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研究

2020-11-29杨丽丽

法制博览 2020年24期
关键词:资格考试法学专业法学

杨丽丽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目标,首次将党的治国理政思路纳入到法治轨道中。在此背景下,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无疑成为高校法学专业的工作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也成为未来推进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调研目的

自我校法学专业设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立足自身实际,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构建适合我校法学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展开了一系列学习及调研活动,一是希望深入了解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的要求,二是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对现行法学本科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等方面的看法,以期在调查分析的结果基础上,构建出一套适合我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以用人单位为对象的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面访、电话、互联网等途径共发出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调查对象涉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检法部门、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其中来自政府机关21份,法院12份,检察院6份,律师事务所16份,企事业单位31分,公安部门5份,现将统计情况汇总如下:

关于单位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状况,有68%以上的调查对象都表示需要法律人才,有20%单位表示急需法律人才,说明法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就业面也比较广。关于单位在录用人才时更注重什么(多选),选择专业成绩的占23%,专业技能的占34%,综合能力的占65%,学校名气的占9%,社会经验的占18%,说明除了专业成绩,用人单位对录用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更为看重。在法律专业学生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否重要的问题上,88%的用人单位都选择了重要,由此可以看出该考试对法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是进入对口就业单位的敲门砖。

在对法学专业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问题上(多选),36%的单位选择了专业知识不足,21%选择了表达能力差,23%选择了逻辑思维能力欠缺,45%选择了实践能力缺乏,这说明高校倡导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性,当然,专业知识不足仍然是法律专业人才的薄弱环节,这也提醒我们在倡导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同时,不能放松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

最后,调查单位对学校应该通过何种途径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35%认为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一些实践课程,31%认为学校可以多组织模拟法庭之类的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56%认为学生应该在专门的实习单位进行锻炼,另外,61%的单位认为法学专业学生应该实习三个月以上才能起到效果,24%认为应该实习一个月以上,只有15%认为实习1个月以下即可,这说明大部分单位都认为学生实习时间不宜过短,否则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以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数据分析

该问卷在我校法学专业大三、大四两个年级中进行,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统计情况如下:

对毕业后是否希望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一问题,73%的同学给予了肯定答案,这表明同学们还是希望能够学以致用的。在学校开展的法学实践类课程和活动对你最有帮助的是哪些(多选)这一问题上,65%的同学认为专业实习帮助很大,32%的同学认为模拟法庭有一定帮助,23%的同学认可学校开设的实践类课程,这说明我们在实践类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对是否同意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列入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82%的同学给予了肯定回答,他们普遍希望有专业老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更为顺利地通过该考试,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结合法考进行一些课堂训练。

此外,笔者调查了学生最希望提高的专业技能,38%的同学选择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1%的同学希望自己有更好的演讲口才,41%的同学期望能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在问及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法学实践教学是否满足毕业生求职需要时,大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为我们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三、调查结果分析及启示

(一)明确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法学专业开办至今仅十来年时间,在师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方面没有太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倍感压力,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如何培养出能与其他大学同台竞技的专业人才,如何让我们的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正是基于此,笔者设计了此次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用人单位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他们不仅看重录用人员的专业素养,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调查中显示用人单位和学生自己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视程度,毫不夸张地说,是否通过该考试已经成为衡量法学专业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也应该适应这一形势,将以法学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法律人才作为我校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

在近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中,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垫底,这已成为法学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究其原因,除了法律职业准入条件导致就业门槛高等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前高校法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复合型不足、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所以法学本科教育需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上作相应调整,全面对接法学理论到法律实务工作的各环节,使学生具备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能力。

培养目标决定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为培养目标而服务。如何实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法学本科教育过多重视法学知识理论,忽略法律知识具体运用的现实,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务课程,加大实务课程的教学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总体思路,即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设置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诊所等实践性环节,课堂教学之外多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庭审观摩、调研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制定实习实训方案,落实实习实训单位,将实习实训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课程体系,让实习实训成为学生从学校踏入社会的一个桥梁。

2018年4月25日,司法部正式发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相对于以前的国家司法考试,最大的变化是突出了法律职业人才选拔的法学专业性和法治实践性。这一重大考试制度的改革对我校法学专业推进教学实践,培养与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接轨的法律人才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实现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法学本科教育制度的对接,在教学体系中设置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辅导。

中国的法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每一个法学教育者都身在其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法律职业人才,将是高校法学教育长期面临的难题和重任。在此背景下,我们将以法学专业性和法治实践性为基础,认真审视法学本科实践教育弱化的成因,对传统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并努力构建起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资格考试法学专业法学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