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智库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能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的重要论述
2020-11-29周华/文
周 华 /文
智库是思想力量的发动机,是智力活动的发源地,是科学决策的孵化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肩负的强军保军使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深刻理解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并强调,“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一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形势变化对智库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国防科技工业开展智库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进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2014 年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第一次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阐述了智库问题,“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学者意见并使之制度化,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有机部分。新时代下,国防科技工业治理范畴从行政边界扩展到国防科技工业所有相关领域,治理方式由依赖政府指令计划到注重多元利益的表达与协调,运行秩序更加重视制度化、法治化、程序化等,这些变化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都需要智库发挥解惑释疑、引领方向的作用,针对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为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探索决策体制和决策方式的转变。正是这一转变催生了中国智库的发展。1980 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要成立由专家参加的科学决策论证机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落实科学决策,离不开智库支持。科学决策不是要求政府机关人员成为事事通、样样行的专家,而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懂得把专业性、技术性问题交给智库,善于组织好智库进行科学论证评估,尊重智库意见,杜绝拍脑袋、凭感觉决策。国外智库参与决策咨询已成为各国国防工业管理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无论是采办管理、国防科技创新,还是国防工业基础、军工企业发展等,智库的很多观点已被政府采纳,影响了各国的军事预算、基础投资、军工普查等政策,可以说,智库在国外国防工业科学决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外部环境挑战,一是来源于“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带来的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禁止军民两用技术领域交流合作。二是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两端挤压”,比如国防科技工业的低成本优势削弱、技术创新步伐放缓。随着我国由军工大国向军工强国转变,装备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升级,将面临来自国外政府打压和企业竞争加剧等。国内环境挑战,比如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对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提出新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给军工传统制造带来“换道超车”的机会等。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决策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政府执政的风险和难度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团队形式的智库机构为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提供最佳策略、方法和思路。
正确认识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包括军工特色高校、行业情报所、行业协(学)会和咨询评估机构等在内的各类组织,性质多样、各具特色。多年来,这些智库单位围绕决策部门重大关切,结合自身优势,通过主动研究或接受委托的方式,开展了大量战略研究、政策研究、情报研究等工作,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开展国防科技工业顶层谋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决策和重大工程决策发挥了有效支撑和保障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发展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与政府决策部门期望和改革发展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顶层设计不够。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智库建设缺乏顶层统筹和政策指引,定位认识不清,智库数量不少,而且研究力量和资源还相对分散,“拢指合拳”还不多,“合纵连横”还不够;沟通合作壁垒多,缺乏开放协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同质化、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研究。
二是研究能力不足。总体来看,研究成效不明显,研究工作存在被动式、应景式、作业式问题,仍停留在散、小、弱、乱的状态,难以满足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需求。研究方向上,聚焦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研究不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谋划、综合研判、前瞻性政策研究能力不足。研究内容上,多数围绕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事务做支撑,沦为“编外秘书”,体现在交办性工作多。研究成果上,仍停留在表面性、普遍性、跟踪性及解读性研究,缺少深入性、创新性、理论性、战略性的研究成果。
三是运行机制不活。管理机制方面,多数按一般体制内事业单位模式管理,没有体现出智库特色和发展规律;决策供需对接方面,缺少智库参与决策的制度性安排,智库与政府决策部门良性互动不够;人才队伍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人才培养缓慢等;经费保障方面,多数单位生存压力大,没有稳定经费渠道保障开展持续研究。
准确把握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思路及原则
针对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需求和存在问题,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面向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一流高端智库。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的根本定性。要不断强化党在智库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党把握方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智库政治站位、意识形态、思想阵地等重大事项把关。在工作中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二是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的根本定位。聚焦领导关切、机关关心、行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国防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任务,以重大课题、重点研究项目为抓手,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升政策建议的专业性、建设性、及时性和可用性水平,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
三是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的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智库研究要树立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必须落实到研究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实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要聚焦主攻方向、突出行业特色、注重成果质量、增强创新能力,努力提出决策部门用得上、信得过的政策建议,形成质量高、效果好、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
四是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发展。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的根本动力。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智库建设重点,深化综合性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智库建设绝不是现有事业单位模式的简单翻牌,也不是研究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决策模式的改变、思想生产的转型,需要在思想观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上,打破以往的路径依赖和模式定式,积极确立创新型、现代化的智库发展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力量和战略体系的支柱,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因此,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必须是战略型高端智库,必须站位要高、思维要新、视野要宽。从建设基础看,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是在现有智力资源基础上,通过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科研机制的创新来实现新的结构重组和功能提升,因此,其中一些传统不合时宜、滞后落伍的观念、方式、机制,必须按照智库发展特点和规律转身换挡。从研究视野看,国防科技工业行业布局复杂性、产品结构多维性、改革转型的关联性,需要智库着眼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大棋局,在协同联动中提质增效。
确立高层次的战略定位。智者前瞻,智库谋远。当今智库最大价值在于,当决策者尚未想到,或者对事关全局的问题尚未理清思路时,智库就能高瞻远瞩、及时地提供高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建设国防科技工业高端智库,目光要远、格局要大。目光要远,就是要以纵向的历史视野和横向的国际视野,来看待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树立“策为天下先”的超前理念,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以更前瞻的视野、更前沿的思考、更前卫的选题,想决策者之所想,急决策者之所急,谋决策者之所谋,做到先见、先知、先谋。格局要大,就是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构建国防科技工业智库统筹推进、协同创新的大格局;包括推进各类智库主体统筹发展、联动发展、互补发展,构建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国防科技工业智库体系;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方式,促进智库要素优化互补,多组织跨体制、跨部门、跨学科研究,努力使智库由“孤岛”变为“群岛”等。
明晰深层次的推进思路。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智库的聚焦点、发力点。智库的生命力在于观照现实、解答问题。推进智库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找准“题眼”,聚焦聚力,精准攻关。一是研究内容上,要善于对新问题进行先探索,对老问题进行再研究,对热问题进行冷思考,对冷问题进行深思考。二是研究重点上,要把国防科技工业政策阐释与战略预测相结合,更加注重战略预测;把方案的事后论证与决策前的咨询导引相结合,更加注重咨询导引;把总结经验与超前创新相结合,更加注重超前创新。三是研究路径上,要紧紧围绕立足前沿、设计顶层、预测趋势三大核心,切实围绕分析战略环境、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战略方针、制定战略措施四大环节开展深度研究。四是研究方式上,要变跟进式研究为先导式预研,以强烈问题意识,树立“仰望星空”的战略思维,充分发扬“脚底板式”的实地调查精神。五是研究成果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要确立精品战略,以质量为本,决策咨询成果不在乎多,在乎管用,在乎落地有声;少一些“高空作业”,多一些精耕细作;少一些隔靴搔痒,多一些点石成金,为决策部门提供用得上、信得过的真知灼见。
构筑多层次的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一招活,满盘赢。只有构建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智库保障体制机制,才能打破惯性,突破瓶颈,克服对旧有路径依赖,切实解决好现有国防科技工业智库建设中同质化、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坚持“盘活现有的、引进急需的、借用外部的”招才引智思路,倡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充分发挥“小机构、大网络”“小核心、大外围”的同心圆作用,把更多的高端人才吸引过来;创造开展研究的条件,努力把智库建成吸引一流人才的“梧桐树”、培育拔尖人才的“孵化器”,打造成聚才、揽才、用才的高地。二是畅通成果转化机制。研究成果应用转化不畅,是当前智库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既有“最先一公里”的问题——成果不对路,也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渠道不畅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搭建决策咨询供需对接的制度化平台,主动打开需求“闸门”,接上智库“活水”,搭建成果通向现实的主渠道,实现决策需求与对策建议无缝对接。三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打开思路,探索新路,构建多元化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构建起以智力价值为导向、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考核要素的激励体系,真正激发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