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形势下镜头语言的运用

2020-11-29任东方罗见闻

科技传播 2020年18期
关键词:景别视频新闻受众

任东方,罗见闻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随之快速发展。视觉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趋势,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随之改变,从传统电视转向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信息。但是,新媒体迅猛发展之下,部分记者尚未转变观念,不能较好地结合新媒体来运用镜头语言。在新闻拍摄中,不能通过镜头语言准确地传达新闻讯息,影响受众的讯息接收和观影体验,导致新闻传播效果不佳。

1 新媒体时代镜头语言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新媒体时代受众对镜头语言的需求

由于短视频的兴起,新媒体平台推送的新闻视频逐渐吸收短视频创作特点,时长通常控制在1至4 分钟之间,受众通过短视频新闻碎片化接受信息。在碎片化接收中,受众逐渐摆脱从电视获取新闻资讯的固定场域接收方式,普遍通过小屏幕的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其观看视频新闻的场域扩大,接收信息的方式机动灵活。新媒体时代,受众要求镜头语言表达信息直接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同时受众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增强,也对镜头语言的真实感和视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新媒体时代镜头语言的应用问题

现阶段,由于部分新闻记者缺乏精品意识,在创作中存在着过度使用单一画面的情况,没有景别设计,更没有分镜头拍摄的理念。此外,由于过度使用三脚架,视频中静态画面偏多缺乏动感。这样的新闻作品既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还原新闻现场,也不利于新闻人物细节展示,导致新闻视频的感染力不足。同时,一些摄影师存在过度抓取细节的问题,虽然在新媒体摄像中,特写镜头可以通过被摄人物的衣着、神态的描绘来拉近受众与新媒体创作者之间的距离,进而加强受众对新闻内容的把握,但是过度展示细节容易导致新闻作品呈现“PPT 式”效果。画面镜头冗长杂乱,既不能给受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也使整个视频单调乏味,缺乏逻辑性和趣味性,导致观众难以快速判断事件变化,产生疲倦心理[1]。

2 新媒体时代镜头语言的应用策略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6 个方面努力,让新闻在充分突出逻辑主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还原新闻事实。

2.1 明确镜头语言的重要性及意义

镜头是影片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而镜头语言是一种泛称,其中包括了长镜头、空镜头、运动镜头以及几种景别形式。只要用镜头来表达思想,传达创作者意图,无论使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以称之为镜头语言。镜头语言与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更具直观性和可视性,这也是大部分受众更倾向于接受视频新闻的重要原因。深厚的镜头语言功底能够对所拍摄的画面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将新闻资讯快速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增强新闻画面的说服力,提升画面的叙事水平。镜头语言可以在提供视听享受的同时引导受众关注新闻事件,给受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运用镜头语言,能够引导受众的情感走向,使受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此外,镜头语言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社会的真实心态,在新媒体环境下,能够有力的引导社会舆论。比如在钟南山院士现场勘查武汉疫情新闻事件报道中,媒体的镜头通过多方式、多角度将钟南山院士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给受众营造钟南山院士面对面客观解答疫情相关问题的观感,在舆论喧哗时期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由此可见,巧妙合理地运用镜头语言,对新媒体视频新闻传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2.2 多景别、多角度组合镜头,适量使用特写镜头

从视频画面中的被摄主体来看,镜头景别可以分为“远、全、中、近、特”五种常见类型,此外还有极远景和大特写等不常见的景别。景别在产生之初就带有一种造型功能,塑造一种视觉效果,因此景别的合理使用能够直观地塑造人物,展示环境。同时在一些常规和非常规的构图形式上,合理使用景别镜头既能够增加构图美感,也能够传达记者意图。一些新闻短片中单一景别镜头的叙事功能不强,这就需要多个不同景别镜头组合展开叙事,以丰富新闻内容。但是,由于小屏幕观影设备的普及,为了更好的向受众传递新闻主题、展示新闻内容、揭示新闻思想,就需要在多景别镜头组合叙事的同时,增加特写镜头。一般来说,特写镜头可以放大被摄主体的某些关键部位,因此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细节特征和微妙情感,从而更深入地刻画人物,形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3 丰富拍摄角度,巧妙运用运动镜头

在前期拍摄中,树立分镜头、多角度拍摄的理念,在拍摄位置上综合运用仰拍、平拍、俯拍,在拍摄角度中将正面、侧面、背面相互结合。此外,与常规的拍摄手法相比,航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以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全新角度俯瞰新闻现场,抓取常规摄影无法捕捉到的极致镜头,这种拍摄手法特别适合展现宏伟壮阔的新闻现场。例如,在2020 年2 月武汉火神山与雷神山建设工地上,许多媒体就采用航拍的方式展示施工现场的恢宏壮阔和施工过程的井然有序,给人们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

运动镜头能够使画面更具活力,镜头运动方式的不同传递出不同的意蕴表达。一般来说,镜头的运动方式有推、拉、摇、移、升、降、跟等,新闻现场通常具有“多边形”的特征,这就要求摄影记者能够灵活操控镜头[2]。然而手持拍摄虽然操作灵活,但是视频画面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受众的需求。现今,小型的视频拍摄设备已经十分先进,诸如云鹤、如影等视频拍摄稳定设备,摄影师可以借助这些器材独立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运动镜头,使镜头语言丰富饱满。

2.4 注意声画对位,视听一致

在新闻视频后期编辑过程中,编辑记者不能盲目地编写解说词,这样容易导致镜头语言与解说语言相脱节,落入“声画两张皮”的窘境。应当根据实际画面需求来写作解说词,保证画面和内容相协调,声画对位,达成音视频合一的效果。此外,通过声音对画面进行更为深入的补充说明,更能够体现新闻视频内容的真实性,也使视频的声音和画面更加具有生命力。声画对位、视听一致需要新闻记者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不仅要求记者在新闻生产时要有声画意识,更要求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文字训练。

2.5 拍摄者需要具备剪辑意识

尽管剪辑属于后期制作范畴,但是如果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就树立剪辑意识,不仅能够缩短拍摄周期、提升拍摄效率,最重要的是拍摄内容上会自然形成良好的衔接,从而使新闻表达更为合理、顺畅,视频内容也更加丰富饱满。但是,由于部分摄影师剪辑意识不强,导致前期拍摄的素材杂乱,镜头画面缺乏可视性,镜头内容时间不统一,整个素材缺乏突出镜头等问题,严重影响后期剪辑效果和新闻成品质量。如果前期拍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容易给后期剪辑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补救,最终影响到整个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拍摄者树立剪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6 加强镜头语言与其他造型语言的结合

镜头语言在短视频新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采用镜头语言与其他造型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镜头语言的表现力,提升短视频新闻的制作水准。一般来说,常见造型语言包括字幕、音效、特效等内容[3]。因此在短视频新闻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不可将镜头语言与其他造型语言割裂开来。将不同的造型语言之间合理搭配,可使短视频新闻的造型语言形成一个和谐、动态的系统,从而提升短视频新闻的制作水准,提高观众的满意度,以此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制作出一条出彩的短视频新闻,需要在镜头语言上多下功夫,明确镜头语言的重要性,提升镜头语言的运用水平,准确传达新闻讯息和内涵。同时要紧跟时代,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辅助新闻记者完成一些精彩的新闻镜头,注意发挥镜头语言的积极效果,使新闻视频实现真实性、逻辑性、艺术性相统一,最终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景别视频新闻受众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精神的自由,人性的桎梏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