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0-11-29邱贞兰福建省尤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尤溪365100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患猪胸膜猪群

邱贞兰 福建省尤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尤溪 365100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科支原体属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 消耗性、 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俗称猪气喘病。 该病是目前饲养地方品种猪或饲养含有地方品种猪血缘猪场较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虽然病死率不高,但由于其流行的广泛性、长期性和消耗性,显著降低了日增重,延长上市时间,并可能引起共感染,对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就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作一阐述,供大家参考。

1 流行情况

在自然条件下,猪肺炎支原体仅猪易感,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但我国地方品种猪如太湖猪或含有地方品种猪血缘的猪比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外来猪种及其杂交猪易感性更高, 哺乳仔猪和刚断乳仔猪易感性最强, 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患猪与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病原体长期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 常随咳嗽、喘气或打喷嚏排出体外,形成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 健康猪通过吸入含有病菌的气溶胶而发生水平传播[1]。 该病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天气,引种混乱、营养缺乏、饲养密度高、猪舍通风不良和潮湿以及卫生条件差、饲喂霉变饲料、应激等易诱发或促进该病发生,甚至使发病猪病情加重而死亡。此病一旦传入猪场很难根除,新感染猪场传染迅速、病情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耐过的猪场多为慢性经过,病症不明显,猪群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消瘦,饲料报酬低,无继发感染其他呼吸道病,病死率低。近年来,该病在一些饲养管理差的猪场常共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2 型圆环病毒病、猪巴氏杆菌病、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而呈现猪呼吸道综合征,导致发病猪病症复杂,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大,成本高,治愈率低,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2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与病程、不同饲养管理条件和环境好坏以及继发感染等密切相关。 患猪主要表现咳嗽和气喘, 同时伴有鼻分泌物。 病初为短声连咳,早、晚受到冷空气刺激、喂食后(尤其饲喂干粉料后)以及驱赶运动后咳嗽尤为明显,精神、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一般正常,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明显腹式呼吸,严重者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或将嘴支于地面而喘息,此时患猪表情十分痛苦,喜卧不愿走动,咳嗽次数少而沉弱,似有分泌物堵塞、难以咳出,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病程可拖延数周,病死率一般不高。 若发生共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恶化,并呈现并发症的相应症状。隐性感染猪没有明显症状,偶尔轻咳,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3 剖检病变

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肺部、 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 肺脏病变的发生多从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下部,病变部分界线明显,并呈对称性。开始多为点状或小片状,进而逐渐融合成大片病变,呈淡红色或灰红色如鲜嫩肌肉。随着病程延长,病变部转为灰白色或灰黄色如胰样,触摸质地坚实,切面致密而湿润,气管内流出灰白色带泡沫浆液或黏液性液体。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变硬,呈黄白色,切面外翻湿润。若有共感染其他呼吸道疫病,则胸腔可见坏死性或化脓性病变,常呈纤维素性黏连。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进一步诊断需进行实验室支原体分离培养以及血清学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PCR 检测。临诊时需与猪流感、猪巴氏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相区别。

4.1 猪流感 突然暴发,传播迅速,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病程较短,约1 周;而猪支原体肺炎与其恰恰相反,体温不高,传播较慢,流行期及病程较长。

4.2 猪巴氏杆菌病 体温升高, 咳嗽重而气喘轻,食欲废绝,咽喉及颈部红、肿、热、痛,口吐白沫,剖检常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病料涂片及瑞氏或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短杆菌;而猪支原体肺炎患猪食欲和体温无明显变化,肺有肉样或胰样病变区,且病变区呈对称性,单独感染无胸膜肺炎症状。

4.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全身症状较重, 体温升高,濒死前口鼻流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剖检有胸膜肺炎病变,新鲜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着色的小球杆菌; 而猪支原体肺炎则体温不高,全身症状轻,肺有肉样或胰样病变区,单独发病无胸膜肺炎病变。

5 综合防治措施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侵袭猪的呼吸系统, 破坏呼吸道纤毛,引起肺炎,还可导致猪的免疫功能降低,产生免疫抑制,使更易感染其他病,患猪治愈后往往会成为僵猪,使猪场蒙受严重损失,必须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观念。 根据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易引起共感染,在控制上单一的措施往往效果不佳,必须在加强饲养管理基础上,结合生物安全、疫苗免疫和药物保键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5.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福利 实行科学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充足且优质新鲜,饲喂要定时、定量,供足清洁饮水,杜绝饲喂霉变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以减少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保持通风透气,清洁干燥,无刺激异味,尤其是冬春寒冷季节要注意温度把控,特别是产房的保温箱和保育舍,防止温差过大,同时避免寒风、贼风直接侵袭猪体。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防止猪群拥挤。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限制人员进出和流动,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猪场,特别是生产区;将卫生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 尽最大努力消杀病原微生物, 每批猪出栏后对猪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并空置1 周后才能转入新的猪群,对运输车辆进行彻底消毒; 日常管理中要及时清理粪便等污染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做好猪舍、用具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和带猪消毒工作。合理安排仔猪去势、疫苗注射和断乳的时间, 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次数,防止各种应激。平时注意观察猪只咳嗽和呼吸情况,发现可疑患猪及时隔离治疗,对无治疗价值的患猪及时淘汰。

5.2 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 该病常通过引种带入病原而引发传染,因此,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引种次数,降低引进带菌猪的风险。确需引种时,应从无疫病地区选购健康猪,并严格检疫,引进后至少隔离饲养45 d, 在此期间通过采取疫苗、药物的预防保健措施, 并经检查证明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原则,减少或杜绝仔猪寄养和不同日龄猪混养;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减少公猪与母猪直接接触而发生传染。 有条件的猪场可通过免疫、药物控制、早期断乳技术、检测、淘汰等措施,不断淘汰感染阳性猪,建立无支原体肺炎猪群。

5.3 搞好疫苗免疫 疫苗接种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为有效保护猪群免遭猪肺炎支原体的侵袭,必须尽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否则仔猪感染了肺炎支原体病,特别是肺部出现病变后,再接种疫苗效果就差。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有肌肉注射的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和喷鼻或胸腔内注射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各种疫苗的使用方法参照使用说明书,一般应在7 日龄和21 日龄各免疫1 次效果较好[1],接种活疫苗时至少在接种前后3 d 不能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根据自场呼吸道病的发病和免疫抗体检测情况,合理制定科学免疫程序,选择高质量疫苗,严格按免疫操作要求适时做好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建立有效免疫保护屏障。

5.4 药物预防保健 根据自场发病情况,采取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 重点做好母猪产前1 周至产后1 周、仔猪断乳前后1 周、转群前后1 周、生长育肥猪 80~90 日龄和 120~130 日龄的药物保健工作;添加药物应根据自场病原谱和药敏试验选择延胡索酸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强力霉素、金霉素等药物组合,每次2~3 种,如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预混剂(主要成分延胡索酸泰妙菌素)125 g+15%金霉素2 000 g (或10%盐酸多西环素1 000 g)+10%氟苯尼考600 g, 对猪肺炎支原体及其他呼吸道病和消化道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仔猪3 日龄、7 日龄、21 日龄各注射1 次长效土霉素或头孢噻呋钠进行预防保健, 这样可有效预防仔猪的早期感染和渡过易感期。

5.5 及早治疗患猪 发病猪只应及早隔离,对有食欲的采取饮水给药治疗, 饮水中添加敏感抗生素和免疫增强剂及多种维生素,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如每100 kg 饮水中添加“加康”(10%氟苯尼考)40 g、“骏安”(20%替米考星)30 g、葡萄糖500 g、适量电解多维。个别病重猪采取肌注用药,如头孢噻呋钠(10 mg/kg 体重)、清开灵注射液(0.4 mL/kg 体重)或氟苯尼考注射液(或替米考星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连用3~5 d,喘气严重者配合应用氨茶碱、地塞米松等。 经治疗康复的猪,配合肌注牲血素、维生素B12和复合维生素B,以促进食欲、帮助机体恢复。 对无治疗价值的患猪,应及时淘汰。 该病多数只有临床治愈效果, 不易根除病原,因此治愈后的猪不能返回健康群,应隔离饲养,防止疫病扩散传播。

猜你喜欢

患猪胸膜猪群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夏秋季节要注意防范猪湿疹病
猪群亚健康