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及体会
2020-11-29福建省武夷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武夷山354300
吴 健 福建省武夷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武夷山 354300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流行性眼炎, 俗称“红眼病”,是由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引起山羊眼角膜和结膜发炎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常年均可发生,尤其多发于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 发病率有时高达90%以上,多呈地方性流行。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 患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阳光直射、栏舍空气污浊、刮风、尘土等都会诱发该病的发生和加快传播。患羊的眼结膜和角膜出现明显炎症变化, 同时伴有大量流泪、眼分泌物多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角膜浑浊甚至溃疡失明。尽管致死率较低,但患羊因视力不佳而引发行动不便、觅食困难、生长缓慢等,造成养殖经济效益下降,给肉羊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2019 年9 月笔者接诊了一例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9 年9 月武夷山市岚谷乡后山村养羊户王某饲养的85 只南江黄羊,有7 只山羊先后出现流眼泪、双眼粘满分泌物、眼睛发红等症状,1~2 d 后,角膜浑浊形成角膜翳,患羊啼叫不已,并有1 只羔羊因视力下降吃不到东西而死亡。王某来到本中心求诊,笔者随其来到羊场。该羊舍建在竹山斜坡上,羊舍内空气极其污浊,久未清理的羊粪堆积在羊舍底部,散发出刺鼻的氨气味。
2 临床症状
患病羊初期眼睛发痒,畏光流泪,眼睑肿胀呈半闭合状,结膜潮红,眼内角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有的患羊发生角膜炎、角膜浑浊和角膜溃疡,形成乳白色角膜翳,覆盖整个瞳孔。有的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造成晶状体脱落而失明。 患羊全身症状不明显,体温、脉搏、呼吸、粪便无明显变化,多数患羊先是单侧发病,而后为双眼感染,已有2 只母羊因失明而发生摔伤流产。
3 诊 断
根据患羊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发病季节以及传播速度等初步诊断为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4 防治措施
4.1 隔离 发病后尽快隔离患羊,避免传染给健康羊群,防止疫情蔓延。挑选出来的患羊隔离圈养在避开阳光直射并且经过消毒后的羊舍内。
4.2 治疗 将症状较轻的患羊保定好,使其一侧患眼侧仰, 用装满0.9%生理盐水的洗眼瓶冲洗患眼,同时湿润眼眶周围眼分泌物, 之后用干棉球将眼分泌物擦拭干净, 再用醋酸可的松滴眼液滴入患羊结膜囊内,1~2 滴/次,并让其闭眼一会后放开,2~3 次/d,连用5~7 d;对角膜浑浊以及有角膜翳的患羊,通过洗眼和滴眼药水后, 在眼睑周围用普鲁卡因青霉素作封闭注射治疗,2 次/d,连用 2~3 d。
4.3 加强饲养管理 彻底清扫羊舍内外的粪便,集中堆积发酵,以灭杀病原微生物;用二氯异氰脲酸钠粉兑水(1∶600)对羊群进行喷雾消毒,并对羊舍、周边环境以及料槽、水槽等饲养用具彻底消毒;患羊实行舍饲, 不外出放牧, 防止在外放牧时发生意外损伤;饲喂富含营养、幼嫩多汁的青绿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和矿物质,以利于羊群快速康复。
经采取上述措施,3 d 后患羊症状明显好转,7 d后患羊痊愈,羊群基本稳定。
5 体 会
1)当发现羊群中有患羊时,应立即挑出患羊进行隔离饲养,及时对症治疗。 治疗时,应对患羊采取圈养舍饲的饲养管理模式, 在羊舍围栏上部披挂黑色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刺激患眼。同时饲喂富含营养、幼嫩多汁的青绿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和矿物质,加快患羊康复。
2)加强羊群日常饲养管理。 每天彻底清扫羊舍内的粪便,通过堆粪发酵杀灭病原微生物,阻断该病的传播;保持羊舍通风、干燥和适宜的温湿度,保证合适的饲养密度;可采取半放牧半圈养饲养模式,晚间在羊舍内补充饲喂干草、适量精料,以增强山羊体质及抗病力。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栏舍及饲养用具等定期进行严格消毒,禁止羊舍内外用具交替使用,做好蚊蝇消灭工作和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切断传染源,防止疫病传播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