鲜目的。其中效果较好的是农产品低温冷藏库,冷库内又可分为冷藏区和冷冻区,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冷藏区的温度范围是0~10℃之间,冷冻区的温度范围是0℃以下(不含0℃)。而实际上在我国农村更常见到的是传统贮藏方式,包括堆藏、沟藏(埋藏)、窖(穴、窑) 藏等,同样是采取控温的方式,因为成本低、简单易行,在我国农村地区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其控温的能力相比冷库环境自然要差很多,如此一来所造成的农产品在贮藏阶段变质损耗现象不胜枚举,开始“第一公里”配送时未被发现的隐性变质生鲜农产品就会在之后运输过程中为生鲜电商平台带来损失。

在生鲜农产品的初始包装阶段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鲜花等易损生鲜农产品,包装的专业度不够;亦或是对一些易腐败变质的生鲜农产品所做的防腐包装不够,那么这些不恰当的包装会增加生鲜农产品在之后各阶段运输过程中的折损率,增加生鲜电商平台的损失。

2.3 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投入不够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第一公里”呈现出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一是原产地的贮藏冷库不足,二是进行“第一公里”运输的冷藏车短缺,这使得生鲜农产品缺乏预冷,并在冷链源头就出现了断链。对生鲜农产品“第一公里”的运输大比例未进行冷链运输,缺乏温度控制,甚至可以看到乡村公路上一些货车露天装着水果蔬菜完成了“第一公里”的配送。不同农产品所需要的温度不同,恒温技术投入与应用不够,非专业的运输设备最终难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

2.4 缺乏技术工人、科技人才和专业复合型人才

在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的“第一公里”,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占比较小,包装工人和搬运工人多为临时雇用,随用随雇,未经过前期培训便直接工作,参与生鲜农产品的包装和搬运,常常会因为不熟练造成产品挤压破损的情况。再者,科技人才的缺口仍然存在,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第一公里”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在保证冷链运输质量的同时更多地降低成本压力,更好地实现“第一公里”的预冷和恒温运输,达到全程冷链。除此之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化学、生物学、食品学、机械运输、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等,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要解决缺少各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问题研究、大局掌控和运营管理,推动“第一公里”问题的解决与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

2.5 “第一公里”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仍不规范

关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一公里”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农产品采摘、贮藏、加工、包装、运输等“第一公里”包含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仍不规范,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与标准,工人的工作水平与效率无法规范,冷链运输的环境无法达到,运输货物的质量无法确保,且易造成工作纠纷,不利于“第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3 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第一公里”痛点的解决对策

3.1 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鼓励地方生鲜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可以帮助规避小农经营的劣势。努力发扬农村地方特色,以品牌建设吸引农户积极参与,便于对当地农户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及对当地“第一公里”生鲜农产品的分级、加工、包装、贮藏等工作制定统一标准和流程。一方面通过生鲜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实现集约化生产,可以增进原产地农户效益;另一方面也便于生鲜农产品电商对大规模合作供应商的选择,确保平台产品质量,提升经营信誉。

3.2 加强工人技术培训和农户冷链常识教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生鲜农产品电商应加强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并对原始供应商和农户进行农产品的贮藏、包装要求等方面冷链常识教育,增强其对生鲜农产品低温贮藏的意识,明确要求,真正做到对生鲜农产品贮藏的温控标准和包装要求,减少因储存或包装不当造成的生鲜农产品损坏。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农户对农产品进行适当加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可以缩减农产品的体积和重量,便于运输,可以使易腐的农产品变得不易腐烂,保证品质不变,保证市场供应,减少冷库贮藏压力;还可以使农产品得到综合利用,增加价值,增加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3.3 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技术投入

为了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和扶持地方农户的需要,政府应助力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一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冷链资源投入和技术投入,增加产地冷库建设和冷库车数量,尽量做到较好地完成“第一公里”预冷任务,防止源头断链。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应做到更好地调动和利用冷链资源,提高冷链资源利用率,如做好冷库和冷库车的空间利用,减少浪费,从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

3.4 增强创新能力,完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是要加强技术工人培训,形成规范的贮藏、加工、包装、搬运工作体系,减少人工失误带来的损失。二是政府、企业要鼓励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第一公里”的科技创新,争取研发出性价比更高的系统与技术设备,在实现“第一公里”的预冷和恒温运输的同时降低成本压力。三是要完善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针对物流管理或是供应链管理等管理学科与工程类专业增加化学、食品学、机械运输等辅助专业的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形成多方面的知识体系,为其更好地解决应用问题提供学科支持,推动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一公里”问题的解决,为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提供应用型和管理型复合人才。

3.5 建立健全“第一公里”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第一公里”各项问题的解决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行业标准的规范。应针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第一公里”中现存的问题健全法律法规,使“第一公里”的各项工作遵守法律规范,减少纠纷,有序运作,弥补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支持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长远发展。同时应制定“第一公里”配套工作标准,对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农产品采摘、贮藏、包装、加工、运输等各项工作的质量,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第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束语

“第一公里”问题是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发展的短板问题,“第一公里”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第一公里”中现存的这些问题一一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通过政府、企业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法律和行业规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多方面、多角度地推动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第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