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无石』处更应『兢慎』行
2020-11-29□大远
□ 大 远
唐代诗人杜荀鹤《泾溪》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大意是说泾溪虽然水流湍急,石头嶙峋,但是人们经过泾溪的时候格外小心谨慎,一年到头也没有人掉到水里,而恰恰是在平坦没有石头之处,却常常听到落水事件发生。
这首诗言浅意深,讲的是福祸相依、安危并存的道理。告诫我们:处险未必险,反而可能寓安于其中;居安未必安,反而可能藏险于其中。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家族、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的兴亡更迭,真所谓“真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难以逃脱周期率的支配。察其原因,大多是开始的时候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因为初起时艰难困苦、环境险恶,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莫不是在盛世之下放松了警惕,颓废了精神,导致形势急转直下,大厦瞬间倾覆。
个人的发展同样如此。在事业起步时,时时能保持谦虚谨慎,刻苦勤奋,甚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凡事都细心、用心、小心。待事业越来越顺,业绩越来越丰,职位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好时,渐渐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产生了舍我其谁的心理,良好作风抛在脑后,骄奢淫逸占据心头,倾覆、沉沦等灭顶之灾就可能紧跟其后。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在事业有成后,面对怀有各种目的的人“糖衣炮弹”的攻击,抱着侥幸心理,防线慢慢沦陷,丧失了根本立场;也有的清正廉洁一辈子,临退休了想捞一把,结果晚节不保,身败名裂。这是活生生的例子,也是泪满襟的教训。这些人都是在身处顺境,而想歇一歇、享受享受、放松放松的时候,危险不期而至。
人生如戏,有高潮低潮;人生如歌,有起承转合。身处逆境、困境、劣境的时候,自当筚路蓝缕奋斗,栉风沐雨前行;走在平路、大路、顺路,更应常怀忧患之心,保持谨慎清醒。“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平流无石”处,不妨再多一份清醒,多一些谨慎,多一点小心。这样,对己、对人、对社会都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