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警务实战化训练路径创新探究

2020-11-29姜红升

法制博览 2020年34期
关键词:警务科目民警

姜红升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新时代民警执法工作对警务实战训练的期许

(一)以民警执法的政治属性引领警务实战训练

“忠诚”是警察必须有的政治品格。警察院校是警察教育事业的承载者,警察体育在育警事业中发挥着警务实战训练的媒介作用。警务训练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句话、十六字”融入到警察体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把“对党忠诚”贯穿警务训练的始终,确保警务训练的政治方向,培养具备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灵魂和忠实履职、勇于担当职业作风的忠诚卫士。

(二)以民警执法的实战特性引领警务实战训练

警察不仅是一份“高危”和“高压”的特殊职业,更是一份无法回避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党和国家对警务实战训练提出了更高标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符合民警岗位需要的警务实战化训练课程体系,解决一线执法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提高应对各种危险警情、突发事件和暴恐事件的实战处置能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更是警察事业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警务实战化训练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警察院校针对实战化训练标准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改革,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具体的目标,但是面对新时代警务人才的培养需求,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问题。

(一)实战化训练理念不符合新时代警务职业化标准

警务训练是解决民警执法实战能力不足、提升民警履职能力、减少民警伤亡的有效途径,民警遵循着从学警、见习警官、初级警官、中级警官到高级警官的职业成长轨迹,工作职责以及职业成长轨迹决定了警务实战伴随民警职业终身,但是实践中将学警和民警割裂成两个独立的训练阶段,而且实战训练仅针对职业生涯的某几个阶段,忽略了终身警务训练的理念。

(二)实战化合作机制未能满足新时代警务职业化要求

实战化教学改革中,院校一直积极探索校局合作平台建设,合作中遇到了新问题。首先,院校基于教育政策的指标要求、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需求,与监狱局、公安局等单位合作,但合作中忽略了合作单位希望依靠院校的人才智力资源提升民警警务素质、解决执法中的问题的需要;其次,双方缺少制度上的约束,随意性较大,导致了院局合作未达到合作共赢的预期。

(三)训练科目和方式脱离警务实战职业化需求

1.教学科目脱离执法需求,导致训战脱离。警务训练的发展演变,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因此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等与警察体育相近的项目还存在教学科目中,这些科目在技术动作设置目的、实战应用意义与警察体育是有本质区别的,内容更新跟不上民警执法的现实要求和考验。

2.教学模式脱离实战牵引,导致战训脱节。执法是一个集法律应用、心理适应、媒体应对、合理控制于一体的综合实战过程,而且执法要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传统的训练将各个科目割裂开来,忽略当事人对周边环境的感受,导致进入现场刻板利用法律法规和警务技能处理警情,武力级别人为升高,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和恶劣的社会舆情,达不到政治、社会和法律效果统一的实战执法要求。

3.评价考核脱离实战导向,导致育用分离。教官缺少一线实战经验,缺乏对执法形势和实战特点的分析,考评中机械地套用教材,理论性地设定警情和模拟推演,缺少针对性、实践性的实战训练和技战术演练,导致学员案例处置程序化、套路化,产生了严重的为考而训的现象。

三、创新新时代警务实战化训练路径

(一)强化政治素质,筑牢实战化忠诚警魂

将政治育警融入警察体能、警务技能、警务战术等科目训练,突出训练育警,强化“为何从警”的政治生态,铸牢忠诚警魂,夯实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素质优良、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1]。将政治育警融入社会实践任务中,突出实践育警,强化“为谁用警”的政治意识。通过参加派出所、交警、特警等一线岗位的实习,突出实习育警,强化“警察姓党”的政治属性,筑牢职业素养。

(二)深化校局合作,加速实战化训练驱动

1.创新校局合作机制,推动合作育警。本着互惠、互利、实战的原则,优化学院与用警单位共同育警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树立依规合作、依规履责、依规保障的理念,围绕重点业务、核心问题扩展合作科目,推动实战化案例库开发、双师型教官队伍培养、场馆建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校局合作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用。

2.树立终身训练理念,构建育用衔接育警体系。为确保警务训练的实效性,院校将学员的警务训练融合到民警的技能培训及大比武等活动中,放到执法一线去锤炼培养。按照警察职业终身教育整体规划,把民警训练科目细化、分解,依据警察职业成长规律,循序渐进设计科目,将实战化训练贯穿于民警职业生涯,最大程度实现育用衔接,为有效降低执法风险,培养实战性应用人才创造路径。

3.创新教官培养机制,增强实战化保障能力。通过校局合作机制,鼓励并支持教官下基层、住一线,到兄弟院校、执法一线交流培训,提升实战水平,积累实战经验,打造一批管理能力强、警务技能精、懂实战、用实战的教官队伍。通过协作,将执法实战案例、非保密警务信息及时转化为教学科目,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有效提升实战化教学水平。

(三)拓展实训内容,延伸实战化应用领域

依据《公安民警训练大纲》中结合各部门、各警种业务特点和工作热点,加强民警教育训练教材建设的要求,[2]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明确新形势对岗位职业能力新要求,以“执法用什么就训什么”的训练理念为原则,紧贴岗位任务和执法规范程序化课程内容,突出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构建三贴近的课程内容,确保训练内容与执法应用无缝对接。

(四)优化训练手段,探索实战化训练模式

围绕“政治建设”“涉黑涉爆”“群体性事件”等破坏性、舆情影响大的案件,将现场教学、案情对抗演练等手段作为主导训练模式,把实战技战术、案例处置预案、考核标准带到案发现场,让案发现场验证训练结果,通过案例的深度分析、执法流程的模拟演练、及“红蓝对抗”的实警实景模拟演练,全面磨砺学员的技能应用能力,锤炼学员处置突发事件的有效反应能力,提高学员实战能力。

(五)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实战化考评机制

警察院校的预备警员是否能够成功执法,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标准,按照深化警务实战化改革的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民警执法的实战理念、经验、教训设置考评背景;以学员从案情研判、装备准备、人员分组等的准备部分,到进入现场、警力部署、控制和突发警情处置等的实施部分,再到固定证据、搜查、押解、武器装备检查和撤离等结束部分的成功处置为主要考点,将考核与执法对接,使训练有效对接实战、无缝融入实战,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员适应各种执法环境下的实战和处突能力。

猜你喜欢

警务科目民警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务专用手机ZD-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