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页日历
2020-11-29李娜
★李娜
在任弼时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这样一件特殊的文物——一本老式的带简易铁制底座的台历,最上面的一页显示的日期是1950年10月25日。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的日子,可能很少有人记得,这一天也是被喻为党的骆驼、中共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日子。这一页日历见证了任弼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民情怀,更见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1945年,斯大林派医生米尔尼科夫为在延安的中共高级干部检查身体,发现任弼时的病情严重:一、动脉血管严重硬化,有破裂的可能;二、有严重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三、脑供血不足,可能影响视力。根据医生建议,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任弼时修养一个时期,但他仍然坚持着繁重的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时,任弼时因病无法参加开国大典,只能通过收音机聆听那激动人心的盛况。
日历很快翻到了1950年。从苏联治病回来的任弼时,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刻写信给毛泽东,要求恢复工作。毛泽东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批示:“同意弼时同志意见,试做工作,每日不超过四小时,主管组织部和青委。”
重返第一线后,任弼时觉得有许多事需要马上去做,先是听取组织部和团中央的汇报,详细了解一年多以来的工作发展和当前安排,接着又全方位了解朝鲜战局,每天阅读电报,查看地图,工作时间实际已超过4小时甚至8小时,但自我感觉“无不适”。如此两个月后,他满怀信心地对傅连暲说:“现在已经好了。”“不如继续练习工作,到12月再休息。”不料9月初,一次感冒,让任弼时的血压回升到185毫米汞柱,卧床10天后才得以恢复。这时,朝鲜的战事在不断扩大。就在他病势转危的前几天,他还在和中共武安县委书记等谈话……为了搜集党的组织工作材料,他还做了详细的笔记。
1950年10月24日深夜,景山东街一处简陋寓所内的台灯一直亮着,任弼时坐在桌子边,手里拿着一只红蓝铅笔,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一幅朝鲜地图。陈琮英拿了一件大衣披在了任弼时的身上,此时任弼时不禁自言自语起来:“东北这时比这冷多了。”他,是想起了在前线的将士们。几天来,任弼时连续抱病参加中央召开的紧急会议,完全赞同毛泽东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主张,脑海里被与朝鲜相关的问题占据着,经常对着朝鲜地图默默沉思。此刻,他是多么希望能和将士们一起出征啊!
这一阵激动,让任弼时的头眩晕起来,但他只是直了直腰,舒展一下酸麻了的手臂,又低头看起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增派志愿军出国作战》等电报来。陈琮英劝他休息,他说:“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啊!”他完全忘记了自己重病在身,只抱着一个信念: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走九十九步!
时针指向12点,任弼时在地图上画下了最后一个红圈,伸手把桌上的台历翻过了一页,心里计划着10月25日的工作。这时,他的头越来越沉重、晕眩。他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得把文件和资料搬到床上躺下来,可是这一躺就再也没能醒过来。他走完了人生的第一百步,而桌子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了10月25日这一页上。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页日历。这页日历,成为人们永恒的记忆,是他不忘初心、鞠躬尽瘁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