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疫”充分彰显中华文化强大力量
2020-11-29朱柏林邹瑾
★ 朱柏林 邹瑾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0年,农历新年第一天,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全面部署,向疫情全面宣战。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纾国难,凭借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举措,全身心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回顾战“疫”,从守卫武汉人民、守卫湖北人民,到守卫与病毒抗争的每一位骨肉同胞。众志成城的中国战“疫”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取得世人瞩目的疫情防控重大胜利,这毫无疑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同时我们也能真切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悠久灿烂文化的强大力量。
成功战“疫”,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几千年来,这种精神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国人的血脉,深深地影响着、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中华儿女不断奋发图强。近代以来,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抵御外辱、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革命年代,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自觉地担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重担,开创了民族复兴的伟业。这是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与中华民族延续千年担当精神的融汇。和平时期,为国家的稳定、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计,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抢险……一次次危难挑战中,这种源于中华文化影响下的不屈服、勇担当的精神特质熠熠生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20年,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得到全面展现。有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战斗在第一线,也有共产党员顶着严寒守在交通要道、社区,有共产党员走家串户、排查疫情……一句“是党员的别躲在后面,关键时刻跟我上”,成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真实写照。
疫情面前,无关身份,不分职业,更无关年龄。只要国家有需要,就有人挺身而出。我们感动于疫情中勇敢逆行的最美医务工作者,也为没有召唤就自发自觉投入疫情斗争的志愿者点赞;我们关注着毅然放弃春节假期,投入口罩、防化服等抗疫物资生产的劳动者,更钦佩于让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惊人速度拔地而起的建造者……这场战“疫”中,还有一句话,令无数人泪目:“我们长大了,以前是被人保护,现在该我们保护别人了。”我们看到,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中,90后和00后成为当然的主力军,冲锋在最前沿;我们欣慰着,中国的青年从来就不曾让人失望。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在深厚的文化积淀里,担当,早已为他们的青春注入奋进的血脉和基因。
成功战“疫”,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观念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始终贯穿着一种集体思维。中华先民早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团队,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独特的生存意识逐渐升华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观念,形成“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价值观。在集体观念背景下,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民族和国家献身为无上光荣,以危害民族和国家、谋求一己之私利为最大耻辱的观念,逐渐内化为中华儿女高度自觉的家国情怀。千百年来,这种集体观念始终是动员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巨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年,战“疫”展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再次彰显。一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汇聚武汉。面对疫情发生以来,湖北多地确诊人数不断增加、持续高位,医疗资源缺乏,救援物资告急的严峻形势,党中央紧急部署,以“一省包一市”“两省包一市”的方式,统筹安排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患者的救治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有一种支援叫“搬家式山东援助”,当有一种支援叫“散装江苏硬核式”……此时此刻,隐匿于中国人泪水之后的,不再只有悲痛,更多的是由团结带来的希望、信心和力量。
青山一道,共担风雨。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黄冈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累计达到122例。就在这天晚上11时,黄冈市迎来了第一支医疗援军——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湖南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一场黄冈疫情阻击战,上至65岁的退休医生,下至20岁的女护士,474名来自湖南的白衣战士,以背水一战的姿态,奔赴大别山下,不计安危、无惧生死!“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夺生命!”没有人能忘记,2月16日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镜头前的那一次哽咽;没有人能忘记,10余万黄冈群众送别湖南医疗队的那一段深情。潇湘遗爱在黄冈,这是中华文化集体主义观念深刻于中华民族血脉里的同舟共济的骨肉情感与众志成城的精神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肆虐的时刻,来自中国的医疗专家团队走出国门,医疗物资被输送到世界各地,中国防疫经验与各国人民共享,中华民族用在全球抗疫中的担当与贡献,生动诠释了在中华文化集体观念塑造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考与使命自觉。
成功战“疫”,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纪律意识
在中华文化蕴含的集体思维下,为实现整体与个体、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和谐发展,个体服从整体、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下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认知与行为习惯,并最终形成“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纪律规矩意识。世上从没有无条件的绝对自由,讲规矩讲纪律不是扼杀个性,不是对个体自由权利的剥夺,而是一种高度自律的外化,是对集体利益的一种高度认同和尊重。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韩非子讲“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都是在强调纪律规矩的重要作用。“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稳步向前,除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外,靠的就是人民群众铁的纪律意识下的统一步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外历史上,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抗灾雪上加霜。”无法想象,有十几亿人口的960万平方千米的神州大地上,面对疫情一旦社会失序将会是怎样的情况。我们看到的是,本应家家户户喜庆欢聚、走亲访友的新春佳节,所有人改变了延续千年的习惯,不串门、不聚会,甚至连孩子都不外出玩耍。这就是中国人高度自觉听从指挥,按照纪律要求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惊人力量。我们一样有热情活泼的青年人,有个性凸显追求自由的社会成员,在共同的中华文化环境中,他们高度自律,用自己对纪律的尊重与遵守,迎来了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抗击疫情的成果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中国效率,坚定了中华儿女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在中华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支撑下,我们未来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