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桥北社区共建共享共治的“微治理”格局研究

2020-11-29

创造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总支居民社区

(中共东川区委党校 教研室,昆明 东川,654100)

一、问题的提出

东川区铜都街道桥北社区处于城乡接合部,是一个以原东川矿务局离、退休职工及家属为主的老年人混合型社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社区人口中80%是原东川矿务局离、退休人员,20%是原区属破产企业下岗人员。此外,流动人口218人,归侨侨眷18户42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168人,占总人口的34%,失能、半失能和空巢独居老人987人(占老年人口的27%)。桥北社区曾经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的社区,居民收入低、住房困难、边缘人群数量多、问题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欠账大,集体或个体上访、信访事件频发,社区不稳定隐患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收入低,住房困难问题突出。社区居民以破产企业职工为主,且老年人为主体,加之家庭人口多(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5人),有22%的家庭月收入仅有700多元。同时住房问题突出。如一个单元两套住房居住着三户人家(42平米2套3家人居住);二是边缘群体数量多,问题复杂。社区有四级以上残疾人418人、在册吸毒人员123人、有留守儿童63人以及失能、半失能和空巢独居老人987人(占老年人口的27%)。此外偷盗现象较为严重,公安机关虽经多次打击仍无法解决。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较为突出。为生活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由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养育往往只能解决生活的基本需要,忽视了教育问题,难以兼顾到人格培养等深层次需要,造成贫困代际问题;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带来社区居民上访人员较多。由于原东川矿务局的破产和区属企业的关闭,遗留了大量的问题,加之社区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在执行政策上有些偏差造成了企业退休职工上访人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月不少于3起,信访问题突出,造成社会不和谐、矛盾重重,社区工作难以开展。

为了解决好社区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桥北社区逐步探索形成了基层党建设引领下的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微治理”格式,并探索形成了社区“微治理”格局的有效实现机制。

二、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党建和社区服务双推动

(一) 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2009年,桥北社区通过铜都街道党委提名,经社区党员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党总支。多年来桥北社区党总支在书记的带领下,深入社区小区、企业和困难群众家中开展调研。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合理划分支委成员的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先后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四议两公开制度》 和《党员谈心话制度》等多项制度。

(二) 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之际,桥北社区党总支通过请专家、学者和上级领导传达、宣讲有关精神,让基层党员及时学习了解党中央的精神、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相关理性论知识。同时,在党员中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拉近了社区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打开了党员的心扉,消除顾虑、增进了解,解决了在思想上学习上“不闻不问”的学习心态问题。从思想深处逐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平台建设

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以社区党总支为统领,以解决社区居民实际困难为工作方向,强化班子成员分工并负责到居民小组,定期汇报班子成员所联系居民小组存在或发生问题,召开分析会,将各居民小组存在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排序,依据排序进行时间安排、制定解决的方案和程序,并确定主要责任人,集中精力限时办结,逐步实现居民的困难或问题不岀社区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实现了社区社会稳定、和谐。

充分利用为民服务中心平台。通过创新党建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强化工作保障、优化组织设置、丰富服务载体,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的统筹整合,不断巩固党组织核心地位,使党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居民、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发展。构建社区大党建大协作大发展的新格局,社区形成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多元共治的公共治理体系。

推行社区扁平化管理,按照“规模化推进、精细化服务、长效化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同时承担业务工作和网格职责,实现一岗多责,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大力开展文艺汇演、全民健身、体育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居民道德情操。

三、培育和激活社区“微治理”主体

治理主体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

(一)扶持和培育业主委员会

近年来,桥北社区积极探索城市党建工作,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建,不断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及水平。2012年10月,在社区党总支组织下,通过住户推荐选举出业主委员会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率先在辖区内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自我管理模式。2013年至2014年期间,在社区党总支统一部署安排下先后成立了两个小区业主委员会。社区党总支积极支持小区业主委员会日常管理,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解决社区内部分小区休闲凉亭、垃圾房、电动车停车棚、花台、路灯以及污水通道等设施,同时社区党总支针对个别小区长期无人管理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积极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彻底对小区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把一个干净整洁小区交付给业主委员会。

(二) 建立楼幢长制

社区通过选举产生楼幢长配合居民小组开展工作。楼幢长针对本幢每户居民出现问题或困难能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反映到小组并及时上报社区,打通了群众与社区的信息通道,为社区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服务群众创造了时间保障。

(三)形成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联动关系

桥北社区党总支在推进老旧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联建实践中,业主委员会着眼小区治理,抓住影响和谐稳定的痛点,主动作为,不断强化和丰富了社区的各项功能:依法指导成立与建设业主委员会、依法调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业主权益、依法推动物业管理改革、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桥北社区将进一步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激发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突出党建引领,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信息互通和平台共享,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区域大党建新格局。

(四) 成立综治维稳志愿者巡逻队

社区成立了综治维稳志愿者巡逻队,与片区民警、社区志愿者开展定期不定期治安夜巡,在社区重点单位油库、娱乐场所、酒店、医院、幼儿园进行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大检查,以及主要路口、重点居民住宅区进行消防安全、查巡,向居民宣传安全技防设施和注意事项。使社区各类案件降低发案率,为积极打造“平安”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育和加强社区志愿服务

(一)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开设“老年人小饭桌”

桥北社区辖区内居住人口3868户,108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3168人,仅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526人,老年人口占社区人口34%,且逐年大幅上升,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针对老年人较多的特点,桥北社区就以社区居家养老活动中心为载体,着眼于“便民”“利民”,着力打造关怀特色服务型社区典范,在社区运行机制上已逐步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自2010年开始,社区通过多方走访调研,决定开办老年人小饭桌,以解决老年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主办”的原则,社区以“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在2012年,社区两委经过多方努力,四处化缘,区内企业求助解决了启动资金,并与企业协商获得冠名权,解决了老年人小饭桌的主要资金来源。2012年9月28日,在区委、区政府、区民政局关心支持下,桥北社区溢百佳老年人小饭桌正式营业。为社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的就餐及日常生活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服务。让他们的子女能安心在外工作,深受居民好评。例如,有一位老人,儿子患精神病长期在精神病院治疗,女儿定居香港,老伴身体好时还可以自己做饭,老伴生病时,两人的就餐就成了大问题,自社区小饭桌开业以来,工作人员每日送饭到他家里,远在香港的女儿获悉此事,也是如释重负,倍感欣慰。

(二)创新服务民生模式,打造温暖亮点

社区党总支运用“共同携手志愿者”服务民生的创新模式。通过结对帮扶,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残疾人以及孤寡老人,开展“清明节纪念革命英烈”活动,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到和平广场瞻仰革命英烈并向英烈鲜花等活动。每年“端午节”组织来自各行各业红字会志愿者队伍近百人次为期两天包包子近1万多个,志愿者们还自发购买包子、粽子、鸡蛋为困难群众、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养老院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爱心活动。组织挂钩以及辖区单位、社区文艺队、居民群众、学生共同参与我们的节日“七夕节”系列活动,如义务植树、诗歌朗诵、文艺演出、趣味游戏、才艺表演等活动,通过活动增进社区、以及单位与群众的凝聚力,同时搭建了单位参与社区各项工作建设。连续七年举办“七一建党节”爱国歌曲大家唱系列活动,每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中秋节座谈会”,社区把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集中到社区老年人小饭桌,让他们度过一个温馨的节日。2016年“重阳节”在区委、区政府、铜都街道、上级相关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桥北社区为辖区80岁以上老人筹办了80桌长寿宴等活动。

(三)关爱儿童,建设特色儿童之家

桥北社区为满足每一名留守儿童小小心愿,社区联系机关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起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平台,为孩子们送上书包、篮球、小手套、小水杯等学习生活用具,将对儿童关护工作落实到实处。同时为社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活动场所和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2015年2月社区成立了“四点半学校”,面向社区青少年及其家长,依托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开展了“四点半学堂”,为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桥北社区两委连续五年举办了“多彩暑期、快乐成长”系列活动,“四点半学堂”,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让更多的未成年人共享校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和成果,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免费为留守儿童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电脑等文化课程,开展孩子们喜欢的趣味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顺序翻字接力赛活动、爱我家园活动系列活动、感恩教育、交通安全劝导活动、爱老、助老、学雷锋献爱心、读书、交通安全、防震减灾、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儿童到养老院为爷爷奶奶们打扫卫生、推轮椅、陪爷爷奶奶说说话、唱唱歌、跳跳舞让爷爷奶奶们开开心心观看孩子们特别准备的表演节目,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期生活。

(四) 推行共驻共建规范化建设

桥北社区推行共驻共建规范化建设,开展与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开展“联驻联建”活动,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邀请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帮助、指导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同时开展以提高素质,做社区文明居民、共建美好家园为重点的共建活动,加强辖区单位干部职工和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帮困助学、扶贫救弱、便民服务以及义务种树、学雷锋、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社会治安联防,共建安民环境。以加强治安防控建设为重点,联合社区片警开展义务巡逻、帮教转化小组,健全楼院看护、群防群治等责任制,共创平安社区。

五、以社区服务输出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应保尽保,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现实困难

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倾斜,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现实困难。近年来桥北社区党总支始终把“群众的困难就是党员的工作目标”,一方面针对辖区内低收入家庭,首先进行入户调查,了解低收入家庭的原因及现状,对社区低收入家庭进行排查。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召开社区“民主评议”大会,规范低保入口,把真正需要或符合条件、确实困难的家庭人员纳入低保,把原来不符合但已享受低保的及时清退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通过努力,近年来桥北社区共解决1800户3400多人的低保问题,实现了“因保尽保”。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辖区内相当部分退休职工仍然居住在“一单元两套三户人家”(平均每户5口人,每套住房面积为42平方米)户型,居住条件差,矛盾突出,安全隐患大。针对这部分住房困难户,桥北社区党总支积极向上级汇报,反映问题,同时积争取相关政策,经多方努力协调,近年来先后通过公租房、廉租房解决辖区内700多户近2000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丰富载体,打造社区文化亮点

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精神内涵所在,桥北社区立足实际,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振兴社区文化为途径,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目前社区有18支自发组成的中老年文艺队,文艺队的组建对社区宣传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七一建党节,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活动,社区文艺队都会结合活动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将国家的好政策及需要宣传的内容编排进小品、花灯、歌舞、合唱,以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社区居民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气氛中汲取知识,感受党的好政策。桥北社区连续七年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系列活动,社区通过不同形式经常性地组织文艺宣传队定期不定期在社区以及下乡演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了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和谐、城市和谐、社会和谐。

(三)携手共建,打造社区绿色人文环境

美化社区环境,打造居民舒心、安心、顺心的和谐社区生活环境是社区为民办实事,为民排忧解难的突出表现,近几年社区筹措资金3.6万元为下大院、铝厂小区、天马小区新修凉亭9个,社区出资3.2万元为玛瑙城小区新修水泥路62米,出资2.7万元为元铝厂小区新建一个电动车停车棚、垃圾房,修缮排水沟加盖盖板50米,社区两委携手辖区单位、机关党员和志愿者组织,定期不定期开展小区卫生进行常规性保洁,尽心尽力打造社区美化工程。

猜你喜欢

党总支居民社区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石器时代的居民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