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腾讯较真平台的事实核查新闻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作用机制与效果困境探析

2020-11-29

科技传播 2020年9期
关键词:辟谣核查谣言

1 事实核查的必要性与现状

1.1 国内事实核查的发展

在“后真相时代”的背景下,事实核查新闻在全球兴起,国内的事实核查新闻研究是结合中国特色对国外媒体事实核查新闻的应用。Fact-Checking(事实核查)包含两种意思:第一,记者在新闻作品发表前对其中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估。第二,由博客或媒体组织在新闻己经发表之后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公之于众[1]。由此可以推断,如今的事实核查新闻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样式,或依靠于第三方平台,已不同于国外早期的内部新闻核査机制。

1.2 大环境下的事实核查新闻

社交媒体网络的去中心化、分众化出现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信息在生产、加工、传播过程中门槛变低。信息的制造者不一定是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媒体人,由于缺乏新闻专业素养,容易造成新闻不实和失实。同时,在网络社交平台,个体身份具有一定程度的隐匿性,发布者的社会责任感单位时间内降低,容易导致谣言发布。

1.3 公共危机事件时期的新闻事实核查

根据奥尔波特的流言流通公式来分析,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其中的“关联度”指的是社会成员与流言信息所涉及问题的关联程度;“不安感”强调的是流言发生和传播的心理条件;“不确定性”即指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也是指由于权威信息渠道不畅通或公信力缺失所导致的信息紊乱。例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期间,各类信息呈井喷式增长,各大新闻平台或终端为抢时效、抢热度、抢数量,忽略对新闻产品质量的核查,致使把关人效应被削弱。同时,政府方处于被动位置,社交媒体平台热度增高则主流媒体一端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下降。主观来说,信息的传播更容易成病毒式传播繁殖。人们频繁地刷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卫生事件议题的单一化形成受众的集体记忆,信息的模糊性刺激了受众的不确定心理,加速了谣言传播,这种朋友间彼此分享的信息能够及时满足想要获取的大多数信息。同时,对于传播者一方来说,特殊时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利用现阶段发达的技术“生产”出更为逼真、难以识别的谣言。

2 腾讯较真平台事实核查新闻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机制

2.1 事实核查的求证专家与新闻团队建设

“事实核査”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对信源、事实内容进行多层核查与把关,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要求都非常高[2]。危机事件发生,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可靠、科学的讯息,为降低公众的不安感,腾讯较真平台聘请合作百余位各行业领域的专家,不仅对谣言进行辟谣还讲述辨别信息真伪的过程,极大提高了信任度。同时,平台内部会对稿件进行二次审查确保文章科学性。

腾讯较真平台依托腾讯多个平台推动多渠道传播,形成自己独特的新闻团队。其有着天然的用户数量优势和潜在传播优势,丰富的用户、平台、数据资源为事实核查新闻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同时,腾讯较真平台不仅利用“自家”平台的优势和资源,还用“较真平台+大V”的方式在其他终端进行传播,带动、吸引了一批潜在用户。

2.2 事实核查的新闻信息与议题选择机制

腾讯较真平台的新闻信息选题主要有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几大类。结合当下老龄化社会的背景,推出“关爱父母”专栏。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不够,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上不如新媒体,老年人是谣言“易感”人群,因此老年人专题更具有针对性。议题的选择紧贴民生健康,在公共卫生事件出现问题时,一旦此类新闻信息失实,更容易引起群众的恐慌。而且与其他辟谣平台相比,腾讯较真平台的服务是根据用户需要和当前社会热点进行查证,形成网站、公众号和小程序的传播矩阵,方便受众随时随地快捷搜索相关信息。

2.3 事实核查结果的快速写作与贴标签的多渠道发布形式

2.3.1 辟谣新闻发布需满足时效性

在客观数据层面,较真查证平台推出数据专栏,实时跟踪国家及各地卫健委每日信息发布,进行大数据统计,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其次在全民较真公众号平台,每天都会推出“今日汇总”,从海量信息中合集汇总便利了受众,进行消息分类的同时提高时效。同时,辟谣和科普两手抓,根据不同的谣言按照热度和阅读量进行分类,优先顺序处理信息。

2.3.2 “标签化”多渠道传播

“标签化”分类辟谣符合当下网友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方便读者第一时间了解到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缺乏事实根据的。色彩学研究发现,无论男女老少在观察事物时,对色彩的注意力占视觉80%左右[3]。标签按颜色分为红色(谣言、伪科学)、黑色(争议、尚无定论、有失实)、绿色(确有此事),色块和严谨的标签使读者一目了然。其次,较真平台采用话题的形式,比如谣传在口罩中间垫上餐巾纸可以有效阻断细菌传播,在标题下会写有“相关内容#口罩#餐巾纸”,便于读者搜索关键词查找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2.4 用户需求的前端反馈与事实核查结果的双向互动

用户反馈的互动主要在提问较真栏目,栏目分为热门提问、最新提问、我的提问。读者既可以在热门提问中看到他人回复,也可以参加到提问解答中。在特殊时期,面对每天海量信息,平台的大量精力投放在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此时增加用户黏度的有效手段是通过科学靠谱的知识内容和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吸引受众,仅仅靠互动是不够的,互动运营的重点应放在平时的用户积累量上,这样在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的特殊期,平台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3 腾讯较真平台事实核查新闻在危机事件中的效果困境

3.1 专家互补查证的可信度存疑

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发现,文章末尾的查证者通常是一个专家或者学者,事实核查主体本身对真实信息可能存在偏差。一是个体化的解释具有局限性,在对信息的把关层面容易产生疏漏。其次是个人独立完成容易导致事实核查新闻不全面,容易带有个人特色。在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涉及大量关于医学领域的新闻信息,需要打破专业间的壁垒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整合专业团队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3.2 事实核查议题选择与数量有限

事实核查无法做到全覆盖,且新闻团队精力有限。单一探讨不实新闻的产生、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专家的解释虽然满足了文章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是容易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内容普及有所困难,但是可以在方式上创新,采用漫画、动画、音频、短视频等呈现方式,更为受众所接受。例如成都体院舆情研究团队出品的小辟辟与大黄口漫画,用漫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谣言进行辟谣,兼具科学性和娱乐性,同时针对正确做法做出科普性的引导。

3.3 新闻生产前端事实核查的缺失

腾讯较真平台的事实核查新闻是针对后端的事实核查,并没有从根本上抑制谣言的产生。它对已公开流通的信息进行了分类,研究其如何产生、产生方式和传播路径,阐释失实原因,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以及教读者如何辨别相关传言,是一种对信息的“拨乱反正”,但是缺少对于谣言的前端审查,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谣传的出现。

3.4 事实核查结果的传播范围有限

事实核查结果的传播对象仅限用户和用户转发覆盖到达的人群,并不是全部公众,而很多媒介素养较低的公众无辨识力,看到信息就会全盘接受,谣言本身会先入为主,容易被误以为是事实进行二次传播。导致这种情况有很多因素,新闻发酵过程较长、事实核查新闻平台对热点敏感度弱化、人力物力缺乏等。随着疫情发展的推进,事实核查若不能在有效时间内拿出可信服、强有力的证据推翻传言,可能会在后期被谣言反压。但在提供证据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差,若公众将权威媒体的“暂时沉默”解读为“默许”,将加大后期辟谣的难度。

猜你喜欢

辟谣核查谣言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关于拍卖的辟谣
谣言
谣言大揭秘
辟谣是为方便面“正名”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